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思乡发展轨迹:一项追踪研究
2023-10-12徐瑜姣马洪丽马世超
徐瑜姣,马洪丽,尹 静,马世超,徐 伟
(1.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哈尔滨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3.黑龙江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1]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其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之未来。然而,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变迁、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沉重的经济负担、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期望等多方的压力、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平台、网络信息等更加严峻的挑战,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影响其学业投入和学业表现,导致留级、辍学等消极后果,削弱其生活质量、幸福感,阻碍社会适应和职业生涯发展,元分析显示,近十年,大学生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和自杀未遂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显著上升,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高校新生更是高校心理健康筛查的重点工作对象。[2-3]从高中到大学的变迁是个体一生中一个重大生活事件,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尽管追求大学学位和脱离原生家庭的自主感的经历可能会令人兴奋,但学生也可能会发现这种变迁会引发焦虑、孤独以及思乡。[4]思乡(Homesickness)是在地理上个体迁移出并远离正常熟悉的生活环境后唤起的反应,是一种由于与家庭即将(或已经)分开所导致的焦虑、抑郁状态和某些方面的障碍,其认知标志为始终存在的对家和依恋对象(父母、兄妹等)的想念。[5-6]思乡者通常报告有抑郁、焦虑和离群行为,高度注意与“家”有关的话题,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很难投入高度的注意力。思乡已被证明是一种消极情绪,甚至是应激事件,它影响人的健康、社会性发展和主观幸福感。[7]
思乡的本质是当个体面对新的文化或者亚文化和新社会情境再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8]大学入学对青年人来说本该是令人兴奋的全新经历,但思乡可能会阻碍这一兴奋。所有学生都面临独立管理自身生活的挑战:建立新的友谊关系、适应新时间表、独立在学业、体育或艺术领域追求成功、这些挑战经常导致自我怀疑,强迫对自己的学业自我概念和社会自我概念进行不舒服的校正。为应对思乡,大学新生可能被引导出一些不良健康行为,如酗酒、吸烟等,但这并不能促进他们的适应。大学环境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归属感,也会激发其强烈的思乡。强烈的思乡还会恶化已经存在的心境与焦虑障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包括失眠、饮食障碍、消化系统问题,甚至导致免疫系统缺陷和糖尿病。思乡的伴随症状包括注意集中困难、记忆问题、神经过敏和社会孤立等。在对大学新生学习的影响方面,思乡对如就业预期与研究生录取等存在潜在长期的重要的影响,思乡会导致心不在焉以至于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退学,事实上,思乡最严重的学生的退学概率是最不思乡学生的三倍。[9]思乡对第一学期的学分绩点和留级结果也有显著预测作用。[10-11]
国内对思乡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学生更易产生思乡情绪。[12]袁辰霞发现新疆籍被试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思乡情绪浓重,常常想家。[13]陈玳玮的研究表明思乡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躯体化症状、抑郁情绪和敌对态度的影响上。[14]赵蓉蓉等发现思乡情绪是导致来华留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15]陆小云的研究表明,大学新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应注意倾听,适当表达见解,同时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需要。[16]王黎等人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中45.9%的被调查者表会经常想家,37.1%的被调查者会偶尔想家,超过半数(51.8%)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恋家”,放假就回家的被调查者占了40.2%。[17]王兰的研究表明,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思乡、自卑情绪也随之产生。[18]张灿灿等修订的大学生文化适应压力量表中文版包括了思乡的几个题目,与作为效标的GHQ-28总分和负性情绪量表得分有显著的正相关,离家距离越远,思乡水平越高,这与国外研究结论较一致。[19]
思乡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部分人会以平和的方式经历它,这可以激发个人的健康的依恋行为和应对技巧,然而,强烈的思乡情绪可能会给个体造成痛苦的体验,最常见的被归类为混合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适应障碍,其症状开始于离家的紧张性刺激的三个月内,学术研究一直将离家视为“一个普遍的发展里程碑”。升入大学后,新生们会遇到许多来自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挑战,许多经历过大学变迁的学生报告了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痛苦和失望,很大一部分大学新生为了教育目的而第一次离家生活,长期居住在一个新的地方,这种地理距离会增加与家庭成员提供的现有的社会支持分离的问题。除了家庭支持的变化,大学新生也远离原有的友谊网络,被迫面对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网络的挑战。新的大学适应需要新生们重新协调人际关系,包括友谊和家庭关系。失去与大学前的朋友和家人的亲密关系会引起对这些关系的高度关注,悲伤和情绪困扰可能伴随着这个适应能会引发自我挫败的情绪体验。在如此重大的人生变迁中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即思乡过程。