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大堤
2023-10-12乐大富
乐大富
1963年初秋的一天,我和战友们正在操场上练习射击,突然接到命令,让我们连立即行动,奔赴山东鲁北地区执行抗洪救灾任务。
第二天上午,我们乘火车出发,7个小时后,专列在江苏徐州停靠,准备吃晚饭。
这时,一位身材高大、戴着眼镜、年纪稍大的军人和几位校官从我们身边经过,只听连长大声喊:“九连全体起立,稍息,立正!报告军长,连队开赴抗洪前线途中准备用餐,请指示。”
原来,来人是军长张铚秀。他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也是一位新四军老战士。
张军长对大家说:“同志们,山东鲁北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希望你们不怕苦、不怕难,发扬艰苦奋斗和连续作战的精神,打赢这场抗洪救灾的战斗。”
张军长铿锵有力的话语,听得大家热血沸腾。
部队到达抗洪救灾现场陈公堤时,形势万分紧急,若不保大堤万无一失,洪水就会影响到山东德州和周边几个县的安全。
在一个枣树林里拉起帐篷,放下背包,我们冒着大雨向大堤跑去。
参加抗洪的部队每个连队抽调10名身体强壮且会游泳的老兵,组成突击打桩队:将一根根2.5米左右长的树桩打入堤外的危险段,再用铁丝和麻绳将树桩联结成排,然后一层一层填上装泥草包。
运送草包时,大家不顾疲劳,背起草包健步如飞,许多人的肩膀磨破了,脚上跑出水泡,还有的扭伤了脚。
刚到大堤的第一个晚上,天还在下雨,官兵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再加上鲁北的秋天又冷,我们肚子又饿,牙齿碰得“咯咯”地响。不知哪个战士灵机一动,将空草包倒过来,中间掏个大洞,两边掏个小洞,头从大洞里出来,两只手从小洞中伸出来,战友都形容这是保暖的“呢大衣”,纷纷效仿。
因帐篷有限,有的战友就在枣林里自搭简易床:利用四棵树,相互间绑两根棍子,再搭一块木板,没有木板就用绳子穿绕成网状,自制的“席梦思床”就成了。
“天当屋、林当房,網兜当雅座”,下雨盖雨衣,晴天晒被子,晚上坐在“床上”洗脚,洪水很凉,心里却像有一盆火。
一天午睡后起床整理被服时,我发现小包袱底下竟有一条缩成一团的蛇。没想到一条蛇与我“同枕共眠”,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风雨过后,不少熟透的枣都掉了下来,可大家一颗枣都不肯吃。我(一班长)和三班长曹宏才一起把帐篷前的枣捡起来,交给文书梁奎山送给老乡。朴实的山东大爷、大妈夸赞我们:“老八路又回来了。”
抗洪一个多星期后,增高加宽的陈公堤加固完成,连卡车都可以平稳通过,洪水也开始缓慢下降。
这场抗洪抢险战斗过去60年了,张铚秀军长那段慷慨激昂的讲话还深深刻在我心里,大家不怕苦、不怕累,冒雨冲锋的画面经常闪现在眼前。
(本文线索来源于2023年第8期《大江南北》,作者为退休干部)
编辑/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