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往事
2023-10-12刘晓波
刘晓波
前些天到北京出差,不禁想起20多年前与妻子的“北漂”生活。
那时,我们结婚刚一年。我在湖北某空降兵部队服役,妻子是老家一所中学的教师。
有一次妻子从老家过来看我,刚团聚3天,我便接到单位通知,要去北京某军校学习1年。因为不方便带家属,我劝妻子回老家。她却说:“我向单位请长假了,陪你去北京,大不了‘北漂一年。”
我带妻子先是在学校的招待宾馆暂住,选了100元一天不带卫生间的小单间,吃饭便去附近的路边店和小餐馆。
因为收入都不高,住了3天宾馆后,我俩决定租房住。
得知北京西站附近有房出租,我俩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一间小房子。
说是房子,其实是房东在自家小院里搭建的一间小屋,4平方米左右,破旧的一床一柜一椅几乎占满了整个房间。没装暖气、没安风扇,冬冷夏热,但月租金只需300元。
“住这里,可以吗?”我低声问妻子。
“看看兜里的钱,我们还敢再住宾馆吗?”她戏谑道。
时值冬天,我们只买了被褥、床单和洗漱用品,连枕头都没买——就拿随身带的换洗衣服当枕头。那天安排好后,我就回了学校。
第二天晚饭后我过去时,妻子向我诉苦:“房间里没有暖气,晚上实在太冷了,冻得我睡觉连衣服都不敢脱。”
我当即又返回学校,把自己的军大衣给妻子送去。
几天后,得知学校允许家在附近的学员晚上回去住时,我便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去陪她。为了节约开支,我会在学校食堂吃了晚饭再回去,顺带给妻子买些晚餐。
妻子家境不错,婚后却在这里受苦,想想我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早餐通常是一碗稀饭加一个包子,大约1.5元,正餐吃一碗2.5元的面条。偶尔吃一次贵些的拉面,都算是高消费了。只有周末时,我会点两三个炒菜、吃点米饭,当为妻子改善伙食了,但每餐不会超出35元。
有时,妻子知道我晚上回来住,就跑到菜市场买两个菠萝——她知道我喜欢吃菠萝。我问她多少钱一个?她说:“菜市场买的,很便宜,3元一个。”
尽管住得并不舒坦,但我们的小日子過得相当舒心。每逢周末,我会带妻子逛逛景点和商场,北京城里的好多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印。吹京城清冽的风,看古城温暖的光,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穷游,苦也开心,累也快乐。
有一次在长安街上轧马路,妻子开心地说:“长安街真干净啊,我连瓜子都不敢吃了……”
我笑着说:“没事的,你随便吃,瓜子皮丢我手里就行。”
后来,妻子怀孕了,她不得不离开北京回了老家。
转眼20多年过去。我早已转业到地方,我们的儿子也大学毕业了,但我始终难忘和妻子的那段“北漂”生活:虽说我们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但精神是充盈的,内心是幸福的。
(作者单位:武昌首义学院)
编辑/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