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

2023-10-08齐庆雷岑露露张军

健康之家 2023年17期
关键词:浮针

齐庆雷 岑露露 张军

摘要:目的 探讨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次结束后,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甚至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受限明显好转;治疗2次后,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等不适基本消失,活动无明显受限;随访3个月后,患者症状无复发。其中,治愈3例,治愈率为33.3%;好转5例,占比55.6%,未愈1例,占比11.1%;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 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关键词:热敏灸;浮针;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腰肌劳损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常见于长期久坐、反复弯腰的工作人群,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腰部两侧反复冷痛、酸胀痛,活动僵硬、受限,且患者病情常反复。慢性腰肌劳损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出现慢性损伤,使得腰部肌肉形成积累性劳损,筋骨失衡,从而压迫神经或腰肌肌纤维,若出现无菌性炎症还会有打结粘连的现象,从而引起腰部反复疼痛,一般不具有器质性的病变[1~2]。西医临床治疗只能暂时解决症状,无法根据患者病因进行根治。本研究旨在探讨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年6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9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4.90±5.90)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50±1.30)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腰肌劳损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可以按照本研究计划疗程和治疗方式坚持治疗;性别不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和世界医学协会最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可以按照本研究计划疗程和治疗方式坚持治疗;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经检查后,明确腰痛原因为腰椎肿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腰部外伤、腰椎骨折、腰椎滑脱、骨质疏松等其他疾病引起;恶性肿瘤、结核、出血倾向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严重糖尿病或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孕妇及尚在哺乳期的产妇;对金属过敏者及皮肤过敏,或其他皮肤破损、感染情况;治疗前2周内服用相关药物或接受相关治疗。

1.2 方法

(1)热敏灸治疗:嘱患者俯卧位,取其痛点、压痛点,用点燃的艾条在上述点离皮肤3~5 cm处行悬灸,半径约3~5 cm,当患者感受到艾热传到该部位或远部,有热感或其他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选取3个感觉最强烈的位置为热敏点行艾灸治疗,每次灸量由不痛灸到痛。(2)浮针治疗操作:完成热敏灸后,在患者肌肉痛点及压痛点附近3~5 cm处平刺进针,进针后缓慢推进,边向前进针边进行扫散,同时嘱患者进行飞燕式,进行再灌注运动,重复两次,然后将软管留在患者体内24 h。疗程为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2次。(3)治疗器材:艾条、一次性浮针,规格中号,经过检查包装无破损、漏气情况,针具无损坏。

1.3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长期姿势不良或弯腰工作病史;腰骶部曾受过外力、外伤;腰部两侧反复冷痛、酸胀痛,活动僵硬、受限,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在腰骶关节、骶髂关节、棘间、髂后上棘或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2)中医诊断标准:有反复发作的长期腰痛史;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不能转侧;一侧或两侧腰骶部刺痛不适,疼痛呈刺痛,拒按,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舌质紫暗,脉弦。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根据国家中医藥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未愈:症状未改善[3]。总治愈=治愈+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1次结束后,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较前明显缓解甚至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受限明显好转;治疗2次后,大部分患者感腰骶部疼痛等不适基本消失,活动无明显受限,随访3个月后症状无复发。其中,治愈3例,治愈率为33.33%;好转5例,占比为55.56%,未愈1例,占比为11.11%;总有效率为88.89%。

2.2 典型病例报道

患者李某,女,29岁,于2022年7月22日就诊于我院针灸门诊。主诉:腰痛3+月,复发加重3 d。病史:患者3月前因不慎从床上跌下,腰部疼痛难转,疼痛呈刺痛,痛点位于腰部两侧,因痛故不能转侧,拒按,休息后稍缓解,自行购买予膏药外敷后症状缓解;3 d前在超市被推车再次撞击腰部后,复发上症,患者再次购买膏药外敷,腰部疼痛未见明显缓解。现症见:腰部疼痛难转,疼痛呈刺痛,痛点位于腰部两侧,无下肢放射痛,无活动受限等症,精神可,纳眠佳,小便黄。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既往:无特殊疾病。查体: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双侧4字试验(-)。中医诊断:腰痹(气滞血瘀型),西医诊断:慢性腰肌劳损。给予患者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2次;嘱患者近期避免久坐久站等站姿不良动作,同时进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早睡早起,清淡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结果显示:治疗后2次,隔日回访,患者诉腰背部仅有隐痛。1周后回访,患者腰背部疼痛消失,舌淡红,苔薄白。电话随访,患者3个月无复发。

