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绘画的审美价值透视
2023-10-12崔帆山西师范大学
崔帆(山西师范大学)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各种形式表达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和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其中抽象绘画作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抽象绘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宛如一个迷宫,它不再像传统绘画那样以物象为表现对象,为了表现更加丰富的光色变化及精神情感,放弃了西方传统绘画引以为傲的严谨造型,将绘画与自然的形象分离开来,似乎已经超出了人们常识所能理解的范围,这种形式自然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自1910 年抽象艺术奠基人康定斯基创作出第一幅抽象绘画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境界。抽象绘画的艺术家们致力于用个性的、极具独创性的艺术语言追求对生命的探索和人性的表达。然而,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抽象绘画仍像是一本难以理解的天书。因此,问题就摆在这里:抽象绘画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讨抽象绘画的审美价值,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当代艺术形式。
一、抽象绘画的概念和认识
“抽象”一词在拉丁语中有“拉开”和“汲引”两重含义。在英语中,作为形容词,是指“笼统的”或“不具体的”;用作动词,解为“提取”或“摘要”。在绘画和雕塑中,就造型的来源或视觉参照物,强调这种对被表现之物只有程式化或象征符号性关系的视觉形象或泛指非具象的视觉形象。19 世纪末西方艺术界出现了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即抽象绘画,它借助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对欣赏者的感官造成巨大冲击,可以说它完全消除了写实绘画所具有的真实再现的局限性,把艺术的基本要素——点、线、面、色彩、形式、肌理等作为本身有独立意义的元素,把这些元素抽象组合,创造出新的抽象形式,突破了艺术应当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藩篱,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杰克逊·波洛克等,在艺术表现上描绘无法识别的具体形象。同时,抽象绘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明显表露出与传统艺术家不同的感情境界,它更加注重对精神内涵的追求,属于一种非在线性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时至今日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
就艺术语言而言,抽象绘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表现性抽象和非表现性抽象。前者旨在表达情感和感觉,而不是具体的物体或场景。艺术家使用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感受。这种抽象绘画通常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表现力,可以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后者非表现性抽象不像表现性抽象那样旨在表达情感和感受,而是强调视觉元素本身的形式和结构。艺术家使用颜色、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来创造一个独立于具体对象的视觉语言。这种抽象绘画通常要求观众通过视觉感受来理解其内在的形式结构。如超马派艺术家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几何形状和纯色,提出了“白色”和“黑色”两个极端的概念。艺术家的作品突出了形式和结构,强调抽象艺术的纯净性和视觉效果。总的来说,抽象绘画是一种非常独特和有趣的艺术形式,它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创造和体验空间。
二、抽象绘画的形式美
抽象绘画的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中形式元素的美感效果。在抽象绘画中,形式元素是主要的表现方式,因此其形式美是该艺术形式的核心。从形式上看,抽象绘画总是隐含着表现强烈纯粹视觉快感的需求,与传统架上绘画中借助具体物象而预设新形象所探求的欲望不同。艺术家将图形、色彩、构成、画面肌理等被抽离出来的形式元素进行解构与重构,成为抽象绘画难以逃离的宿命起点。抽象绘画中的线条是一种基本的形式元素。线条的运用不仅能够分隔画面,也能够产生动态和静态的变化效果。在抽象绘画中,线条的形态和长度可以各不相同,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艺术家在运用线条时,还可以通过线条的细节处理和阴影的运用,达到表现形象的目的。其次,色彩是抽象绘画中非常重要的形式元素。在抽象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可以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色彩的互补、对比、饱和度的变化等,都能够表现出艺术家所追求的情感和思想。最后,抽象绘画中的形状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元素。在抽象绘画中,形状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构图和视觉效果。形状的大小、比例和位置等,都能够影响画面的整体感和平衡感。蒙德里安以造型的方式表现万物的共性,而非与众不同的部分。为了达到他所追求的目标,将艺术的元素减至:形状、线条、色彩、空间。为了进一步简化事物,颜色仅限三原色(红、黄、蓝);形状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只能用黑色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没有立体感,甚至不存在透视。蒙德里安所创作的内容充满张力、平衡和平等,作为一种准则,不仅存在于绘画中,而且同样适用于生活。他的作品开始于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发展成对整个宇宙观的理想化。当艺术家有了美的发现后进行艺术创作,在抽象绘画审美形式上就注定离不开新的表现手段。新的抽象绘画表现手段一定要体现抽象绘画的形式美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表达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功能。抽象绘画的审美表现形式是通过艺术创作中的点、线、面以及色彩来表现画家灵魂深处的内在美,而非通过具象的艺术创作表达现实存在的,由此可见,抽象绘画是在传递着只可意会的意象概念,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感受把握画面构图、色彩、图形等,由此构成一件具有独特形式美的画面。抽象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既包含了艺术所需的基本美感,还包含了画家的精神因素、情感因素、思想因素等。当观众在欣赏抽象绘画的时候,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感受艺术家呈现出的形式美感。
三、抽象绘画的表现性
抽象绘画的表现性也是它的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写实性的绘画艺术不同,抽象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更加自由,它试图牢牢抓住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诉求。在创作的表现手法上西方的抽象派艺术打破常规,构建出了许多种形式,而非实在性的审美感观,与以往的架上具象绘画注重技巧和经验不同,抽象绘画则大胆结合材料、科学、发明等致力于表现出更加独特的艺术世界。此外,真实和优美长期以来占据着艺术的核心地位,也是西方艺术一直所追求的目标,但抽象绘画的标准并非单一,而是面向多个方向的,有着梦幻和多元的创新表现手段和创作材料等。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波洛克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道:“当我进入绘画状态的时候,我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只有当我完成作品后,过一段时间再回看我的作品,我明白我做了什么。”波洛克在艺术创作的潜意识中时而温柔时而狂野的精神状态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种确切存在的绘画形式,随着肢体动作的大幅度变换并结合画面上色彩、材料、肌理的堆砌来完成的一次次充满仪式感的艺术作品,充分彰显了封闭于自我深层意识中的、绝对"符号化"的艺术理念,并且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能够体会到的绝对纯粹的"形式快感"推到了与"潜意识"同等重要的地位,乃至更高。
