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质书的电子困境

2023-10-13朱欢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9期
关键词:电子书纸质书籍

朱欢

在霸主地位被电子书动摇之前,纸质书于人类阅读史上已经走过了漫长岁月。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传统制纸技术不断精进,纸这一信息载体得以代代传承。从抄写到印刷,中国人手捧一本本由纸装订而成的满载光阴的书籍度过了漫长岁月。今天,随着更加系统可控的造纸工艺的出现及广泛应用,纸早已从珍贵的资源变为随手可得的书页,承载着无形的思想,传播着文明的火种。

然而,电子媒介的出现使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出现转折。1995年,电子百科全书的销量超过纸质百科全书的销量——尽管在当时这件事还鲜受关注。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人们获取信息与经验的途径逐步发生改变。电子墨水屏技术的出现和电子阅读器不断地更新换代,引发了持续的数字化出版热潮。

與此同时,纸质书销量开始下滑,电子书迅速占据人们的视线。易于检索、易于记录、易于管理、不易损坏……电子媒介让人们看到了阅读书籍的另一种形式。数字技术变革之下,即时获取的海量图书资源令人无比欣喜。比起曾经在街角的书店辛苦地寻寻觅觅,如今人们只需动动手指,阅读随时随地可进行。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说:“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新旧媒体的更替确实是难以逆转的时代力量,然而,仅在阅读领域而言,纸质书或许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无论电子书如何盛行于世,我们的生活似乎总有某个角落留给心仪的纸质书。纸质书如深海般包裹住原本浮躁的思绪,用墨香书写美好,用工艺诠释匠心。纸质书对于生活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信息传递,为我们带来更多附加享受。

阅读需要静心,需要沉浸,对于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著作而言更是如此。在这方面,纸质书自有其魅力。研究表明,相比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器中的内容在人脑海中只能留下短暂印象。翻动纸质书就像在小径上行走,留下一个又一个脚印;而在看电子书时,数字设备会干扰人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阅读流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纸质书不仅能缓解“屏幕倦怠”,也是大脑的偏好。

《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的序言有云:“如果书籍存在的理由纯粹是承载文本,那么它们的消亡指日可待。”事实也确乎如此,书籍对于人们而言,远不只是一份信息载体,阅读除了意味着学习、思考,还是一种独特的感官和情感体验。我们在阅读纸质书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系统,企图寻找生活的美好与浪漫。相比之下,电子书只有坚硬光滑的屏幕,毫无温度,也毫无热情。

书,不仅仅是文字与纸张的结合,还满含审美与收藏意义。借助科技的先进性、优质多样化的材料、更专业的艺术手段,每一本书都有可能做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具备独特的收藏价值。德国有一项已经举办了近百年的评选活动,叫作“世界最美的书”。中国出版界也同样有“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其入选作品,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件件都可称为艺术品。

毫无疑问,数字化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电子书的出现为阅读提供了另一种便捷的选择——我们不再只依赖厚重的书本获取知识,隔着小小的屏幕,万千世界都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对于数字原住民而言,纸质书的整体可视化或工艺性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无可否认,它仍然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和情感寄托。我们无法舍弃手捧书籍的感觉,就好像是在凝望一个陪伴了好久的老友。

或许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回应纸质书的电子困境了:电子阅读媒介的兴起,与其方便信息传递而迎合快节奏生活不无关系,但对于纸媒来说,正是其在传递信息之外的特质决定了它不会就此消亡。目前,同时使用纸质书与电子书是许多人的选择。其实,不管是对于“兼收并蓄”者、纸质书的誓死捍卫者,还是对于电子书的坚实拥趸而言,阅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所说:“纸张也好,画面也好,媒介和形态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喜欢书的人好好地读书,就足够了。”

(摘自南京大学《南大青年》,有删改)

猜你喜欢

电子书纸质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