3讨论

研究显示,慢性腰背痛病程多数1~5年,男性人群慢性腰背痛患病率为29.65%,高于女性人群的25.86%。慢性腰背痛会对患者的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

慢性腰肌劳损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腰痛”范畴,认为此病多由外感、内伤或闪挫跌扑等导致腰部筋脉痹阻、腰府失养而引发。慢性腰肌劳损在现代中医认识中主要属于“痹症”“腰痛”的范畴,其病因分为内因、外因及经络相关,其分型有寒湿型、湿热型、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病因与经络相关,属气滞血瘀型。《景岳全书》中提道:“凡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指出因外伤导致的腰痛,疼痛呈刺痛,原因是筋骨受伤,气血瘀滞于患部,经络及其周围被堵塞,血瘀于此,不通则痛。患者因外力造成督脉经络气滞血瘀,腰部肌肉刺痛,有牵擎不适感,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故出现气滞血瘀,腰背会出现不通则痛[3]。

在现代医学中,慢性腰肌劳损的医学病机主要是由于腰椎力学失衡,腰部软组织长期缺血产生代谢障碍,造成无菌性炎症,从而产生腰椎生理曲度进行性退变。其中一部分曲度改变的患者无症状,腰椎会进行功能代偿和退变储蓄,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症状,但长久来看,则是加剧了腰椎的整体退变,同时也影响了腰椎小关节的受力分布状态,加重了小关节的负担,造成腰椎小关节紊乱。而腰椎小关节紊乱又会造成腰部肌肉形成进一步的积累性劳损,导致筋骨失衡,从而压迫脊神经后支,引起疼痛及其腿部活动障碍,引发腰痛,或迫使腰肌肌纤维出现无菌性炎症,出现打结、粘连的现象,逐渐形成扳机点,最终引发患者腰部的疼痛。

热敏灸基于经络理论,主要是通过使用艾条找到热敏点后,对其进行刺激,从而刺激整条经络上相关的穴位,在达到一个穴位热敏化的同时,使得其相关穴位也受到刺激。相较于普通艾灸仅刺激一个穴位,热敏灸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在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上,可以使局部气血运行加快,同时还可以缓解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加快其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疗效的最大化[4]。

浮针也是基于经络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中九刺中的毛刺,十二刺中的浮刺,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是作用于经络中的皮部,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则是作用于患肌下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主要是在患者患肌周围或者临近进行的皮下周围,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针,进针后在皮下行扇形扫散操作,同时嘱患者进行“飞燕式”锻炼,坚持10 s,配合再灌注活动相来治疗疾病。针体在皮下进行扫散活动时,产生的压电反应通过改变组织通道,从而改善组织细胞的微环境、缓解患肌缺血缺氧的状态,并消除长期堆积的代谢废物和长期存在的炎性介质,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消除肌肉疲劳,从而达到解除病痛、治疗疾病的目的[5]。

推拿正骨或浮针等接触类治疗及有创类治疗方式都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刺激,可能会造成其放弃治疗或拒绝下次治疗。相较于普通灸法,热敏灸具有刺激范围更小、治疗时间更少且疗效更佳的优点,故先以热敏灸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先治疗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再使用浮针治疗以疏经活络、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炎症和促进微循环,在最大程度上、最短時间内缩短病程,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由于现代人普遍存在久坐、久站、姿势不正确等不良习惯,该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具有迁延不愈的特性,而慢性疼痛又会造成长久的焦虑,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痛觉感受,还会使得其产生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若该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使得病情迁延日久,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将更加严重难治。因此,临床应注意评估患者身心健康和治疗情况,在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浮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程,吕亚南,陈玉钊,等.经筋理论指导下毫火针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9):154-157.

[2] 马思云.浮针联合针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分析[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

[3] 余志骐.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

[4]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 郑立夫.不同频次浮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浮针
浮针疗法治疗非痛证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思考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浮针疗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临床应用进展
浮针治疗非痛症的临床应用进展
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