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地域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设计
——以潮州市“一桥一楼一街”为例

2023-10-09谢如琛

地理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潮州市研学素养

谢如琛

(深圳市福海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地域文化研学背景

地域文化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社会因素等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步孕育和形成的。地域文化在形态上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在历史发展上体现出连续的传承性、在文化外观上展示出一定的独特性[1]。从学科归属而言,地域文化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其形成发展与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关,其中所蕴含的人地关系正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地域文化以地域为载体,以文化为主体,以城市文化街区、公共文化场所等小尺度文化空间和建筑等物质文化景观为棱镜,可以窥探地方的变迁和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弥合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分割,联结家、地方与国家等多重空间尺度,深化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理解[2]。

新时代高中地理教育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自然与人文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现象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3]。将地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通过研学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地域文化的感受和对地方的理解,进而培养其家国情怀和关注世界的情感认同,有助于更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在时间和空间的演化中,地域文化作为一种动态存在,在宏观层面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在微观层面上是塑造当地人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纽带。因此,促进地域文化和地理教学的融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熟视无睹”“理所当然”的地域文化[4],形成自我意识和强烈的地方归属,培养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失去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从而在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中实现地域文化的回归和再创造。

二、潮汕文化与研学目标

1.潮汕文化概况

潮州文化,或称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体现在它在古闽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原移民的文化,而后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注入了海洋文化元素[5]。潮州拥有一大批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桥——广济桥等8 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潮剧、潮绣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此外,工夫茶、潮菜等食物中亦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桥一楼一街”指的是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古城区的广济桥、广济楼和牌坊街。广济桥始建于公元1171 年,横跨韩江东西两侧,具有梁桥、浮桥、拱桥相结合的特点,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楼则位于广济桥的正西侧,是一座仿宫殿式建筑,历来是潮州城防与交通要隘;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互相映衬的22 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格的骑楼是其主要特色。2020 年10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调研,在潮州考察了广济桥、广济楼、牌坊街等地。作为有着1 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潮州的“一桥一楼一街”是潮州市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典型代表,也是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典型展现。因此,本次研学活动选取潮州市“一桥一楼一街”作为研学地点,以地域文化为主题进行研学活动设计,探索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落实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地方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为相关地理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2.研学实践目标

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相关要求为基准,本实践活动立足于地理核心素养[3]的四个维度,设立了以下具体目标。

①通过对当地地理环境特点进行考察分析,能够正确认识潮州市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气候、水文条件对广济桥桥梁结构的影响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②通过参与研学活动,能够从时空综合和要素综合的角度,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全面、辩证地观察、分析潮州市物质文化和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现状和问题,对文物修复与保护、非遗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开发提出建议,形成一定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③通过查阅资料和参与研学活动,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地理工具(如地理导航软件、遥感影像、地图等)获取地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地理信息进行提取、比较和综合。具备相应的活动设计和行动能力,尝试解决历史街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

④通过探究各研学点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特征,亲身体验、深刻理解潮州地域文化,感知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与热爱。

三、“一桥一楼一街”研学活动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

文化的发源、传承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对潮州市地域文化的探寻可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前者所承载的是某一时间断面的自然、人文信息,更多体现在“物”上,如建筑等;后者因文化在代际传承中不断被建构、解构与重塑而得到演化发展,“人”成为其重要载体,如语言、艺术等。基于此,本次研学实践依托潮州市“一桥一楼一街”,通过设计问题链与学生体验活动等,使有形的物和无形的文化感知贯穿于整个研学实践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自信、地方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2.研学过程设计

明确研学主题为:“感知潮州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体验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1)导学——预习准备

在研学活动开始前,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自行查阅并学习“一桥一楼一街”的相关知识,对本次研学活动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教师和学校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此外,教师应制定详细的研学实践方案,包括研学路线、学生分组、任务分工等细节,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内容,并依此设置真实的研学任务情境,尝试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使研学活动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

(2)研学——探究学习

在研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教师作为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挥实践主体的作用,激发其参与热情。学生5人一组组成学习共同体,小组组长进行合理分工并做好拍照、记录等工作。具体研学内容与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研学活动具体内容

(3)展学——整理完善

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按研学地点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和素材,并做好分类标识,对所记录的内容和图表进行梳理和补充,并通过录制短视频、设计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对于存疑内容,小组间可相互研究讨论并尝试解决,同时,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4)评学——评价交流

展示交流结束后,针对参与过程和实践结果从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对此次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多元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体现“研—学—评”一致性,使评价切实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表2)。

表2 依托地域文化的研学实践活动评价表

四、总结与反思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影响下,地域文化为本土文化自信、地方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教育载体。本研学实践活动追随习总书记广东考察之行的脚步,选取潮州市“一桥一街一楼”作为研学活动的实践场所,设计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总体上遵循“判断辨识—分析推理—综合运用”的原则,由易至难设置每个研学点的研学问题与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地理视角看待地理现象,用地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在切实落实地理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基础上,为地理学科深化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提供了一定参考。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6]。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扎根于鲜活、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必须扎根于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中。通过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在加强地理教育对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注、了解与思考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判断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立足本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文化,在真实情境中深入地观察和了解乡情、市情、省情与国情,激发其强烈的情感归属和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渗透,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民族的多元格局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中华大地上孕育出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今后的研学中,可进一步根植于地理学科,从时空角度继续完善相关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如增加潮州市的方言文化、民居建筑文化发展演变内容的探讨,从时间尺度上关注地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或将广东三大民系文化——潮汕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相串联,在空间尺度上关注地域文化区的流变,在更具综合性的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机会,发挥地理学科在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猜你喜欢

潮州市研学素养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潮州市关工委举办农村创业青年非遗文化技艺培训提高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