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3-10-10彭子芸顾鼎元董晓波钱金良
彭子芸,顾鼎元,董晓波,杨 娜,钱金良*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5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6)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产品中不含国家规定的不准含有的有害物质,其他物质的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蔬菜[1-2]。云南省属高原地貌省份,气候立体,物种丰富,具有悠久的蔬菜种植传统与历史。蔬菜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云南农业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一个产业,更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蔬菜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蔬菜品种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云南省作为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其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也成为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云南省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品种的生产,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迅速提高,而且将有力地推动绿色经济强省的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如何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及怎样把无公害蔬菜产业纳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中,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3]。文章通过浅析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优势及限制发展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云南省无公害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为云南省无公害蔬菜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云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概况
云南省把蔬菜列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充分发挥云南“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优势,目前已形成夏秋反季节蔬菜、常年蔬菜、热区冬春早菜三大稳定发展的优势产业区,并通过“云菜进京”“云菜入沪”“云菜入粤”“云菜入疆”“云菜出海”“云菜供港”6 大外销主线销往各地[4]。其中,夏秋蔬菜优势产业区包含昭通市、大理州、丽江市、文山州、怒江州、迪庆州,主要种植结球甘蓝、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萝卜、生菜等喜凉蔬菜以及辣椒、番茄等喜温蔬菜,供应中国沿海大中城市夏季市场;常年蔬菜优势产业区包含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红河州北部县(市),主要种植大白菜、结球甘蓝、上海青、结球生菜、菠菜、油麦菜、葱蒜类、冬季马铃薯、鲜食玉米、鲜食豌豆、鲜食蚕豆等,主要供应中国沿海等大中城市;冬春蔬菜优势产业区包含保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红河南部以及低热河谷地区,通过充分利用冬春热量充足的优势,种植番茄、辣椒、茄子、洋葱、苦瓜、豇豆、菜豆等喜温蔬菜、冬马铃薯、鲜食玉米,供应北方等大中城市等冬春市场[5],2021 年云南省各州(市)主要蔬菜产品产量[6],见表1。
表1 2021 年云南省各州(市)主要蔬菜产品产量
相较于水果、花卉等重点产业,蔬菜已成为云南省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增速最快的产业。2021 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约为2187.2 万hm2,同比增长1.8%;产量约为76710.8 万t,同比增长2.4%。2021 年云南省蔬菜种植面积达86.1 万hm2,产量达2748.86 万t,出口创收超100 亿元,产值近1000 亿元,产量排名全国第11 位(图1)。
图1 2021 年全国蔬菜产量前11 名
2 云南省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是典型的多山地区,其山地高原占全境的94%,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地域差异大,海拔悬殊,地貌复杂,类型多样,为蔬菜周年生产上市、四季常青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云南省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光照充足,这些气候条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数蔬菜喜阳喜温的特性,有利于其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的进行,为蔬菜的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此外,云南省海拔较高,特别是海拔2300 m 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温度低、病虫害少,在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云南省利用滇中、滇南、滇西部分区域冬春丰富的热量资源,提前栽种喜温蔬菜和利用滇中、滇西、滇西北、滇东北交通沿线附近部分山区、半山区夏秋冷凉条件延后栽培喜冷凉蔬菜,具有较强填淡补缺的反季蔬菜优势,其发展潜力巨大[7]。
2.2 地理区位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接壤,具有面向东南亚的地缘区位优势。周边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云南省外销蔬菜出口量猛增,特别是夏秋反季蔬菜与东南亚各国互补性很强,为云南蔬菜出口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云南省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8]。
2.3 种类丰富
云南省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共31 科1800 多个品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并拥有大量珍稀野生蔬菜种类。经过多年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以单一种植萝卜、白菜、番茄、辣椒等传统蔬菜,逐步向特色菜、精细菜、野生菜的格局共同发展。据统计,云南省每年向北方供应蔬菜400 多万t,以冬春反季蔬菜为主,主要菜种包括黄瓜、番茄、菜豆、辣椒、洋葱、豇豆、茄子、蒜薹、西葫芦、鲜食玉米、菜豌豆等种类,约占云南省外销蔬菜总量的50%以上,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江苏、内蒙古、青海等地[9]。
3 云南省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云南省蔬菜生产还以农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品种、数量、质量均难以保证,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布局“散、小、弱”,经营形式单一,组织化生产程度低,缺乏做大做强动力,难以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品认证品牌数量少、市场规模小,创建名优品牌农产品能力不强,市场拓展对接不够、占有率低,独特资源、特色蔬菜产品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配置关联度不高,品牌效应不突出。
3.2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
尽管近年来云南省已将蔬菜的质量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蔬菜生产的技术标准较少,对无公害蔬菜生长规律、产品形成、环境控制技术、蔬菜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无土栽培、营养配方、科学施肥、生物农药防治等技术尚未真正大面积应用[10]。加上很多农业生产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知识、新观念接受能力有限,对无公害生产的技术知之甚少,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环保意识薄弱,导致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效益差,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3.3 市场因素