此外,新生在大学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时,会产生失落感、自我怀疑和失望,具有“一种复杂的认知—动机—情绪状态,涉及对家的悲伤、向往和被家的想法占据”。[20]与思乡相关的关键特征包括对家的强烈关注、对回家的需求、对家的悲伤感以及在新奇环境中迷失方向的情绪状态。思乡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它涵盖了广泛的个人经历、思想、感受和态度。思乡的主要焦点是以前的家庭环境,而不太突出的特征包括在新环境中感到不安全和不快乐。大学新生思乡会产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较低,在心理障碍和心不在焉方面得分较高。思乡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也低于不思乡的学生。一方面,大量关于大学生思乡现象的研究引起了心理学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领域对思乡现象的研究却很少。在探索思乡如何与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学习经历的其他方面相互作用,如学术行为和技能、对大专学位的承诺、课程挣扎、校园参与和同伴关系方面,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一些研究采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某些因素对思乡的影响。然而,几乎没有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综合模型来解释学生向大学的动态变迁,特别是学生适应的各个方面如何相互影响思乡。[21]为此,本研究拟探索高校新生入学后思乡发展轨迹的动态变迁过程。
由于思乡是最初与家分离的个体所经历的,本研究关注住在大学宿舍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在大学第1-8周报告了对家的渴望。[22-23]根据现有研究理论基础及进展,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1)思乡在追踪期间有显著变化趋势。(2)思乡水平会受性别、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影响。
一、方法
1.研究设计与被试
本研究采用短时间间隔完全追踪设计。[24]追踪设计是一种通过引入时滞,以探索变量动态变化趋势和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同变量进行重复测量,追踪研究可分析个体心理与行为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个体间差异,探索变化规律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在发展、社会、教育和临床等心理研究领域广泛应用。[25]短时间间隔追踪研究设计是追踪研究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间隔一般小于一周,在短时间内密集收集被试在较短时间内对生活中经历事件的瞬时评估。短时间间隔的追踪研究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对个体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进行重复测量,适合用来捕捉短时间内个体态度、情绪以及体验等在短时间内能够发生变化的变量的变化趋势,及时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建议。[26]近年来,短时间间隔的追踪研究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广泛。
从2018年8月末新生入学开始,在黑龙江大学(普通一表本科高校)和哈尔滨学院(普通二表本科高校)随机抽取大一新生样本采用实名纸笔测验,在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团体施测,由于以往研究表明离家3个月内是思乡的高发期,因此本研究设计共进行连续8轮(即8周)的重复测量,最终追踪研究历时2个月左右。在问卷施测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测验的无利害目的,重要意义以及问卷作答方式,确保被试对于问卷内容完全理解并自愿配合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后期剔除无效问卷。本追踪样本共包括有效被试304人。其中黑龙江大学159人,哈尔滨学院145人;男生92人,女生212人;独生180人,非独生122人,缺失2人;生源中本市60人,本省其他市123人,外省121人;农村132人,城镇172人;文科162人,理科142人。数据处理过程使用Excel设定数据合法取值范围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 25和多层线性模型HLM 6.08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研究工具
大学生思乡问卷由马世超和徐伟开发,[27]采用Likert自评5级计分,程度由“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问卷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因素一情境思乡包括12个题;因素二思乡情绪体验包括9个题,因素三思乡对象包括5个题,可以计总分,总分越高表明思乡水平越高。26个题目的区分度在0.331-0.612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中,三个因素的累积方差解释率为53.593%,题目共同度在0.305-0.683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思乡问卷总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有一定预测作用。本研究主要使用思乡总分作为因变量,思乡全问卷的信度克伦巴赫alpha系数为0.899。
二、结果
1.零模型分析
多层线性分析模型(HLM)估计思乡总分的零模型的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思乡的零模型
HLM中,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用于衡量组内相关或相似性。本研究组内相关系数(ICC)是0.74,这在追踪研究中很常见。
2.思乡模型引入轮数
HLM对引入轮数后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影响思乡的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思乡模型引入轮数后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分析
图1 思乡总分随着轮数增加的随机效应
3.思乡模型引入轮数的平方项
为考察随时间推移,高校新生思乡总分的发展轨迹是否有非线性趋势,本研究引入轮数的平方项考察高校新生思乡总分的二次方发展趋势。
