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背景下培养高中政治核心素养路径研究

2023-10-11程丽妹

高考·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智慧校园高中政治

程丽妹

摘 要:分析构建智慧校园对国家教育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就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探索,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得出“智慧校园”对培育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四条路径:利用网络呈现丰富教学资源,培育政治认同;利用思维可视化促进小组讨论,培养科学精神;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树立法治意识;实践体验研究社会议题,加强公共参与。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学科育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推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在当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扎实推进的背景下,构建智慧校园环境,将数字化、信息化融入教育教学受到广泛关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在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明确指出,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1]。可见,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开辟出教育的新形态,更为改善数字化的教学条件、提供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基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起到了重要支持与帮助。

“智慧校园”是一个利用技术和数据创造互联智能学习环境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阐述与界定。智慧校园是通过结合网络、技术、服务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全方位实施教育信息化而构建的更智能的学校[2];黄荣怀(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张进宝(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等认为“智慧校园”是能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与决策的满足师生个性化服务需要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3];胡钦太(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郑凯(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等认为“智慧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回归到向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以人为本”以及校园活动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阶段[4]。由上述分析可知,关于“智慧校园”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无论何种观点都秉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理念,都强调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智慧校园”界定为: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的具备资源共享、交互学习、个性发展等功能的智慧学习环境。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改变传统思政课枯燥、抽象的刻板印象。在灵活运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自觉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实现向合格公民的转变。为此,笔者在高中智慧校园背景下培养高中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探索与尝试。

一、利用网络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培育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教育的任务,同时兼具培育学生正确思想方向、树立积极人生态度等育人任务。传统课堂依赖课本、教学参考书建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学脚本,难以提升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而利用网络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

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中,每位教师都应充分收集、灵活运用各种课程资源。除了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还应通过网络收集呈現纪录片、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模式与传统使用投影仪的不同,是利用平板进行师生交互,依托“C30”“学习通”“钉钉”“问卷网”等平台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平板将微课视频、相关文献、时政热点等学习资源发布于“学习通”“钉钉”平台,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查阅,完成预习任务。

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密切关注国家大事,第一时间与时事接轨,对身边时政热点发表见解,满足高考考试的需求,也能培养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因此,笔者每节课课前都会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对感兴趣的新闻进行新闻简短述评。新闻述评是学生提前利用平板电脑查阅与本节课相应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时政热点,然后就时政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分析能力,增强学习参与感与政治认同。例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教学中,有学生将新闻述评以PPT的形式共享到“钉钉”平台,每位同学的平板以及班级的大屏幕上都能清晰地看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并且这位同学还回顾了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从神舟十三、十四、十五号接连升空,到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中国凭借实力让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声情并茂地讲述瞬间让教室里的每位同学都产生了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成就是无数人辛勤付出的结果,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自觉地投入改革开放建设的进程中。

二、利用思维可视化促进小组讨论,培养科学精神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阶段,其中“记忆”“理解”是低阶目标,“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是高阶目标。教育者为实现高阶目标,应将教育主体让渡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自主性。政治学科的科学精神素养就要求学生具备自主追求真理的能力和品质。自主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充分激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探究本质的科学精神。

解决探究性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各小组准备材料进行交流讨论来实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在思维碰撞、智慧分享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学习,培养思辨思维,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纵然传统课堂也有讨论模式,但往往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只能推选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开始降低。利用“学习通”等平台开展智慧校园教学,可以充分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开放式、无边界教学成为主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当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每个小组便可以开始讨论,最终每位同学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平板电脑上用简洁的话语进行表述,并上传至“学习通”的讨论平台,这样学生的讨论结果便可以生成词云图,即每个学生的个人平板中不仅能看到讨论结果的高频词,也能看到经过汇总后其他同学的答案,这样的思维可视化过程使得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锻炼了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哲学与文化》第七课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并激励学生坚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做一名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笔者利用“学习通”的教学平台,提出两难问题,让学生根据“中医存废辩论”的素材,思考“中医是世界医学的瑰宝,还是伪科学”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上传讨论结果。“学习通”的词云图便呈现出“辩证否定”“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高频词,学生普遍认为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纵然目前西医普遍、治疗快速,中医似乎疗效缓慢,没有西医的市场竞争力,但中医治本,在时间的筛选中,终会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此可见,依托智慧校园的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使学生在对问题质疑以及与他人思维进行碰撞的过程中,实现深刻思考,让明辨真理成为自觉习惯,培养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三、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树立法治意识