无公害蔬菜有其本身存在的优势,同时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而且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也需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导致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成本增加。相比普通蔬菜,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投入要增加10%~20%。因此,无公害蔬菜需要一定的价格来支持[11]。总体上看,在云南省蔬菜的流通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氛围和环境尚未形成。另外,云南省消费者的消费水平相对中国其他省份偏低,制约着无公害蔬菜在云南省销售市场。
3.4 产业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
传统模式下的农业生产往往是单一的、分散的,农民从种养到产出销售,未完全形成产业链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产品。力量分散,无法面对大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成为蔬菜信息瓶颈,已经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严重障碍。目前中国各发达地区,主要蔬菜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等信息都已进入信息网络,而云南省统一有效向全社会开放的无公害蔬菜科技服务网络信息传播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蔬菜科研与农户生产经营脱节现象较为严重,缺乏相应的载体和平台,农户缺乏相应的技术知识。蔬菜产业的信息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程度较低,技术标准、先进理念未被投入实际行业。
4 云南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发展对策
4.1 建立无公害蔬菜产业化生产模式
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要摒弃原有的散户零星种植的方式,采用“合作社+农户”,建立新型蔬菜生产合作社,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规范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优势产业区实行优良品种的统一供应,提高优良品种的集约化应用规模,推动全省蔬菜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同时,内培外引,增强龙头企业规模化辐射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围绕产业化经营创新发展,采用“品牌+农户+市场”运行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外向合作,实施“云菜”产品生产直通销售,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为主体的云菜品牌体系,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无公害蔬菜品牌,全力推进“云菜”品牌。
4.2 加强农业监管体系建设
宣传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业执法,加快农产品检测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蔬菜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全面提升蔬菜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确保蔬菜安全生产和消费者放心消费。一方面要强化生产环境的监管,加大对申报无公害产地的环境检测监测,从源头抓起,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危害。对已建立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制定和依照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划定保护区域,防止“先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12]。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加强农业执法,着重抓好对农资生产和经营者的监督,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对违禁产品实行“三不准”。建立和完善一批蔬菜投入品、环境质量、农药残留等综合监督检测机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和服务能力,完善无公害蔬菜产业的质量认证体系,加强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控制。
4.3 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
提高无公害蔬菜质量的核心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强化科研投入,充实科研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的无害化技术的研究,重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设施,着重加强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物炭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不断提高菜田土壤质量和生态安全,不断提高蔬菜质量,不断提高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综合云南特有的农业气候条件和不同类型蔬菜的生长特性,探索出适应不同生产条件和蔬菜类型的多种无公害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与技术规范,逐步形成一套控制有害生物危害、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投入量、降低污染物残留和提高菜田环境有机结合的综合配套体系,完善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加大无公害蔬菜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使云南无公害蔬菜产业一步步走向发展壮大,最终走上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4 加强农业生产者的技术培训
系统全面地对菜农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通过视频、讲座、参观学习、现场示范、微信平台等多重渠道和途径,对菜农进行生产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群众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学技术。在推广普及过程中,不仅要讲技术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而且要积极引进推广物理防治害虫技术和生物防治害虫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大力倡导和督促菜农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使无公害蔬菜成为无毒、无残留、绿色、安全放心食品。
4.5 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信息平台
随着“云南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示范基地”的建设,通过信息人才的培养和设施的配备,借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一套云南无公害蔬菜的信息管理模式和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服务,为蔬菜生产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做好无公害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标准发布、分析预测、反馈发布工作,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蔬菜生产状况和市场需求,沟通、衔接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建设蔬菜质量大数据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为创新驱动力,通过构建蔬菜质量评价与控制标准体系,打造数据化农产品营销模式,开展质量安全社会化服务和高质量蔬菜品牌营销服务,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用大数据为好产品赋能,为各地制定指导性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蔬菜优质优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