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消夏有点“冰”

2023-10-13邱俊霖

现代商业银行·财富生活 2023年8期
关键词:槐叶酸梅汤冰镇

邱俊霖

■消暑“凉”方

“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时候,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依然会想尽办法品尝当地的各色美食。在众多美食当中,有一道令他印象深刻,那就是槐叶冷淘。

所谓“槐叶冷淘”,是以槐叶汁水和面,再切成丝条状,煮熟后再过凉水食用的凉面。杜甫吃“冷淘”时,自豪地表示:“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槐叶冷淘》)皇帝纳凉时也吃这种面,咱和皇上吃的面是一样的呀。吃的时候“加餐愁欲无”,总担心不够吃。吃完后“劝人投此珠”,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尝一尝。

实际上,以槐叶汁水入面,可能是唐时四川地区的独特制面方式。但“冷淘”,却是唐宋时期特别流行的一种小吃。《唐六典》中便有如下记载:“冬月量造汤饼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冷淘,几乎是当时夏天必吃的一种时令美食。老百姓做凉面,过凉水也成。但地道的冷淘,必须用冰块冰镇。

虽然古代没有冰箱,可这并不妨碍古人用冰块来制作各类消暑美食。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们已经懂得在冬日凿冰,贮藏于冰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旧唐书》中曾有记载,唐朝时期,宫廷内专门设置了膳部郎中、员外郎等职,他们便担负有管理藏冰食料的职责。因此,对于皇帝来说,想吃上一份地道的冰镇凉面,并非难事。

对于古代大臣们来说,夏日想吃冰,虽然没有那么唾手可得,但也并没有那难。一到炎炎夏日,他们便有“高温福利”,即皇帝通常会为大臣们赐冰。欧阳修曾在三伏天里收到过御赐冰块,但他舍不得自己独享,于是转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梅尧臣。不过,梅尧臣“畏冷不敢食”(《中伏日永叔遗冰》),又将冰块转送给了自己的孩子。

明清時期,这样的传统依然得到了延续。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述道:“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清末的《燕京岁时记》中亦有“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之语。当时的大臣们能够领取到由工部统一制作分发的冰票,并凭着冰票前往冰窖中自行领取。根据官职大小的不同,冰票也“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夏日酷暑,得到冰块的滋润,既能祛除暑热,还可提振精神。正所谓“冬冰冽冽虽可畏,夏冰皎皎人共喜”(北宋·孔武仲《食冰》)。大概很少人能在夏日里拒绝冰块冷饮。不过,对于古代老百姓们来说,夏日里想得到冰块,就不能够靠皇帝赏赐了。

■卖冰人

“门前铜盏呼人急,却是冰儿来卖冰。”(《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索我杂画》)明代诗人徐渭曾在诗歌中描绘了当时夏日里的卖冰人形象。

明代的夏天一到,卖冰的小贩们便会出动,走街串巷卖冰块。卖冰人通常手持两个铜盏,食客们远远地便能听到铜盏相磕之声,并纷纷将其形象地称作“冰盏”。《西湖游览志》中提到,当时夏日夜游西湖时,“市中敲铜盏卖冰雪者,铿聒远近”,远远便能听到卖冰雪的小贩们在敲着铜盏叫卖。

在清朝,小贩们挑着冰块走街串巷,也会用木棒敲着冰盏,吆喝道“冰胡儿”。人们听敲冰盏和吆喝之声,就知道冰块儿要到了。小贩们手头的铜盏,是制作冰镇美食所用的。比如,将冰块敲碎后加入饮品之中,便成了清爽的夏日冷饮。

说起卖冰人,其诞生时间可不晚,早在隋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便出现了卖冰的商贩。后唐的《云仙杂记》中有“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的记载,可见当时夏天用冰昂贵。但价格昂贵也得有个度,这不,成书于五代的《唐摭言》中,便以“蒯国人”为主角,讲述过一则“蒯人卖冰”的故事。说的是曾经有个做买卖的蒯国人在街上卖冰,见路人热得发慌,便信口开河,漫天要价。路人恼怒,愤然离去。不久冰化,蒯人钱物两空。这则故事,反映的应当是晚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现实。

