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对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23-10-10凡,何曦,方清,陈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0期
关键词:循证血栓静脉

阳 凡,何 曦,方 清,陈 霞

(武汉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交通事故、工程事故意外造成的骨折事件也在不断增多。目前,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钢板固定、关节置换等为主,虽然可见一定成效,但由于术后患者肢体活动不便,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易增加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风险,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DVT形成主要是位于肢体的血液在深静脉内的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受损,从而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或机体功能异常,引发血液高凝状态,造成肢端肿胀、疼痛等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后还会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循证理念是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针对临床护理问题,批判性、审慎性地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应用依据,制订出符合患者需求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2]。本研究探讨了循证理念用于血栓防治小组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卧床患者DVT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44.71±9.63) 岁;骨折时间(7.53±1.83) d;骨折类型:髌骨骨折6 例,踝部骨折5 例,胫腓骨骨折11 例,股骨干骨折9 例,股骨颈骨折9 例。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5.86±10.47) 岁;骨折时间(7.97±1.96) d;骨折类型:髌骨骨折5 例,踝部骨折6 例,胫腓骨骨折10 例,股骨干骨折8 例,股骨颈骨折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X线影像学检查符合临床骨折诊断标准者[3];新鲜骨折者;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骨折前有抗凝药物用药史者;造血系统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有重大内科系统疾病者;既往有血栓病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评估、健康教育、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全面检查,并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小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挑选具备丰富循证护理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骨折术后卧床患者DVT循证护理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掌握实施循证护理的方法及过程。第二,结合专业护理知识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分析探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DVT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检索文献,获取循证支持阐明DVT形成的主要诱因。再次查阅搜集文献,以进一步明确证据,并综合分析其是否真实可行,将实证与临床实际结合,制订护理方案。第三,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状况评估,并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家属对DVT及有关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风险因素及危害性的认知,并了解有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需积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沟通交流指导患者采取呼吸疗法或音乐疗法等转移消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康复意识,从认知及信念等方面劝慰患者,从而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第四,患者腿部应抬高30°,可以采用抬高床尾或下肢垫软枕等方式。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因患肢受凉后引起的血管痉挛,减慢血流。若患者肢体肿胀或有静脉血栓史,可进行适当按摩患肢,并予以热敷。观察引流管情况,避免扭曲折叠,保证充分引流,否则容易导致局部血肿,造成血流障碍。术后麻醉药物过效后,可由护理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的早期功能锻炼,并按摩肌肉辅助训练,加快血液循环。根据客观情况,鼓励患者自主活动,逐步增加运动量,防止DVT形成。第五,护理人员遵循医嘱做好预防性抗凝、溶栓治疗,观察患者凝血时间,定期复查凝血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体温、伤口等情况,若患肢有红肿热痛、发绀症状应警惕患肢恢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1.4 观察指标

DVT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DVT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DVT判断标准[4]:患肢肿胀疼痛,小腿或股三角区有压痛,浅静脉显露,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增高,Homans征阳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显示静脉增粗,管腔内充满低实性回声,无血流信号。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手术切口感染、便秘、压疮等并发症。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于护理前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D-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IB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使用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满意度,共19 题,满分为95 分。非常满意:>76 分;满意:58~76 分;不满意:<58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感染、便秘、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D-D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单位:d

2.4 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DVT是一种常见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已增长至15%~35%[6]。DVT多见于小腿深静脉段,主要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回流受阻所致,继而引发血液高凝状态[7]。此外,骨折术后患者因肢体活动不便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松弛,静脉受压减少,DVT形成风险急剧增加,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预防治疗,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加重病情,更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8]。

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认知程度、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护理干预的实践操作等密切相关。常规护理措施由于缺乏预防DVT的护理方案与流程,使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获得支持实施各种干预措施的最佳证据,缺乏以证据为引导的临床实践思维[9]。目前对于DVT的预防措施主要以临床实践指南为主,方法单一,且部分医护人员是根据经验对患者实施护理治疗,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10]。基于循证理念护理可提供规范的DVT评估、筛查以及预防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构建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方案。通过组建小组、评估患者病情、剖析问题与制订计划,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全面、专业、人性化,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规范,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11]。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观察组DVT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可见,基于循证理念的血栓防治护理可有效提升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液抗凝能力,显著降低术后DVT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肢体血流,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护理效果更加理想。

FIB是由肝细胞合成、可参与凝血止血过程中的重要纤维蛋白,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反应底物,其水平升高被认为是血栓性疾病状态标志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有一种特异性标志物为D-D,是反映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和溶栓活性的指标,其含量变化可提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亢进。张瑜等[12]研究显示,骨折患者并发DVT时机体内FIB和D-D水平相较于未并发DVT患者存在异常升高,因此,D-D和FIB水平在诊断DVT中具有显著价值。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D-D和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循证理念的防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DVT形成。分析原因可能为基于循证理念,护理人员具体分析了DVT形成因素及预防措施,制订出最为规范合理的干预措施,使静脉回流通畅,避免血液黏稠,达到预防患者术后DVT的最佳效果,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13]。同时,术后患者积极配合有效的功能锻炼,可进一步避免静脉内膜受损,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结合饮食指导,避免DVT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此外,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患者DVT等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

猜你喜欢

循证血栓静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稿约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