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灸辅助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0-09荣晓红刘桂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炎性

荣晓红,刘桂香

(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淄博 255400)

强直性脊柱炎是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因脊柱、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遭受炎症侵犯而致,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会累及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起病缓慢且隐匿的特点, 发病前期常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晨僵等症状,造成活动受限,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则会逐渐向颈部、胸部发展,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引起强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甚至造成脊柱强直或脊柱畸形, 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降低其生活质量[1-2]。 因此,临床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及时采用高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症状。 研究指出,督灸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3-4]。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2019 年1 月—2022 年11 月收治的6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对象, 探究督灸辅助治疗对其康复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收治的6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22~47 岁,平均年龄(33.13±1.37)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98±0.52)年。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21~47 岁,平均年龄(32.79±1.21)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73±0.66)年。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影响检查确诊;(2)近期未接受针刺、艾灸治疗;(3)同意入组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既往存在脊柱、关节严重畸形者;(2)合并风湿性关节炎者;(3)既往有脊柱手术史者;(4)合并严重感染者;(5)合并严重器官功能损伤或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治疗。(1)针灸治疗:取夹脊、肝腧、脾腧、膀胱腧、长强、大椎、腰阳关、肾腧等穴,常规消毒后使用一次性针灸针刺入,行补法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30 min,1 次/d。 (2)电脑低频治疗:采用低中频治疗仪(广州奥科维电子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090938)开展治疗,30 min/d,1 次/d。(3)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97,规格:75 mg/片)口服,1 片/次,1 次/d。 连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督灸治疗。(1)准备。需准备督灸粉、艾炷、姜泥、纱布、打火机、镊子等材料。 督灸粉由威灵仙50 g、雷公藤25 g、肉桂30 g、桑枝15 g、乳香50 g、没药50 g、细辛10 g、红花100 g、白芍15 g 研磨成粉制成; 取2 500 g 生姜打碎成姜泥,沥取姜汁备用;准备一块长80 cm、宽7 cm 的纱布,并准备纯艾绒手工制作的橄榄形艾炷适量。(2)具体操作。嘱患者裸背,协助其取俯卧位,选择患者大椎穴至腰俞穴之间为施灸部位, 清洁消毒局部皮肤,沿脊柱部位均匀撒上督灸粉,宽约5 mm,覆上提前备好的纱布,再将姜泥均匀铺于纱布上,修整形状呈梯状,厚度约3 cm,中间压成凹型。 将艾炷以首尾相压的形式放置于姜泥凹型处,用线香点燃艾柱的上、中、下三点,待燃尽前更换艾炷,连续灸3 次,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度,温度过热时可在温度过高处滴入姜汁降低局部温度。 施灸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疼痛能否耐受及有无不适,并避免艾灰脱落。待艾炷燃尽后,取下姜泥及艾灰,清洁皮肤。 督灸2 次/周,连续治疗4 周。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合理饮食, 保证充足休息。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前减少4 分及以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50%以上,活动基本自如;有效:患者VAS 评分较前减少2 分但不足4 分, 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50%,活动部分受限;无效:患者VAS 评分较前减少不足2 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足30%,关节活动受限,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5]。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腰骶脊背疼痛、活动受限、关节肿胀、关节发热、晨僵、刺痛、腰脊、发热等症状,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记为0~6 分,所有症状的分数之和为总积分,得分越低代表患者症状越轻。(3)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4)疼痛程度:采用VAS 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10 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疼痛越轻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RP、ESR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ESR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VAS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V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 论

研究显示,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发生于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6]。 临床对于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免疫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等存在密切关系[7]。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典型症状为骶髂关节炎,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累及脊柱,甚至引起心血管、肠道、肺部等关节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尽早开展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可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引起其他严重症状或并发症。目前,临床针对强直性脊柱炎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改善其关节功能[8-9]。

中医多将强直性脊柱炎归为“骨痹”“脊痹”等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人体肾气虚弱,致风寒痰湿热之邪入侵,并循经络深入骨骱,导致经脉闭阻、气血瘀滞,久之则督脉受损,进而形成骨痹。 因此,临床治疗应以通络止痛、行气活血、强健督脉、滋补肾气为主。 督灸属于中医艾灸的一种,即在背部督脉循行部位实施艾灸治疗。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通过艾灸对督脉的温热刺激,将经络、中药、艾灸、腧穴融为一体,直接作用于病根,可发挥温经通络、补肾壮骨、通督止痛、行气活血、散寒祛湿、补精益髓的功效,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中[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RP、ES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督灸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感及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督灸粉中的肉桂可温阳补肾;雷公藤可祛风除湿;威灵仙可活血通络;乳香、没药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细辛可祛风散寒;桑枝可通络止痛。 加用姜泥发挥祛风散寒、活血通经、通痹止痛的功效。通过艾叶温热之气,可增加药力作用,使药效渗透穴位直达病根,发挥活血止痛、温肾通督的作用,调节肢体气滞血瘀、经络不畅的现象,有效缓解疼痛[12-13]。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督灸可有效促进淋巴循环和神经根周围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继而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舒松紧缩的肌肉。同时,艾灸火的温热之气有利于激发督脉经气,减少致痛物质堆积和肌肉痉挛,故督灸可发挥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疏通经络、散寒温阳的作用,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较佳的效果[14-15]。

综上所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督灸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感及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