时至宋朝,由于藏冰技术的进步,卖冰成为一个颇为繁荣的行业。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提及,每年七月,巷陌杂卖之中少不了冰雪。而如果人们在夏日前往首都旅游的话,也一定要前往一些知名的老字号大店打卡。比如,京城旧宋门外有两家出售冰块的大店,他们都以银器装盛冰雪,在当时最受欢迎。

和其他时代一样,宋代同样拥有数量庞大的卖冰小贩。那时的卖冰小贩,通常撑着短檐伞遮挡烈日,走街串巷出售冰块或者冰镇饮品、小吃。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荔枝歌》里提道:“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夏日炎炎,听到出售冰饮的小贩来到,人们的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可见,夏日卖冰的小贩们,生意一定是极好的。

不过,北宋神宗在位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市易法”,在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面上滞销的货物,等这类物品在市场上短缺时再卖出。有一天,宋神宗突然对王安石说:“闻榷货卖冰,致民卖雪都不售。”听说市易务垄断了卖冰生意,导致老百姓都不能出售冰雪,这是与民争利啊。王安石一听,这分明是个谣言,于是,辩解道:“卖冰乃西园苑,非市易务。”卖冰的是宫廷的西园苑,和我王安石的“市易法”有什么关系呢。

■“花式”吃冰

古代“吃货们”吃冰,自然也少不了各类花样。

我国古代有一种冰鲙,也被叫作“冰丝鲙”。这种美食是将新鲜鱼肉切成薄片,然后将其放在冰块或冰雪上迅速降温,以期保持其鲜嫩的口感和色泽。食用时,搭配蒜泥、姜末、醋、酱油、香油等各种调料搅拌均匀食用,其口感细腻清爽、鲜嫩可口、美味诱人。

人们熟知的冰镇酸梅汤,也备受古人喜爱。《清稗类钞》中记载:“酸梅汤,夏日所饮,京、津有之。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当时京师卖酸梅汤的小贩们,将冰块和梅干置于铜盏,经过颠簸摇晃后制成。路上行人见了,都忍不住要停下脚步,喝上一碗冰镇酸梅汤。

此外,冰块还能够用来冰镇水果。《清稗类钞》中同样有相关记载:“京师夏月之宴客,饤盘既设,先进冰果。冰果者,为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之类,杂置小冰块于中,其凉彻齿而沁心也。”在炎炎夏日,能够吃上冰镇水果,该是何等的惬意。

当然了,也有些讲究的吃客,能够将冰块制作出不同的花样。考古学家们曾在唐代壁画“野宴图”中,发现了一种叫“酥山”的食物。所谓“酥山”,其实是唐代人的冰淇淋。酥山是先将奶酪加热到近乎融化的状态,然后将其向着容器中滴淋,制作出山峦一般的造型,最后放入冰窖里冷冻。这种“冰淇淋”,在古时候特别流行。

回到《清稗类钞》中,我们还能看到关于“冷饮冰”的记录,说的是晚清时期的上海,夏天时有卖冰块的人,那些冰块被叫作“冷饮冰”,意谓“凉沁心脾,饮之而冷也”。不过,其中却提到,当时爱吃冷饮冰的,大部分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在烈日之下劳作后,便取出冰块解暑。而当时上海的中流以上社会,“则饮冰忌淋矣”。当时的部分富裕群体中,夏天已经流行吃冰淇淋了。

古人夏日的清爽美食实在太多。仅《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夏月美食,便有冰雪冷元子、甘草冰雪凉水、凉水荔枝膏、沙糖绿豆、黄冷团子、冰雪细料馉饳儿、细索凉粉之类,着实令人眼花缭乱。在有限篇幅内,我们难以将古人的夏日冰爽美味全部罗列而出,但冰的存在,一定能够让他们度过清凉一夏。

猜你喜欢

槐叶酸梅汤冰镇
侵袭全球的水草
“小不点”降服“小不点”
槐叶萍生物体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杜甫与槐叶
做冰镇小吃
冰镇的夏天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冰镇
感冒时不宜喝酸梅汤
快速冰镇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