APP下载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赋能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2023-10-13唐瑛傅来兮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国际话语权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

唐瑛 傅来兮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本文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上的文化作用为切入点,从文化主导、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三个方面讨论了电影节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促进落实“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构想。

[关键词]“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高质量发展;国际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9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3)03-0056-05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Empowers

China's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Rising

Tang Ying; Fu Laixi

(1. 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 2.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Xi'an 710119)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and Chinese narrative system". This year coincides with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aking the cultural role of the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n building China's international voice as an entry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film festival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voice through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a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strategic vis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ltural dominanc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2023年是習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于元旦在西安圆满举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的号召。陕西省省长赵刚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由“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福建两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丝路电影节),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电影盛会和文化盛事,已成功举办八届,规模效应持续扩大,品牌价值日益提升,国际美誉不断彰显,成为打造‘一带一路朋友圈的重要平台,展示丝路文化的重要窗口,促进丝路沿线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活动。”[2]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丝路电影节作为一个电影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官方意识形态紧密结合与联动的国际电影文化交流传播平台,其宗旨是以推出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题材的影视剧为推手,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形成以弘扬“多元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交流互鉴”丝路精神为主导的国际电影节品牌,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丝路影视文化产业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条联动相关产业功能发展,共建“丝路文化共同体”,以对冲西方影视产业对我国电影文化市场的蚕食与侵吞。

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影响力”[3]。福柯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理念”。[4]这一理念是中国当前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有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差异等因素,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存在很大缺陷,长期以来中国被西方媒体刻画成封闭落后的国家,这对中国国际形象和未来发展很不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5]。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以下三方面论述如何高质量发展丝路电影节,更好发挥其构建中国话语权的文化作用,助力实现“一带一路”这一伟大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构想。

一、以做强“金丝路奖”为抓手,明确定位,服务政策,凸显电影节文化主导作用

“金丝路奖”是参照国际电影节奖项设立惯例,贯彻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电影为纽带,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这一主旨而设立的国际电影奖项”[6],是第八界丝路电影节首次设立的竞赛单元(前七届为传媒荣誉单元)奖项,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丝路电影节的业内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7],与我国日益提升的国际竞争力相比,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相对弱势。丝路电影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同为国内三大国际电影节,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定位“打造亚洲最大电影市场”和“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A类)”定位“促进世界电影全球化、民族性、多样化基础上彰显华语文化”不同,其定位是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鲜明的“丝路文化”主题体现国际性与官方意识形态特色,具有明确的服务国家文化外交政策导向性质,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方面是最能发挥国际话语权主导作用的电影节。其“首要意义,就在于它使得中国在全球电影节系统中,有了发声的载体和文化身份的本体,拥有了独立的文化话语权,摆脱了以欧美为中心的电影节话语垄断局面。”[8]丝路电影节作为新时代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的国际话语权建构主体,迄今已举办九届,每一届都紧扣“丝路”主题,参展影片也以丝路沿线各国为主,很好地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参展影片与规模逐年递增,从首届25个国家的147部影片到第七届 116 个国家和地区的3596 部作品,第八届、第九届虽受疫情影响,数量有所下滑,但第九届也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部影片参展。大量数据证明丝路电影节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迅速提高,已成为国内继上海、北京后第三个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电影节,很好地达成其办成“国际性、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大型电影主题活动,作为搭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并与国际交流、合作、交易的重要平台”[9]的展映目的。

纵观历届获奖影片,沿线各国电影都很好地通过影像折射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倡导的“多元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交流互鉴”的文化精神,发挥了“电影促文化,文化通民心”的国际桥梁沟通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影视文化魅力实现了电影节“促进新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10]的定位和初心,为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建设“丝路共同体”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也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丝路电影节应及时把握时代给予的机遇,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高质量发展“金丝路”奖,以此为抓手更好地加强中国国际话语权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范围的构建与发展,发挥丝路电影节的文化主导作用。

二、以构建“丝路文化共同体”为基础,求同存异,服务人民,强化电影节文化传播作用

“丝路文化共同体”理念“由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生活和文化精神构成,是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以古代丝绸之路记忆为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丝路精神为核心的文化有机体。‘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的生成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快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的步伐,从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丝路电影节因其官方定位和服务政策导向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国际性,然而沿线国家虽然有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人文基础,但随着时代变化,沿线各国数十亿人口因为民族不同、国体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地理环境不同、人生价值观差异等因素,存在影视传播文化中常见的“文化折扣”现象,这是所有国际电影节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历届丝路电影节秉承“平等合作、多元文化交流、繁荣经济”的原则,积极探索破局脱困,化用古代丝绸之路彰显的国际化大格局的思路,通过跨国合作、投资、拍摄等方式,在文化和思想碰撞中增进沿线国家文化的彼此了解,在跨国合作中求同存异,很好地处理了影视文化中常见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问题,产生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如中英合拍《孔子》、中印合拍《功夫瑜伽》、中俄合拍《黑土地的最后一站》、中韩合拍《花样厨神》、中巴合拍《天路》等。从服务沿线人民至上的视角出发,历届丝路电影节都在每个单元设“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奖”,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扩大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国际地位的同时,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民文化互动,传达民意,拉近民心,在民族化和国际化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以丝路电影节推动构建“丝路文化共同体”,一方面用反映丝路精神的影像文化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沿线各国的传播能力,提升了我国文化输出的国际传播效能,在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上生动展示了文化的传播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沿线国家建设“丝路经济共同体”奠定了文化基础,更为维护沿线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共同利益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12]”丝路电影节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顶层设计之“时”而生,更应趁“一带一路”深受欢迎之势而上,在国家搭建的“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上,坚持文化自信,服务沿线人民,高质量构建“丝路文化共同体”,发挥丝路电影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以此为基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三、以做好“城市节事活动”为推手,艺术与商业双轨驱动,服务影人与产业,增强电影节文化产业功能

