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
2023-10-08罗俭
罗俭
【摘要】本文分析部分传统教师研修共同体中教师参与积极性不足、共同愿景不清晰、活动缺乏深度、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重塑共同愿景、打造梯队研修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和建设任务抓手等多个维度,剖析“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的路径,推动职业教育育人水平提升、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名师工坊 教师研修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3-0025-04
职业教育教师研修共同體模式对学校教师发展和育人水平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共同愿景不清晰、共同体活动缺乏深度、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名师工坊”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相关理论证明名师工作室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也表明,名师工坊确实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专业能力扎实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但是大部分名师工坊成员数量少,辐射面窄,很难覆盖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对全校甚至区域范围内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广西华侨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已有研究的背景下,以“名师工坊”为载体,分析职业教育教师研修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诉求,进而探究“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通过重塑共同愿景、树立品牌文化、重构成员梯队、创新管理机制和开展立体化活动等多个维度,将“名师工坊”和教师研修共同体相互协同和深度融合,实现增能、赋能和使能,推动职业教育育人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和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内涵
1.名师工坊
名师工坊是以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或企业技能大师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一线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员为主体的新型学习组织,是以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交流平台,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能力提升。名师工坊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典型形式。
2.研修共同体
研修共同体基于共同体的概念而产生,它既是一种组织与实体,又是一种意识和精神。教育领域对“共同体”的研究可追溯至杜威(John Deway),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明确在教育教学情景中引入“共同体”的概念,他认为社会是由个人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思想与感情的共同体,同时他通过“共同体”的视角对学习中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进行审视,目的是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学习以及共同体中榜样的激励,提升自己的再学习能力。教师研修共同体是由数名教师组成,受共同愿景驱使而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系列活动,进而产生一种非常默契的社会活动关系。在活动中,教师群体依托学习环境,基于共同愿景开展交流对话、协商合作、共享资源等学习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我校“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1134”构建路径:第一个“1”即一个共同愿景,第二个“1”即1+N+M的梯队培训模式,“3”是三个管理机制,即引导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4”是四个任务抓手,即课题、比赛、论文(教材)、额外目标。
(一)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强弱关键在于是否有共同的目标定位。因此,“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共同创造愿景、创造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为教师在研修共同体中的理念和行为提供指导,明确的共同愿景能促进团队合作和共同成长。此外,共同愿景还能够帮助教师研修共同体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我校“名师工坊”为例,该“名师工坊”是由广西多所学校教师组成的研修共同体,其共同愿景是“共创团队、开创未来、成就卓越”,目的是打造关系亲密的教学团队,形成“相同的舞台,相同的愿景”和“和而不同,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共同愿景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名师工坊”一是充分尊重成员的多样性,认同其各自独特的教育背景、教研方向和个人成长需求,共同体成员共同分享自身的经历和知识,以便从多个角度探究教育教学问题;二是通过设立固定的共享活动,如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或者分享个人的教学经验、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以及反思他人的教育教学方法等,以提高共同体整体水平;三是建立一套可视化、可共享的课程管理系统,以确保教学资料的完整性,通过该系统共同体成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访问和分享教学活动和研究成果,实现共享成果和共同进步的目标;四是为共同体每个成员建立“数据化+全方位”的专业成长档案,确立横向和纵向愿景,确保成员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均能获得成长。“名师工坊”教师研修共同体要实现“异质+共享”,需要在尊重多样性和加强交流沟通、推动互相学习和建立课程管理系统等方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水平共同提高的目标。
(二)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梯队研修模式
“名师工坊”的骨干教师作为研修共同体的支柱,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开展“结对拜师”活动,由“名师工坊”成员担任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以“1+N+M”的研修模式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其中,“1”指的是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名师主持人,“N”指的是骨干教师,“M”指的是由新手教师、成熟教师组成的广大青年教师群体,“1+N+M”模式搭建起以名师示范引领,学科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行,青年教师积极跟进、分层协同发展的教师梯队。
1.第一梯队是新手教师
第一梯队的研修重点在于“打基础、快入门,提升教学能力”。“名师工坊”中的新手教师与成熟教师、骨干教师结对组建学习小组,侧重教材研读与教学常规指导,由导师深入新手教师课堂听课、评课,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制订科学的指导计划,从而使新手教师快速提升教学水平。
2.第二梯队是成熟教师
第二梯队的研修重点在于“出创意、有风格,培育教学特色”。“名师工坊”有计划地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对同一类型的课,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开展教学活动,课后为教师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共同探研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让成熟教师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培育具有自己鲜明风格的教学特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第三梯队是骨干教师