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青少年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法治进程。毋庸置疑,中学思政课应承担起学生法治思维启蒙的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必修课、选修课,有很多知识与法律密切相关,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就是专门讲解法律知识的教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领者、课堂的设计者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法律素材,找到其与课堂知识的衔接点,将其有机结合。教师甚至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真实情境、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培养法治思维。具体来说,首先,可以通过“C30”“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发布模拟法庭的相关资料,即案件背景、相关法律条文、法庭成员等的相关资料;其次,协助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在正式模拟前引导学生熟悉角色与相关法律条文;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例如:在学习《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三框“公正司法”的过程中,笔者就利用“学习通”发布一起“校园欺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的庭审素材,不同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警、辩护人、公诉人等,在模拟过程中学生根据相关法律,充分发挥辩论智慧,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真实地模拟出实际司法过程。在课堂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分享模拟庭审过程的心得,学生纷纷表示,最后三个未成年人都被判处有期徒刑,校园欺凌没有赢家,并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同时,笔者继续提出“公正司法体现在司法活动的哪些方面?”“审判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進行宣判吗?”“如果你是法官,你怎么宣判?”等学科问题,回顾、总结庭审过程中相关的司法知识,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法庭审判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并追问“发生校园欺凌的原因是什么?”“校园欺凌危害是什么?”“解决校园欺凌的措施是什么?”通过多角度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被欺凌者往往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欺凌者会给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也会使自身受到极大影响。总之,通过课堂再现“校园欺凌引发的故意伤害案”的模拟庭审情境,不仅让学生敬畏法律,还促使学生形成学好法律知识,成为知法、遵法、守法好公民的意识。

四、实践体验研究社会议题,加强公共参与

高中政治课堂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思政课中形成的公共参与意识是今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思政课的学习还存在学生虽然能掌握公共参与的理论知识,但不能充分将理论结合实际、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知行合一等教学问题。倘若学生对公共参与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层面,就会缺乏参与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无法真正落地。因此,要多渠道开展实践体验,让学生成长为有公共参与素养、有责任担当的公民。

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下,可以创设实践主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参与社会议题的过程中,培养公共参与意识。例如:在学习《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中,笔者发布“探究直播带货等网络经济利弊”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调查参与、实际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公共参与意识。首先,让学生利用平板查阅“直播带货”“网络经济”等有关概念,形成初步认识;其次,引导学生利用智慧校园的“问卷网”平台收集同学、教师、家长、邻居等不同个体对直播带货的看法;再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校的义卖网站上进行直播带货,亲身体验;最后,引导学生将调查结果形成研究报告。在这样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纷纷表示,不仅知道了网络直播有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激活经济的积极作用,也有虚假宣传、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问题。并展开讨论如何解决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问题,得出:直播带货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虚假宣传、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不规范问题进行民主监督的有关结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开展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相比于传统政治教学而言更加丰富多彩,其先进技术手段为中学生所提供的最新信息、个性化学习体验、针对性支持,拓展了思想政治课堂的广度和深度,为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工具,为落实新时代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持。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字教育已成为应对危机、开启变局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的革命中,每个个体都应尽自己所能地贡献力量,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最大化地利用智慧校园成果对学生开展学科教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构建智慧校园,让科技充分助力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在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劲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沈洁,黄宇星.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12(6):122-125.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校园建设助力高中学科提质增效的研究”(课题编号:FZDJ2021B28)的主要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智慧校园高中政治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