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传承的路径

2023-10-12林璐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7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林璐(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舞蹈类型,该舞蹈种类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完全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在全面了解与掌握民族民间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用至高校传承中,充分发挥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的价值作用。伴随高校舞蹈教学事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中民族民间舞蹈体系的构建需要符合人才培养需求,深入挖掘与展现民族民间舞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也对高校舞蹈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要想妥善解决民族民间舞蹈问题,需要立足于教学实践积极进行教学体系探索,打造专业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优越性,为国家源源不断的输出优秀的舞蹈人才,实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特征

(一)传统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传统性特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婚礼等活动中,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它们源于生活、表达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安徽花鼓灯和东北秧歌等舞蹈形式是来自农民和民间艺人的自然创作。同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地域的民间舞蹈形式各异,反映了各地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如蒙古族的“筷子舞”和藏族的“弦子舞”等,均具备浓郁的地方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某些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最初的、原始的艺术特征,具有自然、朴实、粗犷的表现形式。如土家族的“大锣鼓”舞蹈和黎族的“打肚脐”舞蹈等,都具有原始性的特征。

(二)民俗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与当地的生产生活、习俗、信仰等密不可分。如农民在庆祝丰收等活动中,常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喜悦和祝福,反映出农民对生产和信仰的重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常常通过身体语言、姿态、动作、音乐、服饰等多种手段表现出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色。同时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具备的社会功能既可以展示个人的才艺,也可以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如广东的“河蟹舞”就是一种在农村地区流传的民间舞蹈,常常在集体活动中表演,既可以表达个人的喜悦和幸福,也可以加强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此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反映了地区文化和民俗的差异。如云南的“彝族烟盒舞”和“傣族的孔雀舞”,各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色。为此在舞蹈传承和发展中需要重视其民俗性特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色。

(三)自娱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自娱性特征。民族民间舞蹈通常是由当地人自发组织和表演,表达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文化,如云南的“摆手舞”是一种由傣族人民表演的舞蹈,它通常用于庆祝丰收和重要节日,表达了当地人民的喜悦和幸福。同时民族民间舞蹈的自娱性特征还体现在其技巧和风格上,该类舞蹈通常是由当地人口传身授,没有规定的舞蹈动作和步伐。舞蹈的技巧和风格通常基于当地的文化和民俗传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如蒙古族的“鄂尔多斯舞”是一种以草原为背景的舞蹈,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展现了他们的自然美和纯真。因此在舞蹈传承和发展中,需高度重视其自娱性特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色。

(四)集体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集体性特征体现在其合作和协调方面。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通常是由多人或集体表演的,需要表演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动作和节奏,在此环节,表演者需要展现相互信任和尊重,继而达到最佳表演效果,如广西的“葫芦舞”是一种由多人或集体表演的舞蹈,表现当地人民的团结和合作精神。

此外,民族民间舞蹈的集体性特征表现在其传承和发展的方面,舞蹈是从一代人传承到另一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改变,在此期间是需要表演者相互学习与交流,继而充分保持舞蹈的传统和独特性。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传承中的价值

(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借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演出和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豪感。高校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独特的风格特点以及丰富的舞蹈技巧,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可以丰富舞蹈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舞蹈形式下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个人的舞蹈表现力。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让学生在舞蹈表现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舞蹈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风格,将不同的舞蹈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传承的路径

(一)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继承与更新

进入系统主页后点击“活动报名”进入活动报名页面,该页面展示所有的活动,会显示针对当前用户可以报名参加的活动列表,如果当前时间不在活动时间范围之内,那么该活动就不会在列表中显示,列表显示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说明和报名按钮,点击“报名”进行活动的报名,报名成功后会显示已报名,如果你已经报名,就不能进行再次报名,系统会提示用户已经报过名,请勿重复报名。

高校教师可从历史、文化、地域、民俗等多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和特色。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动作和编排在继承传统概念的基础上也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变化,更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材时,可以引入新的舞蹈动作和编排,确保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多样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现代舞蹈元素融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让其动作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教材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编排教材时需注重舞蹈技巧和技能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和表现能力。

2.丰富民间舞蹈教育模式

高校可以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舞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其艺术价值和当代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可应用讲解、演示、实践、辅导、评价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示范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校可以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舞蹈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创作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路径。

(二)做好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建设

1.强化理论渗透水平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本身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高校舞蹈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可忽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理论教学活动,更好的实现中国优秀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觉。为此高校可以根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和现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理论课程体系,其中需要包含基本理论、舞蹈形式、舞蹈动作元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知识学习机制。而在高校课程教学中也要注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论渗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艺术素养。

同时,高校教师也可邀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领域的专家来校授课和讲座,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舞蹈经验和艺术理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知识和技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自觉。

2.积极开展观摩教学

例如赣南采茶舞是江西赣南地区传统的民间舞蹈,以模拟采茶的场景为主题,展现了劳动者的勤劳和快乐。通过进行采茶舞采风,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赣南采茶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到中国民间舞蹈的生动和活泼,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非遗艺术。

3.丰富舞蹈实践体验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实践课程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舞蹈内涵精神,强化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高校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适当增加时间与资金方面的投入,逐步丰富舞蹈教学方式与手段。因此需组织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比赛,让学生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技能大赛和中国民族民间舞单、双、三和群舞作品创编大赛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技艺,借助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其他选手的舞蹈技巧和表现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舞蹈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艺术素养。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舞蹈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创作和演出自己的舞蹈作品,由学生个体及团体自由组合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舞蹈作品。此外,高校可通过舞蹈实践考核的方式,评估学生在舞蹈实践方面的表现和能力。考核可以分为个人和团体两个部分,既可以考察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也可以考察学生的舞蹈创作和编排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舞蹈文化。

(三)丰富舞蹈教学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各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历史传统等。高校舞蹈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这些文化内涵,将其融入舞蹈表演中,以达到更加真实、传神的表现效果。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某个地区或民族的传统节日等,将其融合到舞蹈动作中,表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此外,高校舞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全面提升高校舞蹈教育质量。

四、结语

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后继者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为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加强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审美水平等方面。高校传承中需要逐步优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积极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建设活动,同时需要基于课程传承开展教学工作,丰富高校舞蹈教学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民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