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研究
2023-10-11
立德树人视域下,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儿童道德情感、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本课题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探索儿童哲学的教学实践,以期在理论依据、方法路径、实施策略、效果评价等方面作出一定的完善,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参考。
本课题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教学法。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儿童哲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不足等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收集和整理儿童哲学教学实践方面的优秀案例,分析其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实施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为本课题提供实践经验;最后,通过开展儿童哲学教学实验,采用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对比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为本课题提供实证数据和效果评估。
本课题首先从哲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儿童思想和思考的特点与潜能、儿童哲学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等方面梳理了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并指出,儿童哲学教育可以为立德树人提供有效的途径。它可以通过引导儿童探究生命、社会、道德等问题,使其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促进儿童与自己、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对话,培养儿童的爱心和责任感;通过激发儿童对知识、真理、美好和善良的探索与追求,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
其次,本课题通过思考故事—概念驱动—对话式探究的方式探索了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的方法和路径,并摸索出一些可行之道。故事可以来自经典文献或现代作品,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创作。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也可以作为儿童哲学教学的评价工具,检验儿童的思考能力和水平。概念驱动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思考故事的基础上,提取出其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并进行分析、定义、比较等,以达到深化理解和提升思维的目的。对话式探究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概念驱动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倾听、回应、反馈等,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达到共同探究和建构知识的目的。
再其次,本课题从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角色转变、团体规则制定、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探索了儿童哲学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从中总结出:教师在儿童哲学教学实践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要以开放和中立的态度参与到儿童哲学教学实践中,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多元观点的表达、引导深入探究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思考的主体和参与者。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儿童哲学教学实践中,通过阅读或倾听故事、提出或回答问题、表达或倾听观点、给出或接受理由等,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本课题认为,儿童哲学教学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等,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等;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绪管理能力等素养。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洋湖小学雷曼肖笑上海大学吕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