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0-09张玉英李玉娟李翠刘洪云
张玉英,李玉娟,李翠,刘洪云
(临沂市中心医院妇科,山东临沂 276400)
盆腔脏器脱垂在临床的患病率较高,可影响患者的泌尿、排便及性功能,对其身心造成较多危害,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1-2]。 手术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可通过手术恢复盆腔脏器解剖结构[3-4]。 全盆底重建术、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均为常用术式,但临床关于二者的选用尚未形成统一共识。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5 月—2022 年5 月本:收治的70 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全盆底重建术、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收治的70 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草案)》[5]中的有关标准;±从性较高;认知清晰,可正常交流;符合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感染者;伴有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对照组年龄38~64 岁,平均年龄(50.25±2.37)岁;孕次1~3 次, 平均孕次(2.01±0.26) 次; 体重指数(BMI)18.5~26.9 kg/m2,平均BMI(24.87±0.63)kg/m2。观察组年龄39~68 岁,平均年龄(50.40±2.21)岁;孕次1~3 次,平均孕次(2.05±0.20)次;BMI 18.6~27.1 kg/m2,平均BMI(24.95±0.52)kg/m2。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全盆底重建术。全麻,协助患者取截石位,将阴道膀胱间隙分离并切开直到距离尿道口1 cm, 向侧方分离到阴道宫颈筋膜;在两侧闭孔前内缘做一个切口作为第一穿刺点,并于大腿内侧前述切口的外1 cm、下2 cm 处做一个切口作为第二穿刺点,切口均在4 mm左右;把含有导管的导引器送至阴道旁间隙,将导引器取出,导丝入导管;选择聚丙烯补片,将其裁剪为类似“蜻蜓”型,分别代入前部补片,调节固定带,缝合阴道前壁;分离阴道直肠间隙,顺中线将阴道后壁剪开大约6 cm,分离两边阴道黏膜、直肠间组织;于肛门两边3 cm、下3 cm 做一切口作为第三穿刺点,切口约为4 mm,之后把带有导管的导引器放入,直到骶棘韧带下方,从坐骨棘内侧2 cm 处穿出,退导引器,导丝入导管,代入后部补片;调节固定带、补片,将阴道后壁黏膜缝合,术毕。 术后随访6 个月。
1.2.2 观察组
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麻醉方法与手术体位同对照组,首先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分离近穹隆处的膀胱阴道间隙、直肠阴道间隙;选择Gynecare 聚丙烯补片,将其裁剪为类“Y”型;将网片分别缝合在阴道前、后黏膜下,另一端送到盆腔;分层缝合阴道残端, 使网片无张力地包埋于阴道黏膜下部;转腹腔镜下确定右侧输尿管、骶中动脉走形,分离右侧骶岬无血管区,将乙状结肠直肠侧腹膜打开直到阴道残端,修剪网片至适当长度,将其缝合固定在骶岬前纵韧带上,网片包埋在腹膜后,将其固定在右侧骶韧带残端,术毕。 术后随访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手术、住:时间。(2)尿动力学:术前、术后6 个月,采用尿流动力学仪测定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顺应性(BC)、残余尿量(PVR)。 (3)性生活质量:术前、术后6 个月,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6]评估患者的性生活质量,量表包括性唤起、性欲、性高潮、阴道润滑度、疼痛、性生活满意度6 个维度,各维度满分均为2~6 分,总分36 分,分数越高,性生活质量越好。 (4)并发症:包括尿潴留、发热、网片侵蚀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
2.2 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的Qmax、BC、PVR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Qmax、BC 均高于对照组,PVR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s)
?
2.3 两组性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的FSFI 内各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FSFI 内性唤起、性欲、性高潮、阴道润滑度、疼痛、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性功能比较[(±s),分]
表3 两组性功能比较[(±s),分]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尿潴留1 例、发热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 对照组出现尿潴留2 例、 发热2例、网片侵蚀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
3 讨 论
盆腔脏器脱垂为妇科多发病, 好发于老年群体。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往往存在腰骶部疼痛、外阴肿物等症状,正常行走、生活均受到一定影响,严重降低生活质量[7-8]。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治疗该病,对于保证患者身心健康,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全盆底重建术为既往临床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常用术式,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进入腹腔操作等优势。然而,该手术存在网片暴露与网片侵蚀的风险,且主要适用于无性要求与绝经后的老年女性,临床应用受限。 因此,探寻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的Qmax、BC、FSFI 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VR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提高其性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分析原因,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属于微创术式,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可清晰显现腹膜后间隙、组织结构与盆腔各器官,避免手术相关操作损伤神经、骶前区血管,还可彻底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手术医师术中借助腹腔镜施行手术操作,能清晰地观察盆腔解剖层次,避免对患者膀胱、排尿相关神经等造成影响, 故可减少对尿路功能的影响,利于其术后恢复,并可改善尿动力学指标[9-10]。 另外,该手术可在纠正筋膜组织结构、盆底肌肉的同时,恢复阴道轴向, 有助于客观解剖结构恢复及功能复位,从而提升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 腹腔镜为微创手术,手术视野较为广阔且清晰,对四周组织损害更少,因而术后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提升其性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