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实施策略探讨

2023-10-12王丽

高考·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优势方法指导高中语文

王丽

摘 要: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问世,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便开始逐渐走进了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较为创新的读书方法,既是现实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引领下,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之中,更加深刻地品味经典文学的精美语言,感受作者细腻的谋篇布局,有效锻炼自身的审美意趣,提升自己的思想与境界。鉴于此,文章紧紧围绕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以及指导方法”来展开深入的讨论与探究,以期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参考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优势;方法指导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中,“碎片化”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信息中获取有限的语言知识。然而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但拥有更为广阔的选择范围,同时也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逐渐将这些语言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如今,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在新高考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只有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加以重视,才能真正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不断提高,让他们在阅读之中获得经验与智慧。然而,纵观我国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整本书阅读在其中的运用确实还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借以充分发挥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优势,全面提升学生在此阶段的深度学习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便成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懂得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与机会,让他们在阅读中强化体验,提升能

力[1]。然而,就目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所出现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总的来说,可以将其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即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并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节奏,仍然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学生的成绩与分数之上,没能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优化与革新,也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引导,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总是处于被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第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后阅读任务与学生课上所学习的内容缺乏关联。在紧张的高考背景下,学生的课业压力往往过大,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也比较少,所以就缺乏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整本书阅读。加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来与学生为数不多的课后阅读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也就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与心理负担。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任何一种兴趣的培养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要对主体的兴趣点予以较长时间的刺激,让主体的兴趣得以长久地保持与成长。当然,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并不例外[2]。区别于传统的短篇阅读与单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加注重整体性与多元性,而这也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整本书有着一个较为宏观的方向把握,要做到心中有大纲,同时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可囫囵吞枣,也不能不求甚解,而是应当知其所读,因此这也就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超于同龄人的耐心和专注力,也就能更好地品味书籍中的动人情节与优美词句了。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但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发展,其自身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不断增强,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起自己对阅读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二)锻炼思维,提升审美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学生不仅从中获取语文知识,同时也有效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良好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日复一日地锻炼,而在整本书阅读中,因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字知识,也就需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感悟,加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所阅读的书籍也越来越多,因此,他们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也就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在阅读中衍生出更加丰富而感性的情感,大幅提升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3]。

三、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点,科学地选择阅读材料

在高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不难发现,往往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总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学生在理解其中的内容与含义时,虽然比较轻松,不用对其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与思考,但是却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核心内涵。然而整本书阅读的出现,则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就后者而言,其中蕴藏着的“核心素养”的文本容量不但更加庞大,同时也更加完整。但是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进行阅读材料的甄选,让学生取得无限的收获[4]。

在整本书的内容选择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第一,从语言构建方面,教师要选择一些语言构建和运用更加丰富的書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第二,在审美鉴赏方面,教师也应当尽可能地选择一些文学结构严谨,思想内涵深刻的书籍,让学生可以透过书中的文字来感受到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艺术世界,让他们在阅读中与作者进行灵魂上的共鸣。第三,在思维发散方面,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更深刻、更辩证以及更全面的书籍来供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效锻炼自己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在文化传承方面,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与教材贴近的书籍,这样既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接触更多的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予以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二)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生而言,只有让他们对书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好奇,才能够让他们享受阅读。兴趣是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情感基础,而学生的整本书探究活动也是需要强大的兴趣来做支持与引导的。所以想要切实引发高中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妨试着创新与丰富现有的阅读教学形式,来消除学生与整本书之间的心理隔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整本书的阅读学习之中[5]。

比如: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为例,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抓住关键信息,梳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物的命运走向,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阅读长篇巨著的兴趣。《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相传为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高鹗所续。《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人情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它也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红楼梦》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读不懂”或是语言不通顺等问题而导致阅读质量下降,甚至还会产生放弃阅读的想法。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一些较为创新的教学形式来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例如: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电子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关于《红楼梦》的影视片段来让他们进行观看,这时学生不但能够对书籍中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接下来的阅读兴趣。而后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也不要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应当引导他们进行沉浸式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对整本书进行准确把握。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不是要求教師对班级学生放任不管,而是要在践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下,来适当地对他们进行教学引导与点拨,如“在阅读完第三回后,哪位同学说一说贾宝玉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通过阅读,我们认识到《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都是以悲剧收场,那么思考今日,我们又应当怎么样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以避免悲剧发生呢?”最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既让学生燃起强烈的名著原文阅读热情,同时也深化他们对整本书内涵的深层次把握,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制订阅读计划,有序地推进阅读活动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学习活动,该活动往往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时间才能够收获预期的效果。而若想要让这一项长期性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有序推进,那么就需要教师来为学生制订出科学全面的整本书阅读计划,让每一位学生都在阅读计划的正确引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让高中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来高质量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活动。

比如:高一与高二阶段是学生读书的黄金时期,阅读关乎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在“多读书”的同时也“读好书”,要让他们真正将读书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逐渐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与追求。例如:针对高一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一个月来阅读一本书,阅读内容则以重点推荐书单为主,阅读兴趣高、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在完成的基础上来选择阅读一些其他推荐书目,保障全班的阅读进度都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一个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来写一写读书感悟(1000字以上),这样既能够便于教师检验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与思辨。其中,教师也可以在每周五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读物,像是最新的语文杂志或是语文报刊等,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适度放松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紧张情绪。同时,在平常的早自习中,教师也可以抽出10—15分钟来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确保学生的整体阅读速度不被耽误。而针对高二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利用一个半月来阅读一本书(寒暑假可以多做阅读安排),读书感悟也可以增加至2500字以上,其余细节同上,在帮助学生储备大量的文学素材的同时,也不会与他们的其他学习产生冲突。

(四)传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增加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数量,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整本书阅读质量。众所周知,整本书阅读与碎片化阅读有所不同,碎片化阅读往往篇幅较短,所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理解上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整本书阅读中,由于阅读篇幅较长,阅读难度较大,所以学生若是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只知道一字一句地精读,那么不但会使自身的阅读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徒增他们的学习负担。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时,也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效率。

比如:在阅读《老人与海》这本书时。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整本书进行整体预览,而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大概结构有所了解,这对于他们后续的阅读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浏览的过程中,学生也很容易地找到书籍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这样在后面的学习中也更具针对性地来对重点篇章进行深入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普遍使用的精读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来适当采用略读或跳读等形式来进行阅读,在不耽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来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使用辅助书籍来帮助他们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教师也要向学生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小说类书籍需要结合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这三要素进行阅读,在阅读散文类名著时,则需要结合作者的心境以及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进行阅读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形式,同时也为他们的整本书阅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后,在阅读结束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读书笔记来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整本书阅读教学没有捷径可行,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切实提升学生在此阶段的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尽管就眼下我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确实不容乐观,但是可以坚信,只要教师将上述策略灵活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实际教学之中,那么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能够稳步前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武国荣.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语文课内外,2020(11):167-168.

[2]刘丽杰.基于整本书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

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48-49.

[3]罗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本书阅读探

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5):76-78.

[4]段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优化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8):83-84.

[5]王荣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探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4):94,98.

猜你喜欢

教学优势方法指导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让E时代之花开遍课堂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基于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探究
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