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及培养途径探讨

2023-10-11刘掬慧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数学价值

刘掬慧

摘 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数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拥有很大的分值比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解题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建立正确的数学理念,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高效应用数学知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教师需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投入更多关注,不断强化学生的互动性与实践性,为学生的持续、良好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文章在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特点与价值的基础上,探究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以助力高中数学教学更好开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数学教学;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培养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数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更加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以助力学生的高质、高效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对自身理念与方法的革新,打造优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良好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与价值

(一)特点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第一,持久性。数学学习是一项需持久坚持的工程,而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时常会应用所学的知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为下阶段学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性。在日常学习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均衡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所以数学学习水平自然不同[1]。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性、成长特点的了解,以便优化教学方法和方案。第三,综合性。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知识,学生就需要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实践中实现对数学知识、技能的内化。

(二)价值

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问题解决中,为其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逐步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在学习与掌握理论知识后开展自主研究与实践,以获取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2]。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是教、学的重要助力,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思维启发,为学生的探究、实践提供充足的内在动力。

2.树立正确数学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数学知识、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思维修养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还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3]。在实际学习中,教师会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开展实践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使其明确认识到数学知识所具备的宝贵价值。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效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4]。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能力,还能够保证其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4.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发展不仅仅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教学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教改要求,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师革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重要方向,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有效更新,还能够使数学教学价值得到提升[5]。同时,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可以为教学模式的革新提供更多助力,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这对提升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实践途径

(一)创设相应情境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情境教学已经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创设相关情境,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还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1.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设计相关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开展更加深入、有效的探究,能够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明确、清晰的认知。在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主体的有效突显,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其自主性。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应重视对自身角色的有效转变,以便于发挥自身的引导、指导作用,让学生更加自主、自愿地开展学习,以便于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6]。

例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相关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制订相关方案,让学生进入既定情境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开展知识探究的热情,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函数图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所存在的联系。在直观、形象展示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数形结合意识的树立,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为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落实提供大力支持。

2.生活化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实际生活,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提升教学效果创造良好条件。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落实知识、技能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总结与理解数学规律,助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为了顺应教育发展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优质教学环境,教师应将学生生活融入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深刻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学生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轻松、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变化率与导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直接展现气球膨胀以及高台跳水的影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对两者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在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后,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实现对相关抽象概念的明确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开展数学探究的热情,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为学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其数学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二)多样化教学

高中数学的难度较高,学生时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难以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科学应用,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高效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1.小组合作教学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当下,核心素养培养备受关注,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均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点培养的内容。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探究科学、适当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教学知识。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与沟通创造条件,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对学生学习的科学、有效指导,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助力。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还可以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面对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共赢意识,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平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物体表面进行观察,如海平面、水面、桌面等,对相关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应用,在新旧知识之间构建有效联系,然后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知。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引导学生开展分组探讨。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有些学生试着对平面进行绘制,有些学生依据所学的直线知识,提出平面是直线的集合。在探讨互动中,学生思维在碰撞中产生耀眼的火花,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更为深入、有效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了解,以便于给予学生具备较强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习任务的分解,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面向所有学生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探究、实践中收获丰富多样的知识与体验。

2.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教授知识、技巧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助力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鼓励与引导,使其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对现实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与解决。在对新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函数单调性”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活动中。在一天的时间里,随着时间推移,室外温度会出现相应变化。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进行绘制,对相关规律进行总结。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生会先明确气温峰值,然后在绘制温度曲线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时间段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具备一定规律。在对函数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通常会由抽象想象再到直观想象,通过有效推理明确相关规律,组织语言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入、有效地学习与理解教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延伸。实践探索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的不断尝试,可以让学生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知识体系。在新知构建过程中,学生的眼界会越来越开阔,能够为其数学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保证高中数学教学顺利、高效开展。

3.微课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就需要重视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微課是信息时代下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充足动力。运用微课导入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微课设计的挑战性与拓展性,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空间。同时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引导。

例如,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设计,实现对课堂的有效导入。篮球运动是一项备受人们喜欢的大众运动,而在此项运动中命中率与篮球的飞行轨迹有着直接关系,而篮球的飞行轨迹与数学某种函数有关。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根据篮球飞行轨迹判断是否命中。同时让学生思考:函数y=ax2中a与函数图像存在什么关系?函数y=ax2+k中k与函数图像存在什么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几何画板对相关内容进行直接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看到数据所发生的变化,了解数据在函数图像上的影响,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导入。在微课导入活动中,教师需注重对问题难度的合理把控,通过对问题的细化与联系,在强化学习、探究连续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将注意力有效集中于课堂,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与能力的良好发展。

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提出,任何阶段教师都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在积极变革自身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探究多样化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明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积极配合、回应教师,以获得教师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在师生、生生良好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恰当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规律,明显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掌握与应用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学铭.浅析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研究和实践[J].高考,2022(28):73-75.

[2]张焜立.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5):61-62.

[3]张玉娟.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思考[J].智力,2022(33):64-67.

[4]黄清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高考,2022(24):66-69.

[5]陈海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高考,2022(5):96-98.

[6]黄富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1):32-34.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高中数学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