图2 思乡水平随测量轮次非线性降低拟合
表3 思乡模型引入轮数平方项后的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分析
4.思乡模型引入性别
此处继续使用HLM估计性别对思乡总分的影响,其中性别已进行虚无编码,0代表女生,1代表男生。由于在追踪研究中,测量点嵌套于被试,因此性别是被试变量,处于层2,并无随机效应估计。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思乡模型引入性别结果分析
5.思乡模型引入家庭所在地
被试的家庭所在地有3个水平,本市,本省其他市和外省,代表被试与学校距离。在本研究中,家庭所在地被进行中心化处理,以-1,0和1代表其三个水平。HLM估计引入家庭所在地后的统计结果见表5。
表5 思乡模型引入家庭所在地结果分析
此外,是否独生子女和农村/城镇生源的主效应及其与其他变量的交互作用对思乡均无显著影响。
三、讨论
1.大学新生思乡水平的发展轨迹
大学新生思乡水平在入学初期最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新生思乡水平的发展轨迹先快速下降,然后转变为缓慢下降,整体呈现二次方曲线下降的变化趋势。原因可能如下:从高中升入大学,大学新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改组重构,生活方式和自身角色的改变以及教育氛围的改变,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适应不良。很大一部分大学新生为了教育目的而第一次离家生活,长期居住在一个新的地方,这种地理距离会增加与家庭成员提供的现有的社会支持分离的问题。[28]除了家庭支持的变化,新生们会遇到许多来自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和挑战,部分同学产生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痛苦和失望。失去与大学前的朋友和家人的亲密关系会引起对这些关系的高度关注,悲伤和情绪困扰可能伴随着这个适应过程,引发自我挫败的情绪体验。[29]此外,学生在大学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时,也会产生失落感、自我怀疑和失望。所以大学新生的思乡水平初始测量值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业和生活的顺利展开与进行,新生们逐渐适应并可应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节奏,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对自身角色的改变也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整体的思乡水平呈现逐渐降低发展轨迹。[30]
2.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思乡发展轨迹
大学新生思乡的发展轨迹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即男生和女生的变化轨迹相同,思乡总分的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思乡水平更高。原因可能如下:Biasi等在探讨大学生思乡经历与心理困扰、睡眠困难等学业障碍因素之间的多元关系时表明:女学生报告的总体压力水平高于男学生,女生的思乡水平高于男生。[31]同时,女生比男生更多的展现出适应问题,这是因为女生在面临问题的时候更倾向于寻求社会支持,女生对思乡有更高水平侵入性思考:与其他人谈论她们的感受,寻找有类似经历的人,并引出支持性人际关系,所以女生的思乡水平高于男生,此结果与Stroebe等的研究结果一致。[32]
3.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新生思乡发展特点
不同家庭所在地代表大学新生来自省外,本省其他市及本市。本市大学新生、省内其他市大学新生、省外大学新生的思乡水平依次升高。原因可能是,首先,中国地域广大,“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文化、习惯、饮食等存在差异,这些挑战让来自外地的大学生更频繁、更集中地思考家里的家人朋友,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思乡情绪。其次,Scopelliti和Tiberio认为造成影响是离家的心理距离,而不仅是地理距离。[33]相比省内大学生,省外大学生与家人沟通的机会更少,回家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这些挑战让省外大学生更频繁、更集中地思考家里的家人朋友,加剧了地理距离对思乡水平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距离,[34]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思乡情绪,因此,大学新生思乡水平有显著的距离效应。
4.大学新生思乡的应对
理论上,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和人格特质对大学新生思乡发展均有影响。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的学业和生活的顺利展开与进行,新生们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节奏,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对自身角色的改变也有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同时更多的社交活动可以使大学新生产生更少的思乡情绪。[35]其次,本质上,所有人都需要社会支持来维持健康的生活,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社会支持不足是思乡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36]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在决定思乡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7]最后,五因素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开放性是影响思乡的主要成分,[7,38]依据相应人格特质或人格类型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干预是可行的。[39]
四、结论
1.大学新生开学初期思乡水平最高,随着时间推移,大学新生的思乡水平呈二次方曲线趋势逐渐下降,下降速度逐渐趋缓。
2.大学新生男生思乡水平低于女生。随着时间推移,男生和女生思乡总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发展轨迹没有性别差异。
3.家庭所在地的距离远近对思乡有影响:思乡总分从高到低分别是省外大学新生,省内其他地市大学新生及本市大学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