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实践
2023-10-11赵周龙
赵周龙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文章从六个角度分析措施方法,包括:开展合作,加强理论运用;解决问题,强化理论实践;基于案例,加强理论运用;利用网络,强化理论实践;立足问题,加强理论运用;关注情感,强化理论实践。本文采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每个角度下的具体措施方法。通过实践证明,陶行知教育理论能够有效促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高中数学;教学措施;教学案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陶行知教育理论以“爱、信、行”为核心,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从六个角度分析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运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情感教育。
一、开展合作,加强理论运用
陶行知教育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1]。在教育领域中,学生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它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核心思想是讓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法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概率与统计”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首先是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探究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其次是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实际问题,通过调查和统计得出数据,再用图表进行展示和比较分析。再次是教学步骤:首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如“同学们喜欢吃哪些水果”“学校门口每天有多少人经过”等。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统计得出数据,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让学生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进行展示和比较分析,让学生制作条形图、饼图等图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研究结果,从中学习和借鉴。最后是教学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概率和统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研究实际问题,通过调查和统计得出数据,再用图表进行展示和比较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提高。
二、解决问题,强化理论实践
陶行知教育理论强调“爱”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一项[2]。解决问题的教学法是从问题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而不是仅仅给出答案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解决问题的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例如,在教学“导数与微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首先是教学目标: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导数和微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如“如何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如何利用微分求函数的最大值”等,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本质,运用导数和微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其次是教学步骤:教师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走完一座山”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让学生确定函数的变化率和最值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关键性。然后教师讲解导数和微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导数和微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求导、求极值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基于案例,加强理论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列与数学归纳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首先是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数列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案例或问题,如“兔子繁殖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等,让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知识。再次是教学步骤:①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案例,如“有一对兔子,每个月生一对兔子,兔子从第三个月开始生育,求一年后有多少对兔子”。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根据问题描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实际计算验证猜想的正确性。③教师讲解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性质和应用。④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⑤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最后进行教学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数学归纳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探究数列中的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提高。
四、利用网络,强化理论实践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模式,也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教学作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展示形象、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等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协作式学习和个性化定制教学,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定制。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首先是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向量的几何性质、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其次是教学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向量的几何性质、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等内容,通过图形和动画的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再次是教学步骤:①教师介绍向量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几何性质。②教师展示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了解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意义和计算方法。③教师讲解向量的数量积,让学生了解数量积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数量积的计算。教师展示向量积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向量积的几何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④教師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进行实际应用练习。最后是教学总结:教师对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发掘更多的应用领域。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直观地了解向量的概念和运算,同时也能通过实际应用练习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向量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立足问题,加强理论运用
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相比,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主动探究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验证和修正,从而逐渐构建起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不等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案例。首先是设立教学目标。在教学“不等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能够熟练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等。其次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讲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介绍不等式的求解方法,提供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解决问题,例如“如何用不等式证明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关系?”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再次进行教学讲解。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例如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或者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求解,从而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后进行教学总结。教师应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加深对不等式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不等式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关注情感,强化理论实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格塑造,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就感。同时,情感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心理状态。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针对“立体几何”这一知识点,教师应该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如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基本概念、能够应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其次是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讲解实例和案例来介绍立体几何基本概念,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立体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再次是实施教学步骤。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包括以下内容:①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等;②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如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平面角、立体角等;③通过讲解实例和案例来演示立体几何的应用,例如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问题;④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立体几何图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知识;⑤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探究来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和建议。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结束语
通过以上六个角度的措施方法分析和教学案例说明,可以看出陶行知教育理论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情感教育,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杏林,肖庆元.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11):1-4.
[2]张大伟,王红卫.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学数学教育,2017,33(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