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气郁痰阻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2023-10-1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赭汤阻型反流

刘 倩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山东 菏泽 27400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发生转换,导致我国RE 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西医治疗以抑酸及抗反流药物为主,中医则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入手,效果显著。本研究选取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气郁痰阻型RE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 例气郁痰阻型RE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46例,男23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51.10±2.18)岁。对照组46 例,男22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50.96±2.16)岁。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1];内镜下分级参照《洛杉矶分类(LA 分类)法》[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3]。

1.3 纳入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相关检查;(2)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经电子胃镜检查,合并有食管溃疡、上消化道恶性病变、消化性溃疡等器质性病变者;(2)哺乳期、妊娠期女性;(3)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包括嘱患者忌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进食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压力的食物,如巧克力、浓茶等。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海南中化联合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160),每次10 mg,每日1 次;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19),每次5 mg,每日3 次。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旋覆代赭汤(旋覆花15 g,赭石30 g,党参15 g,姜半夏9 g,生姜9 g,大枣15 g,甘草6 g,以上药物加水煎至400 mL,分早晚各1 次温服,每次200 mL,每日1 剂),并配合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中脘、内关、脾俞、胃俞、太冲。患者取仰卧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取0.30 mm×25 mm 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刺针(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吉械注准20172270314),直刺法进针,留针30 min,隔日1次]。

1.6 观察指标(1)中医症状积分评定:根据2002 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对烧心、反酸、咽喉不适、胸膺不适症状评估,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4 个等级(计6、4、2、0 分)。(2)临床疗效评定:根据2002 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①临床痊愈:反流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5%。②显效:反流症状基本消失,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反流症状未消失,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反流症状未消失,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包括症状频率和程度计分之和,量表总分40 分。具体方法:对反酸、烧心、胸痛、反胃等4 个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进行计分。根据患者4 个主要临床症状发作的频率分为:从未有过、每周<1 d、每周1 d、每周2~3 d、每周4~5 d、几乎每天有,分别计0、1、2、3、4、5 分;并根据患者症状程度分为6 个等级:没有、非常轻微、轻微、中度、较重、严重分别计0、1、2、3、4、5 分。(4)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判定标准:参照《洛杉矶分类(LA 分类)法》[2]。根据患者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的情况,分为A、B、C、D 四级,分别计1、2、3、4分。(5) 白 细 胞 介 素-6(IL-6)、肿 瘤 坏 死 因 子(TNF-α)水平:治疗前后各抽取患者晨起空腹时静脉血5 mL,进行IL-6、TNF-α 水平检测。(6)复发率:治疗后4 周随访2 组患者的RDQ 积分,计算其复发率。(7)安全性评价: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心电图(ECG)、大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与尿常规,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1.7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2 组烧心、反酸、咽喉不适、胸膺不适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烧心、反酸、咽喉不适、胸膺不适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各项症状积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s,分)

表1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6 46烧心治疗前3.62±0.89 3.60±0.90治疗后1.49±0.731)2)2.00±0.761)反酸治疗前3.45±1.09 3.50±1.06治疗后0.90±0.601)2)1.60±0.811)咽喉不适治疗前3.29±1.01 3.32±1.02治疗后1.01±0.561)2)1.76±0.861)胸膺不适治疗前2.82±0.96 2.79±0.89治疗后0.90±0.491)2)1.56±0.831)

2.2 2 组患者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2 组TNF-α、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 s)

表2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炎症因子比较 (±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6 46 TNF-α/(ng/mL)治疗前16.03±2.36 15.96±2.30治疗后7.30±1.921)2)11.06±2.161)IL-6/(pg/mL)治疗前43.16±4.26 43.31±4.36治疗后16.70±4.761)2)22.06±4.891)

2.3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42/46),优于对照组的71.7%(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 组患者RDQ积分比较治疗后,2 组RDQ 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RDQ 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RDQ积分比较(± s,分)

表3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RDQ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4.16±0.171)2)9.10±0.191)例数46 46治疗前18.99±0.23 19.60±0.25

2.5 2组患者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比较治疗后,2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积分低于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内镜下食管炎症积分比较(± s,分)

表4 2组气郁痰阻型RE患者内镜下食管炎症积分比较(±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0.60±0.321)2)1.16±0.691)例数46 46治疗前1.96±0.52 1.92±0.50

2.6 2 组患者复发率比较疗程结束4 周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3.0%(6/46),低于对照组的32.6%(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 2 组患者安全性评价比较2 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RE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食管抗反流屏障减弱、防御机制减弱,食管敏感性增加、免疫反应介导的食管黏膜炎症等。近年来,细胞因子介导食管上皮免疫炎性反应导致的RE越来越得到重视[5,6],其中IL-6和TNF-α是机体内重要的炎性因子,研究[7]证实它们参与了RE黏膜损伤过程。张建表等[8]的研究也发现采用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RE,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目前西医治疗RE仍以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肠动力药物为主,但有效果欠佳、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高等缺点,因此众多医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RE的方法。

RE 归属于中医学属“食管瘅”“吐酸”等范畴,已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该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关系密切,病机为脾胃功能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治疗以降逆和胃、益气化痰为主。临床上予旋覆代赭汤口服联合针刺治疗。旋覆代赭汤见于《伤寒论》,方中旋覆花辛而咸,降气消痰、行水,赭石苦寒入肝,镇肝降逆,二者合用,为本方君药;姜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与生姜合用,和胃降逆化痰;党参、大枣、甘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诸药合用可降逆和胃、化痰消痞。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旋覆花含有旋覆花内酯、黄酮等活性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杀菌、抗肿瘤等作用,并能促进胃肠动力;赭石所含多种微量元素可抗食管反流、保护胃黏膜。黄棪等[10]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汤能够干预RE 的发生发展,可修复钙离子通道,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提高食管平滑肌张力。针刺取穴足三里、内关、中脘及太冲。中脘穴是胃经募穴,具有健脾利湿、和胃降逆、制酸止痛之功效,配合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益气补虚。研究[11]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可提高血浆中的胃动素水平,促进胃动力,减轻食管黏膜炎症;内关、太冲穴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脾俞、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具有健脾益气和胃的作用。因此通过中药内服联合针刺共同干预RE,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阻止食管反流、保护胃黏膜,降低炎症因子等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表明,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气郁痰阻型RE,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降低IL-6及TNF-α水平,相较对照组,治疗组均表现出优势(P<0.05)。疗程结束4 周后对患者再次进行RDQ评分,治疗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旋覆代赭汤联合针刺治疗气郁痰阻型RE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内镜下食管炎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赭汤阻型反流
旋覆代赭汤现代临床应用概述*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旋覆代赭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老十针”治疗痰湿中阻型颈性眩晕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