第三梯队的研修重点在于“钻科研、有特色,提高教科研水平”。骨干教师首先在“名师工坊”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基础性和个性化的常规教科研活动,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日常联动,开展深度交流,在共同体中实现优质均衡。其中骨干教师的基础性常规科研活动指的是以学期为单位,分领域重点策划和推进的系列性、节点性活动,如学科带头人专题分享、骨干教师示范课、优质课评比、专家指导等;骨干教师的个性化常规教科研活动指的是开展丰富的学科教学专题研讨,例如如何写论文、如何做课题、如何带比赛、如何编教材、如何做教学设计等。骨干教师通过课题立项、论文写作、成果研究、师生技能比赛等开展任务驱动式实践,同时通过帮扶薄弱专业或学科开展教科研问题研究,以此共同提高共同体的教科研水平。
(三)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管理机制
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和环境条件的支撑,而引导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教师研修共同体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1.引导机制
引导机制就是共同体对骨干教师和团队带头人实施“项目引领”,为共同体每位教师制订《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纵向发展目标为校级、省级、国家级,横向发展目标为教师个人学历规划、职称规划、岗位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目标、教学能力目标及社会实践等。一是依托“名师工坊”的资源,搭建企业顶岗实践平台,大力实施“企业顶岗实践行动”;二是利用校企合作项目,扎实推进“校企共建师资工程”;三是依托学校提供的经费保障,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确定荣誉、物质等待遇,如开展“十佳教师”评选、优秀骨干教师和名师认定等工作,对这些教师在职称评聘上给予破格任用和在薪酬待遇上给予政策倾斜。
2.考核机制
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①考核主体:学校是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考核主体,对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价。②考核指标与标准: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考核从参与度、活跃度、研修成果和实际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以及对照同类学校、社会环境等情况制订量化指标与标准,以更准确地评价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质量和效果。如参与度和活跃度的考核标准是教师参加研修活动的次数以及活跃度,而研修成果评价标准则是教师研修成果的质量、数量和实际推广效果等。③考核周期: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考核周期为一年,以便及时总结交流研修成果和反馈意见。④考核结果运用: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新入职教师培训等挂钩。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考验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还要考虑其能否切实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对教师而言,参与教师研修共同体,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研究方法,而且能够提升实际运用能力,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职业成就感。
3.激励机制
教師研修共同体的激励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评选优秀研修共同体、给予奖励、在开展研究类课题和项目方面给予资助等。激励机制的重点是强化教师的绩效管理制度,确立以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基准,并不断鼓励教师完善研究型、探究型、翻转型课堂的方式。此外,学校还需要实施分类评选和褒奖政策,对开展优质研修活动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出台一系列奖惩机制,如《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学校“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评选细则》《学校教科研奖励办法》和《学校激励担当作为奖励先进评选工作办法》等,确保教师在教学、科研、专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
(四)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任务抓手
强化科研成效是教师研修共同体的重要任务之一。制订每位教师的年度“四个一”(即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一项比赛、发表一篇论文或参与编写一本教材、完成一项额外目标)科研目标是教师研修共同体提高科研成效和研修效果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既体现了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又能够帮助教师发挥团队合作优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科研能力,更好地支持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发展。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名师工坊”要科学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科研目标,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措施,为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设定科研目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有不同的工龄和专业领域,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进行排班和目标设置,既要确保每位教师能够承担与自身实践经验和专业领域相符的科研项目,又能保证共同体的整体工作进度。第二,在课题方面,需要重点突出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关的课题研究,以实现“产学研”对接为目标,切实提高教师研究生产效益,不断加强对校内外科研资源的整合,构建有效的科研平台与研究环境。为达成“四个一”发展目标,可以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实践调研,增强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高效地构建并完善科研工作档案和学术成果库。第三,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一项比赛,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教学比赛、申报科研项目的同时,也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研修共同体的科研项目,并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与教学真正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四,要求教师发表一篇论文或参与编写一本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制订考核计划时,学校可以结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教师职称条例》《教师岗位申报办法》等文件精神,确定每位教师未来科研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在研究论文撰写和业绩申报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与标准,细分目标。此外,学校还可加强期刊发表等科研工作的管理,精准分配投稿指标,保证论文质量。最后,完成一项额外目标。此类目标可以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和其他教学管理、文化活动领域,帮助教师拓展工作视角,促进工坊成员教学管理水平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名师工坊”引领型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要突破思想壁垒,树立名师引领和传承的核心效应,善于把共同体成员之间在各自价值理念、实践能力、知识结构上存在的差异转化为共同研修的内在张力。尊重共同体每一位教师的权利,鼓励共同体成员尽可能多地表达想法和观点,通过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和碰撞,使个体思维不断连接群体智慧,这样才能不断从文化的差异性、冲突性走向平衡性和包容性,从而保证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如俊.“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中职教师“实践共同体”研修新模式:以江苏省第十二批特级教师(中职)群体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
[2]马丽斌.专业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基于名师工作室平台[J].高教论坛,2022(7).
[3]刘伟.基于校本研修的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