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培养导向下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
——以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为例
2023-10-09徐林海
杨 勇,黄 娟,徐林海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高中地理课标》)中高度关注地理实践力,并以此为基础,积极鼓励地方课程建设,倡导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校外地理实践基地建设,号召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活动[2]。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做”“考察”“探究”“旅行”“反思”“体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体验和感受真实生活[3],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4],树立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信念。
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三线精神和三线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藏品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5],围绕博物馆展品开展研学活动,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6]。充分利用博物馆藏品,让学生感受历史时期建设祖国的热情和决心,让曾经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先辈的光辉永远闪耀在新一代青年学生的心中。
本文以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为例,通过研学活动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地理教学[7],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并为进一步开展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提供借鉴。
一、开展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的意义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为抵御外来军事威胁、改善国内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基础设施建设[8]。三线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孕育了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三线建设精神[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0]。三线建设精神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推动三线建设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教育,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需要,也是落实中央构建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1]。
三线建设博物馆是展示三线建设文物精华、讲解三线建设历程、反映三线建设成果、弘扬三线建设精神的专题博物馆,对我国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及发扬有深远的影响[12]。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以贵州三线建设尤其是黔南三线建设为主线、以都匀地区三线建设为重点,以电子军工产业为主导并涵盖整个贵州三线建设历史遗产的综合性展馆,属于3A 级景点。博物馆分为10 个部分30 个单元,馆内现有大型机械设备展品32 件,其中室内17件、室外15 件,其他实物849 件,使用照片852 张,馆内“341”火控雷达被誉为镇馆之宝,是中国第一代舰载火控雷达。博物馆以展品陈列方式向公众宣传三线建设历史,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元素,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绝佳载体[13]。2021年2月,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成为首批黔南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通过组织研学活动,再现三线历史,回顾老一辈三线人的爱国奋斗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学生家国情怀,自觉将人生理想与祖国的富强振兴联系起来,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
二、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前期准备
1.课标与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以某地区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研学活动设计首先要分析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地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契合度。本次研学活动设计选取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研学内容,这部分是该节内容的难点,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内容,教材以东亚地区为例,探讨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新中国工业发展与行业变迁的历史见证,也是谱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篇章[14],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都匀作为三线建设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为全国电子军工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选择都匀“三线”电子工业转移作为研学活动内容,与教材有一定相通之处,可以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在高一阶段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趋势有所了解,且高二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技能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有一定积累,但综合和比较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缺乏自觉运用地理视角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1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课程学习的探究性和科学性。
3.其他准备
学校方面:①提前将研学活动时间、地点、费用、路线和安全须知等告知学生家长;②统计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人数,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学生研学期间的安全;③提前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联系,确定讲解员和场馆内学习方式等。
教师方面:①事先开展现场调研,将博物馆资源与地理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拟定研学活动方案、编制研学活动手册;②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③了解学生健康情况,询问是否有生病或其他生理问题,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统一上报学校;④行前教育,讲述研学的具体行程安排、研学用具、注意事项和简单的背景知识。
学生方面:①与家长商量是否参与研学活动,家长同意并在本次研学活动家长或监护人须知处签字,由学生交到学校备案;②搜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博物馆简况;③提前准备研学工具和个人生活用品,如学生证、手机、笔记本、水杯和药品等。
三、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
在分析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资源和高中地理教材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性、实践性与趣味性原则[16],设计了渗透地理实践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研学活动,涵盖研学主题与思路、研学活动目标、研学内容及实施和研学评价体系。
1.研学地点
研学地点为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
2.研学主题与思路
三线建设时期,以083系统为主的大型军工企业相继迁入都匀,大量工作者也投身于都匀三线建设,让都匀市从贫困的农业县摇身变为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重镇,成为西南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20 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局势趋于稳定和顺应改革开放浪潮,军企和研究机构相继从都匀市转出,都匀市工业发展开始走向衰落。据此,研学活动以“都匀——西南电子工业城的兴衰”为主题,依循“崛起”“衰落”和“振兴”思路进行研学活动,分析三线建设电子工业转入和转出都匀的原因与产生的影响,以及新转入地具备的优势条件,并探讨都匀市未来产业振兴之路(图1)。
图1 研学活动思路
3.研学活动目标
制定研学活动目标需要充分考虑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7]。根据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参考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资源和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相关内容,围绕思政和实践两方面设计了研学活动目标,并针对目标做出了具体要求(表1)。
表1 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目标
4.研学活动内容设计
研学活动内容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活动全程由教师指导,围绕主题,因地制宜、因生制宜[18],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研学任务,合理利用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展厅资源开展研学实践,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表2)。
5.研学评价设计
本次研学活动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从思政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评定,结果性评价根据学生汇报表现和成果展示进行评定,评价方式采用个人评价占40%、小组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30%,通过两种评价对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投入度、参与度及活动成效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综合评估[19](表3)。
表3 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评价量表
四、结语
研学旅行是开展地理教学的第二课堂,具有“学中游”“游中学”的特点,开展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是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践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乐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承载三线工业建设和宣传三线建设精神的重要场所,为研学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在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研学活动设计中,根据研学主题,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探究三线建设工作的艰难历程,记录都匀三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分析电子工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深入领悟三线建设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