节事是“节庆、事件等精心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划和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 、表演和节庆活动,各种节假日及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和事件活动。”[13]后工业时代,随着服务和文化消费日益增长,国际竞争日益体现为以文化为背景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丝路电影节因其“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角色而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能拉动举办城市网络、旅游、演艺、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一系列领域产业发展,形成大产业集群,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有利打造城市品牌,尤其伴随设立影片交易市场、电影节盈利模式成熟,电影节作为“城市经济拉力器”,是带有无限商机的新型经济,其产值对电影节自身品牌发展有直接影响。西安作为陆路丝路起点,有十三个封建王朝建都史,人文历史底蕴非常丰厚。首届丝路电影节在西安举办时,省市政府非常重视把城市节事活动与打造西安城市形象名片相结合,吉祥物“丝丝”采用古丝绸之路陆路交通工具骆驼造型,红黄色凸显古都文化神韵,奖杯采用敦煌壁画的反弹琵琶的飞天造型,充分体现了丝路文化内涵,彰显了丝路电影节的文化身份。

电影节还“通过特定艺术规划打破西方电影文化身份壁垒彰显自身独特文化身份”[14],第九届展映主题单元设置“金丝路奖”竞赛单元、“经典影人”、“丝路视野”、“万象大观”、“4K重现”、“女性故事”、“纪实”、“文化寻根”、“紫荆映像”、“奇境漫笔”、“定格青春”等,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如“女性故事”单元鉴于近年来女性影人和女性话题的崛起兴盛,侧重展现女性独立自强的美好品质,促进发出女性声音。“文化寻根”单元选取讲述中华民族不同时代、不同精神的6部影片,侧重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话语权在国际的影响力。丝路电影节通过影片类型选择及相关艺术论坛的活动主题,在为国际影人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起到艺术导向作用,如“丝路视野”单元在全面展现丝路沿线各国家地区风土人情和最新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对环境问题、性别种族歧视、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反映其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电影节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话语权。策展活动的精心设置也体现丝路电影节在努力探索艺术与商业、精英主义理想与实用主义票房如何兼顾,进而实现“从为观众找到电影”向“为电影找到观众”的转变。此外还有包括电影之夜、电影展映、电影论坛、电影力量等七大主体单元活动。从入围展映与主体单元影片安排看,严格遵循电影话语模式,同时又自带特定“丝路”文化品牌,在服务政策、观众的同时,也服务影人和产业需要;既重视艺术,照顾观众和影人利益,也兼顾商业利益,开启艺术与商业双轨驱动。“丝路通世界·光影耀长安”主题设置反映不忘“推动丝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文化宗旨。首届电影节交易额达30多亿元,此后各届产值一路攀升。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历届丝路电影节很重视“城市节事活动”的主题推出,把节事活动与打造城市品牌效应相结合,利用电影节的国际平台,优化整合传播策略宣传城市品牌,扩大公民参与度,延伸产业链条联动相关产业功能,拉动产业内驱力。

结 语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为宗旨,通过电影这一媒介在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增加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展映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作品,电影节创造了一个跨越政治、经济和社会界限的平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并引领公众探讨一些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如环保、气候变化、貧富差距和公民权利等,从而提高了全球话语权。作为一个集聚电影艺术、视听文化、文学、摄影等多元文化形式的综合性活动,电影节汇聚了许多国际级别的文化精英和行业从业者,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创出更多的创意和商业价值。同时,电影节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文化行业,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为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国际话语权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5][7][1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J].新华月报, 2022(21):22.

[2]母家亮,孙鹏.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举行[N].陕西日报,2023-01-02.

[3]360百科.话语权[EB/OL]https://baike.so.com/doc/5934707-6147637.html

[4]360百科.高质量发展[EB/OL].https://baike.so.com/doc/27274318-28672359.html

[6]西安国际丝绸之路电影节官方网站:http://www.cnsriff.com/

[8][9][10][14]赵艳.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文化身份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1(3):7.

[11]徐琴,孙绍勇."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的生成逻辑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 2019(11):4.

[13]高亚芳,赵文秀.旅游目的地节事活动品牌化发展要素研究[J].社科纵横,2010(12):23.

[责任编辑 张宇龙]

猜你喜欢

国际话语权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
中国南海维权行动中的国际话语权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关于提升我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