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10祝丽华李文琴宋于文化
祝丽华,王 强,李文琴,宋于文化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江西 鹰潭 335000)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1]。有研究指出[2],受自身病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尤其是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认知不足,往往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及心理压力。希望是个体如何应对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希望水平的变化受到内外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希望水平可以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积极主动性[3]。研究显示[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以中低等水平为主。反刍性沉思指的是个体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之后使得个体成长认知加工的一个过程,包括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以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5]。目前,关于反刍性沉思对个体负性情绪、创伤后成长等的改善作用并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学者指出[6],可以将反刍性沉思作为临床干预方向,以提升创伤后成长。近年研究发现[7],反刍性沉思是患者进行心理调整的重要心理机制,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可影响其对疾病的认知及态度,进而影响其应对疾病的信心及预后希望水平。本研究旨在分析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反刍性沉思对希望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希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 例。纳入标准:年龄18~75 岁;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8];病历资料完整;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可有效完成本次调查。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严重脏器损害;入组前长期服用镇静药者;入组前3 个月内曾出现亲人离世等重大负性生活事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实施,并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收集表。由专人通过一般资料收集表收集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慢性基础疾病、职业状态、学历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地、医保情况、婚姻状况、主要照顾者等。
Herth希望量表(HHI)。希望水平通过Herth希望量表进行评价[9]。HHI包含3 个维度,即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以及采取积极行动,共由12 个条目组成,采取4 级(1~4 分)评分法,满分为48 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希望水平越高。其中≥35 分为高等水平,24~35 分为中等水平,≤24 分为低等水平。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6,具有较高信效度。
反刍性沉思问卷。反刍性沉思通过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进行评价[10]。C-ERRI包含2 个维度,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和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共由20 个条目组成,采取4 级(0~3分)评分法进行计分,总分0~6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易进行反刍性沉思。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具有较高信效度。
1.2.2 调查方法
所有患者于出院前1 天以统一方式接受一般资料问卷、C-ERRI和HHI问卷调查,当面发放问卷。调查前向患者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详细讲解问卷填写的具体要求,包括问卷填写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等,耐心解答疑问,患者无疑问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9 份,收回89 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
89 例患者中,男48 例,女41 例;年龄(63.07±5.18) 岁;婚姻状况:已婚81 例,其他(未婚/离异/丧偶)8 例;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46 例,高中及以上43 例;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75 例,Ⅲ级+Ⅳ级14 例;慢性基础疾病:有57 例,无32 例;医保情况:医保/新农合78 例,自费11 例;职业状态:在职27 例,其他(离职/退休/个体/自由职业等)62 例;居住地:城镇72 例,农村17 例。
2.2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ERRI和HHI评分情况
89 例患者C-ERRI,HHI评分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C-ERRI和HHI评分情况 单位:分
2.3 不同临床资料患者HHI评分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H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态、慢性基础疾病、居住地、医保情况、冠心病家族史患者H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资料患者HHI评分情况
2.4 患者C-ERRI和HHI评分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HH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HHI评分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患者C-ERRI和HHI评分相关性(r)
2.5 影响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将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HI评分作为因变量,将年龄(<60 岁=0,≥60 岁=1)、学历水平(初中及以下=0,高中及以上=1)、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0,Ⅲ级+Ⅳ级=1)、家庭人均月收入(<3 500 元=0,≥3 500 元=1)、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实际值)赋值后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水平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89 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ERRI评分为(29.58±6.91) 分,其中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分别为(16.43±3.64) 分和(13.15±3.21) 分,高于申卫玲等[11]研究的(15.27±5.06) 分和(11.84±3.95) 分,分析原因可能与所选取研究对象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高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评分,说明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存在两种认知形式,而且积极认知高于消极认知,其原因为本研究中89 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出院前1 天接受问卷调查,正处于治疗结束之后的恢复阶段,此时自信心相对较足,因而患者的积极认知占据主导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89 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HHI评分为(32.78±2.96) 分,与刘丽丽等[12]的研究结果相近。临床相关研究指出[1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复发风险,不仅需要长期遵医嘱用药,还需要加强日常生活管理,因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对未来希望程度降低。
本研究中,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H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龄、学历水平、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与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水平是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在不同学历水平患者之间,HHI评分存在明显差异,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HHI评分明显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学历水平反映了患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学历水平越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越高,眼界开阔,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获取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以及后期康复、心理调整、适应社会等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因而学历水平越高患者,其HHI评分相对越高[1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疗负担较重,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不用过分担心医疗费用,而且还可以接受较好的医疗服务,因而希望水平相对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是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指的是个体主动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个体可以在患病经历过程当中探寻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15]。陈立红等[16]的研究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希望水平密切相关,这与本研究结果相近。唐醒醒等[17]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朱晖等[18]的研究指出,反刍性沉思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进一步提示应开展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刍性沉思干预性研究,及时引导患者进行积极反刍性沉思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对于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重点关注其反刍性沉思,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认知水平,并采取医护人员支持、家属支持、社区支持等多种方式提高其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以提升希望水平[19]。
综上所述,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水平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明显影响患者希望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希望水平。本研究属于横断面形式的研究,随后可开展干预性研究,为反刍性沉思对希望水平影响提供准确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