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的意义及对策
2023-10-10李政
李 政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的意义
(一)大学生个人发展需要文化自信
大学生脱离了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进入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生活环境,这是对其三观建立非常重要的时期,对将来整个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的大学生以95 后、00 后为主,他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大学的宽松环境,让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新思想,了解多元化的文化类型本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认知还不全面,三观还在形成的阶段,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带偏。有必要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思想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三观优良的品质,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独立思想、热爱祖国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难免接收到不良价值观的信息,如何才能独立思考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文化自信是关键。
(二)时代发展需要文化自信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他们敢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也勇于接受时代新文化。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系着未来社会的文化发展。青年大学生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在面对社会中多远文化思潮时,才能做到理性对待独立思考,能够分辨是非,不被不良思想裹挟。
时代在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新时代的精神文明才能与时代物质文明想匹配。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其内核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精益求精、不屈不挠、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体现。青年大学生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
二、如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
1.引导学生辨别文化,吸取其精华
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过程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有所取舍。引导大学生学会辨别优秀传统文化,只选取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的维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2.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传承创新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要传承古人的智慧结晶,让它在当下的社会发扬光大。我们要增强的是:未来的、发展的、创新的文化自信,而不是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学校应该构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创新的交流平台,线上可以通过校园网等网上论坛,线下可以组织交流活动辩论赛等,让大学生交流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看法,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经典理念
1.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责任理念
论优秀传统文化最能体现中社会责任的必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句最先由顾炎武提出,经过历史的演变最后成为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社会担当的表达。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肩负着抓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强化社会责任感,能够很好的改正学生消极不良思想。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理念的精炼,其背后还有数不清的故事,为新中国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毅然回国的科学家、为建设祖国一代人吃了三代人苦的父辈,这些都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这些故事可以激励感染每一个青年大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理念。
2.优秀传统文化中报效祖国理念
祖国作为世界上唯一历史没断代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让爱国主义在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发芽。历史上的著名爱国事迹数不胜数,爱国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推崇的价值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理念基础上才能谈文化自信。教师用口述故事、视频观看、参观历史遗迹多种方式来传达爱国人物、爱国事迹、爱国文艺作品从而让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化自信心得到增强。让大学生增强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从而感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底气。
3.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进取包容的民族,勇于接受世界的多元化,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青年大学生结束高中生活,在宽松的大学生活中开始接触多元化的世界,和而不同的理念对青年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生活中必然会面对大量的与自己不同的事物。青年学生有和而不同的理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同时对其他文化持包容的态度,和而不同才能文化自信。
(三)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双管齐下
1.建立“第一课堂”
在现有基础上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目的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课程内容要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解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西方文化的讲解分析、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辨析等能够让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底气、有自豪感的内容,要把看似“冷门”的课程变得“小而精”。
2.营建校园“第二课堂”
要增强文化自信,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校园中充满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校园第二课堂,不是一两次简单的策划可以建立的,需要长时间的规划才能取得成果。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一定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喜欢的内容来开展活动。一方面,学校积极要求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名师来开展讲座交流会,很多优秀传统文化书本知识是空洞的,名师现场演示现场解答把知识变“活”了,用生动的知识吸引大学生参与进来主动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余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策划活动。例如:女生比例较高的学校可以组织汉服交流活动、汉服游园、汉服比赛晚会、汉服展示短视频线上比拼、汉服知识交流等等,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校园第二课堂,必须要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积极参与是重要的一环,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实现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四)“线上”与“线下”共同进行
1.拓展线下教育空间
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增强不仅仅是在校园内部,还要拓展线下教育空间往校园外拓展。校园内的教学活动,都在一定程度存在:教学气氛说教性太强、趣味性不足,教学知识专业性强但生动性不足,教学方式灌输性强参与性不足。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学校周边历史遗迹等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周边的能够利用起来的教学资源,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学生实地体验参观学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由交流,让原本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学校和校外单位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例如:文化教育机构、文化宣传部门、文娱相关企业等,让学生了解当代文化状况参与当代文化活动之中,对当代文化实现独立思考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2.拓展线上教育空间
一方面,数字图书馆要增设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数据库。学校组织的学习肯定是时间有限的,更多的深入学习需要学生用课余时间,将包罗万象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中进行储备分类以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检索下载。历史文物、历史事迹、地方志、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礼乐诗书等等都是很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学校引导学生用电子书有声书来弥补传统纸质书的不足,喜马拉雅FM、荔枝等听书这一类可以实现碎片化时间阅读,轻松阅读的软件。网络社交媒体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都是学生常用的社交媒体,学校可以开设账号,向学生推荐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产于网络比赛网络交流活动。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教授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最终实现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想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认知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和传承。其次,提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这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总结了青年大学生对待外来文化思潮的正确态度。再次,设立独立的课程同时课程外的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同步进行。最后,传统教学空间是有限的,线下教学要需要走出校园,同时利用互联网手段拓展网络教学的空间。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不是一个单一手段,一个教学计划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系统性的计划才能真正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