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悲伤,仍徒然前往
2023-10-13黎荔
黎荔
什么是徒然?就是白白地,不起作用,白费力气,没有效果。
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品尝到徒然的滋味。当一个人还很年轻的时候,对世界总是抱有诸多幻想,以为许多事情将顺风顺水,生命的礼物将如期到来,但当未来的节点一个个到来时,目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理想的泡沫无声地破裂。
上学时,满脑子的梦想,只想着改变世界,奔赴诗和远方,后来慢慢长大了,不再张狂,不再憧憬光彩无限。相比年少时所向往的颠覆世界的生活,后来还不是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普通的人生、似水的流年。想想当初寒窗苦读,卷到极致,也不过抵达一种普通的生活,不免有种跳崖式的落差,心生徒然之感。
人生中还有很多时候,会与徒然的感觉迎面相遇。比如,人在异乡或漂泊流离时,我们用记忆中故乡的房屋、田野、美食、风俗来取暖慰藉。然而,对于这种思乡病,真实的故乡并不提供解药。我们徒然回到热爱的故乡,却决不可能重睹回忆中它的全貌,因为故乡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位于时间里。而且,越是远离故乡的人,对故乡越会生出沦陷感。事实上,重返故乡的人不再是以洁白热情与故乡耳鬓厮磨的那个少年,他的心理在时光中不断变化,即使他回到与从前完全一样的地方,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无拘无束地与故乡亲近了。
徒然的感觉,如此孤独寂寞,是人无法与命运、时间抗衡的一种无力感。人生几十年如此漫长,长到就算错过了一个春天,还有许多个四季,长到似乎可以在任何时间重新开始。但人生好像也就短短几十年,短到似乎一不小心就浪费了大把无可挽回的时光,一次失手交错就成为终生之误。
在这世上,无论怎么样使劲都会有徒然之事。如果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倒推,逆时间之流去回望,会发现很多努力都是白费的。诞生之后会死亡,死亡之后会被遗忘,世间熙攘往来的人,为什么还要把人的诞生、死亡都弄成一个个花团锦簇的梦?有时我旁观这些“生”“死”的奢侈造作,即使一时说不明白,心里却仿佛依稀有一个声音,在感喟这些徒然枉然的铺陈。
想起一部美國电影《降临》,导演用科幻的形式对“知晓未来”这个命题做了一次全新的讨论。电影试图解决一个命题:当人们知道自己在未来将遭受痛苦和徒劳时,还能继续选择这条人生旅途吗?语言学家露易丝在和外星生物接触中,学会了外星语言,从而获得了预见未来的能力。她预知到自己会离婚,女儿汉娜会在二十一岁死去,但她还是选择和“预知”的丈夫相爱并生下女儿,选择在等待锥心之痛降临的那些日子里,与家人度过幸福的二十一年。影片结尾,露易丝独自站在落地窗前,面向大海,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即便已然知道这段旅程和它的归宿,我仍迎接它,迎接它的一分一秒。”
如果一个人能够感知到未来,这个活在当下、过去及未来的人,将会经历何等复杂的情绪?前两天,我走在路上,透过围栏看到在一个居民小区中,一个白发老奶奶在秋日暖阳下晒她的寿衣,表情安详。林语堂曾写过一句很好的话:“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周遭发生的一切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他还是保留了充分的现实感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
预见了所有悲伤,但依然愿意前往。明知生命的名字叫作徒劳,但还是让一切徒然发生。徒然啊徒然!此刻我看向窗外,一阵风徒然掠过长空,一场萧萧落叶的黄金雨,徒然地冲刷大街小巷。为“徒然”写一篇文章,这也是一种徒然。我明白文字是抽刀断水,但我还是徒然地拿起了笔。
黎 荔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高培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专著《艺术导论新编》《视觉素养导论》《〈红楼梦〉与中国现代文学》《老子新学大全集》《易经的智慧》《道德经注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