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10-10李晓惠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仪器思政教学方法

李晓惠

(辽宁科技学院 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实现该目标,许多高校正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找准切入点,贯穿全程[1]。仪器分析课程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培养学生分析检测能力的核心支撑课程,目前已被我校认定为2022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融合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仪器分析课程应该进行较系统的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系统,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专业伦理素养,不断挖掘与更新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教学过程与思政元素进行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以期达到传道授业与立德树人的双重育人目标。

1 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长期以来,大学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存在明显脱节的现象,专业知识的授课过程较枯燥乏味,缺乏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及历史使命感等情怀感召,甚至缺乏理工科专业教育所必需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这种僵硬枯燥、缺乏温度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社会责任感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等诸多问题[2]。2018年,教育部指出,要针对自然科学课程重点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3], 因此课程思政改革是自然科学领域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而仅仅简单仓促地将思政内容引入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主的仪器分析课堂,可能产生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层皮”的问题[4],这显然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要使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课堂上有效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应从以下两途径入手,(1)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仪器分析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突破理论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壁垒,把两者变为一个有机融合、协调同步、互促互进的过程;(2)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激发课堂活力,使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渡。

2 挖掘思政元素

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分析检测方法的综合类课程,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挖掘并设计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时,需结合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将知识培育与创新精神、科研态度、爱国情怀相结合[5]。本课程内容中蕴含着较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理论知识体系中,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的价值引领以及社会责任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劳肯干的工作作风等职业道德渗透。

在挖掘思政元素的同时更新完善教学材料,在原有仪器分析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育人目标(思政目标)”,对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剖析和梳理,同时对思政目标进行细化,将思政目标映射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章节中,明确教学章节、思政映射点与融入点及思政目标之间的关系,形成体现课程改革思路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PPT课件等。本课程具体的思政映射点与融入点、对应的德育目标见表1。

表1 仪器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3 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探索由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灵活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讨论法、问题引导法、翻转课堂法、案例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活力,弱化教师的单一传授主体性,着重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体性。

利用优秀的线上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教学环节。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参加跨校修读学分活动,使用超星学习通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中,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敢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色谱分离基本理论”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学设计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具体教学设计方案见图1。课前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课中以激活课堂为目标,设计了回顾→导入→探究→获得→升华等五个教学环节,中间穿插了讨论式及问题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并以思维导图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总结;课后要求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完成学习通同步作业,同时教师通过学习通追踪学情,并因材施教开展拓展指导。在课中的“获得”环节,将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和辛基对色谱分析方法的贡献融入塔板理论的讲解中,指明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技术实用化的理论指导意义,以达到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指导实践科学思维的思政育人目标。

图1 教学设计方案

该课程已经过一学期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面对环境BG20级50名学生开展了本次教学。高品质在线跨校课程的选取有助于学生持续保持着较好的课前线上学习积极性,学习通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完成率从最初的90%迅速提升至100%,并一直保持至结课;从课堂效果看,小组互动显著提高了每名同学的课堂参与度,科学小故事的有机融入使课堂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提高显著,在选人、抢答环节,单次课最高直接参与人数高达21人,思维导图对知识的系统梳理强化了学生的课后复习效果,课后作业平均得分率为94%;从期末成绩看,在采用同一题库抽题考核的前提下,环境BG20级平均分为78,而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环境BG19级平均分仅为70。

4 结语

文章结合仪器分析课程特点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根据仪器分析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入挖掘丰富的思政素材,在将思政素材融入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全过程教学环节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思政素材的自然融入,实现知识能力目标与德育目标的双标并行、互促互进,可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仪器思政教学方法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