由此可见,艺术家结合自身的审美需求及充满个性化的艺术理念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深处。艺术家的内心深处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人文和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展开深层次的挖掘,进而触动艺术家灵魂深处最热切的人生感悟。艺术家在抽象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中发现美、感受美、寻找触动内心深处的美。康定斯基则从客观世界中提取出最简单、最纯粹的形状和色彩,并加以主观创造,将事物的三维空间转化为简单的基本形状和随意的平面线条,将点线面进行重新组合,运用内心独白和主观思维简化画面的外在形式,从而创造出蕴含艺术家独立思想和精神的艺术作品。面对抽象绘画,只要能形成整体认知,欣赏者即使对作品没有正确的理解,也能看到色彩的运用、形式的组织等,并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抽象绘画所呈现的美感有一个内在的感受,因而面对作品,如果灵魂真的能产生共鸣,那就能认同这种绘画形式。
四、抽象绘画的情感性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提到“艺术家必须是创造者,他必须在他的想象里把感发他的那种意蕴,对适当形式的知识,以及他的深刻的感觉和基本的情感都熔于一炉,从这里塑造他所要的形象。”由此可见,抽象绘画的情感性是它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抽象绘画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表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而不是直接表达出具体事物的形象。康定斯基第一个探索纯粹抽象形式的画家。他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不再相信客观物象存在于固定、完整不变的状态,希望用纯抽象的艺术语言表现“纯粹的精神世界”。他认为色彩能够直接影响心灵,谈及抽象时他强调抛弃外在形式可以产生纯抽象的结构,点线面是抽象艺术的基础,因此,抽象画比具象更广阔、更自由、更富内。1912 年发表的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中表达了对抽象艺术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通过对于色彩、线条和空间的安排,能够如谱写音乐那样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作品《即兴》尝试对自然形象的脱离,完全抛开具象的内容,用线条和色彩的交织、组织传达情感的起伏跌宕。对于康定斯基来说,抽象是通往人类精神自由的标志。抽象绘画的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的范畴,艺术语言表现上以线条和色彩作为主流元素,既能表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又不赋予其过高的文学性和象征性。如果将线条和色彩单独作为某种结构,这种审美元素则不需要客体和具体,而是可以通过色彩自由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色彩的力量是很大的,它不及能净化和震撼人心,在抽象绘画创作者的艺术品下,色彩还能给予人精神和视觉上的冲击。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进行想象,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康定斯基认为所谓精神性绘画指的是画家的“内在需要”。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艺术家内心最真实地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并不是艺术家的自我陶醉,这种普遍情感带有着矛盾性。是艺术家的独立性情感与观众们的普遍性情感的对立与统一。正如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曾提到的:“艺术根植于人的心理需要而且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
五、抽象绘画的审美意义
探讨抽象绘画的审美意义,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抽象绘画通常不直接描绘具体的物体和场景,而是通过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观者在欣赏抽象绘画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去寻找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和体验。因此,抽象绘画的审美意义在于表达和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2)拓展观者的视野和认知:抽象绘画通常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自由性,不局限于具象的物体和场景,因此可以拓展观者的视野和认知。通过欣赏抽象绘画,观者可以体验到艺术家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感知和理解,拓宽自己的审美和思维领域。(3)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抽象绘画的出现对艺术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开启了现代艺术的新纪元。同时,抽象绘画也成为某些时期文化和思想变革的象征。例如,20 世纪初期的抽象派运动,反对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提倡抽象和自由,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思想氛围。因此,抽象绘画的审美意义在于其对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和推动。(4)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抽象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它通常追求艺术本身的表现力和美感,而非具象的再现和描绘。抽象绘画的审美意义在于其能够让观者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独特的艺术体验和美感享受。总之,抽象绘画的审美意义是多方面的,包括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拓展观者的视野和认知、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以及展现艺术的独特魅力等。在欣赏抽象绘画时,可以从这些角度去体验和理解其审美价值。
六、结语
当抽象绘画在20 世纪初出现时,它被认为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艺术形式,因为它颠覆了传统艺术对于描绘客观世界的追求,而是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这使得抽象绘画摆脱了对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依赖,并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创造全新、自由的艺术语言的机会。
抽象绘画的出现不仅是一种艺术变革,更是一种文化变革。抽象艺术家不再是通过模仿自然和客观世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是通过创造全新的抽象符号和形式来表达。这种“自由创作”的思想和方法对当时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变革。
抽象绘画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潮流,如抽象表现主义、构成主义和抽象几何艺术等,这些艺术流派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抽象表现主义在1945 年以后的美国艺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艺术家强调个体的情感和表达,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内心的冲动和情感,这对后来的波普艺术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抽象绘画深入大众的过程中,它的审美价值应当是值得被借鉴与重视的,特别是在这个艺术世界百花齐放的时代,让更多的人关注、热爱艺术生活,感受艺术价值,探求抽象绘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