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对指端缺损患者修复效果及指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3-10-09邵剑飞孔薛生韩俊徐为民刘仁甫
邵剑飞,孔薛生,韩俊,徐为民,刘仁甫
(东台市中医院创伤科,江苏东台 224200)
指端在日常生活的各项精细操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丰富的神经网络分布[1-2]。 指端缺损为手外科的常见病,此类缺损不仅需重建外形,更需重建指端感觉[3-4]。 现阶段,临床常运用皮瓣修复术治疗指端缺损患者,首要治疗原则即为覆盖缺损区域,恢复手指的感觉与功能。 普通V-Y 推进皮瓣对缺损指的破坏较大,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的出现为皮瓣修复术带来了新方向。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是携带一侧指固有动脉神经,最大程度保护残留指长度,以获得较好创面覆盖效果的皮瓣修复措施。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2019 年4 月—2022 年4 月我:收治的70 例指端缺损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收治的70 例指端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受伤至入:时间<12 h;具有较高的±从性;认知清晰,可正常沟通;单指患病。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存在凝血、免疫系统紊乱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者;存在手术有关禁忌证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存在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23~69 岁,平均年龄(57.35±2.69)岁;体质量指数(BMI)18.5~26.9 kg/m2,平均BMI(24.58±0.41)kg/m2;受伤原因:机械轧伤17 例,电锯伤14 例,挤压伤4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25~70 岁,平均年龄(57.49±2.50)岁;BMI 18.6~27.1 kg/m2,平均BMI(24.63±0.30)kg/m2;受伤原因:机械轧伤19 例,电锯伤10 例, 挤压伤6 例。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普通V-Y 推进皮瓣。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气囊止血带止血,对指端创面行彻底清创,去除暴露骨质。 ±据创面设计相应的皮瓣, 在患指创缘两边向近端行两切口, 切口需呈V形,使两个切口相交在远指关节横纹中点处,切口深度需抵达皮下组织;松解皮下软组织,将皮瓣向远端缺损推移, 推进长度一般不超过1 cm; 将止血带松开,观察皮瓣血流运行情况,先将V 形皮瓣的远端与甲床残端相互缝合,之后缝合皮瓣侧缘,最终皮瓣缝合后呈Y 形,术毕。 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处理,术后2 周拆线。 随访至术后3 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体位、麻醉方案、止血带使用、清创与对照组相同。 ±据患者具体的缺损区域设计患指皮瓣; 在伤指劣势侧切取掌指侧皮瓣,以该侧指动脉的走行方向为中线, 并以锯齿状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游离该劣势侧指动脉、静脉、神经;分离、结扎指动脉对应分支,游离皮瓣蒂部至近节指横纹的远端,直至皮瓣可完全覆盖指端创面;清洗术区至无出血后,将皮瓣顺行推行至指端创面,将其缝合在创面, 皮瓣内固有神经同受区内神经残端吻合,术毕。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处理,术后2 周拆线。随访至术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修复效果:显效:皮肤颜色较为接近正常皮肤,质地软、耐磨;有效:皮肤颜色稍紫,质地摩擦易破;无效:皮肤颜色紫红,质地脆。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围术期指标: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统计皮瓣成活率。术毕后皮瓣坏死,需行手术予以摘除为皮瓣坏死,反之为成活。 (3)指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3 个月,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5]对患者进行评估,TAM=(远指间关节+近指间关节+掌指间关节) 主动屈曲度-(远指间关节+近指间关节+掌指间关节) 主动伸直受限度。 评定结果共4 个等级,其中优:TAM 值>健侧90%,计4 分;良:TAM值>健侧75%,但≤90%,计3 分;可:TAM 值>健侧50%,但≤75%,计2 分;差:TAM 值≤健侧50%,计1分。 (4)外形满意度:以本:自制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满分100 分,其中满意:>76 分,一般满意:45~76 分,不满意:≤44 分。 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5)并发症:包括感染、感觉障碍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修复效果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术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皮瓣成活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指关节活动度比较
术前,两组的手指TA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手指TAM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手指TAM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手指TAM 评分比较[(±s),分]
?
2.4 两组外形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外形满意度比较[n(%)]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指端包括指甲与末节指骨的端部,且存在灵敏神经感受器与指纹,结构精细,解剖结构复杂[6]。 指端缺损为手外伤常见病, 多由利器切割或机器碾压所致,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使得该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7-8]。手指是机体最为重要的感觉器官,因而临床在治疗指端缺损时, 一方面需重构外形,另一方面还需将感觉、运动神经恢复,以保证患者尽早回归到社会[9]。
皮瓣修复术为现阶段临床治疗指端缺损的重要措施,传统V-Y 推进皮瓣术的推进距离有限,往往不到1 cm,皮瓣可覆盖的创面较小,而有时为修复创面难免会出现缝合张力较大的情况,增加了皮瓣术后肿胀坏死率。 因此,更为规范合理且有效的皮瓣推行方案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修复总有效率、手指TAM 评分、外形满意度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采用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缺损的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修复效果及其对外形的满意度, 促进指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分析原因,指端顺行推进皮瓣内部含有固有神经、血管,手术之后容易构建神经脉络网与静脉回流网,进而加快指端神经血管恢复,提高修复效果,改善指关节活动度[10]。 指端顺行推进皮瓣选取创面附近皮肤修复指端组织, 且携带正常神经分支,推进距离可达1.5 cm,个别可达2.0 cm,加之供受区皮肤质地、色泽等与创面比较相似,可提高患者对手指的外形满意度。同时,皮瓣顺行供血,血管蒂不易受到挤压,因而其血液供应更佳,静脉回流更好,可加快指关节功能恢复。此外,该手术方案取同指皮瓣,不伤健指,对患者手指的损伤较小,因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其手术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与游离血管神经有关。还需注意的是,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干扰结果的精准性。 因此,后续临床还需完善试验设计,增加样本量,以更好地证实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在指端缺损患者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指动脉顺行推进皮瓣在指端缺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修复效果,加快指关节活动度恢复,且并发症较少,故可提升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