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SSCI 的知识产权法研究二十年:文献计量分析及知识体系构建

2023-10-08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领域文献

张 慧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一、引言

知识产权法是围绕知识产品的确权、利用、保护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进步,知识产权法制度和实践也面临越来越强烈的挑战。[2]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变革、国际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21 世纪。国际上发达经济体国家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中已经呈现出强化权利保护的价值倾向。[3]围绕构成我国知识产权法的《著作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国家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政策、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等,对接下来在国际竞争中谋求优势地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加强版权强国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5]

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制度体系完善、实践案例分析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等方面。部分学者以人本主义为落脚点,提出从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强化人的主体责任、完善人的基本权利等三个层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倡限制论范式的理论基础来促进知识产品流入社会并保障公众自由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权利,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6]也有学者以比特币等独特数字财产、人工智能出版物和桌面游戏实践案例为视角,讨论有价值的数字个人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及其迫切需要性,以及知识产权在促进桌面游戏领域创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田小楚等通过对不同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比较,指出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将继续以对跨国公司有影响的方式出现差异。[7]但现有文献并没有对本世纪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演化路径、过程和知识体系构建进行追踪分析和全面梳理,因此基于CSSCI 最新文献数据,科学客观地展示知识产权法演化过程、热点、前沿和研究趋势,对该领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8]

二、研究设计

为了保障数据样本的质量和影响力,本研究依据吴汉东等学者对知识产权法的研究成果,[9]以“知识产权法”“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和“专有权”等为关键题,在CSSCI 数据中进行检索,时间范围从2001-2021 年。通过以上操作,并剔除“新闻”“广告”和“学术会议”等不相关资料,最终筛选得到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1745 篇样本文献。

首先,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基本特征分析,以获得上述文献的基础数据和发展趋势。然后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陈超美博士等开发的CiteSpace,展示该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和突现图谱。其中,突现值Burst 是指在特定时段范围内,某关键词被引频次大幅上升或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加;突发性节点强度代表该节点的突发增长率的高低,强度大的突发性节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前沿。[10]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并以可视化图形的方式呈献,可以帮助得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脉络,进而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并探究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三、国内知识产权法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一)总体发展阶段

从20 年的总体趋势看,国内知识产权法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结合增长率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9 年),这是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其中2002 年增长率最高,达到59.09%。这一时期2009 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18 篇。第二阶段(2010-2017 年),属于波动期,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成果数量下滑趋势比较明显,其中2010 年下降比较快。第三阶段(2018-2021 年),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入稳定成熟期,众多科研人员参与到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因此文献发表数量稳定增长,其中2021 年发文量最多,达到130 篇,是2001 年发文量的5.91 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1.89%。

对国内不同阶段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作为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 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5 年修订的《商标法》、2006 年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9 年修订的《专利法》和2017 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与实施奠定了基础。2021 年,国家出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提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指出推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引导下,该领域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二)知识产权法研究核心力量分析

1.作者及研究团队共现分析

对样本数据中的3694 位文献作者进行筛选和分析,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是冯晓青团队35篇,时间跨度从2001-2021 年,由于该团队合作人数比较少,大部分成果皆为冯晓青一人发表,因此合作频次比较低。另外还有发文量19 篇的吴汉东团队、14 篇的王先林团队、13 篇的郑友德团队和10篇的严永和团队等,他们共同构成了此领域比较明显的核心研究力量。表1 列出该领域前8 位国内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文献核心作者团队分布数据。

表1 核心作者团队分布

其中,高校中的法律研究机构占据主导地位,且政法类高校在单位数据中占据比较大的比率,说明这与作者的工作职能属性关联密切。从发文年份上分析,冯晓青团队在该领域研究的时间跨度最长,达到21 年。该团队近年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数据的法律性质以及法律保护模式的认识差异、专利法中公共领域保留原则研究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法理思考等。[11][12][13]同时,除了陈传夫和王先林,其他学者和团队近年来仍一直活跃于知识产权法研究领域,詹启智团队发文时间从2013-2021 年,是近来新进加入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

2.发文期刊分布

通过对样本数据中发文期刊进行统计,1745 篇样本数据共涉及期刊348 种。依据刊载数量和影响因子等参数,表2 列出前8 位的期刊分布数据。进入21 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在《知识产权》和《电子知识产权》期刊上发表该领域研究文献数量排在前列,分别为225 篇和124 篇,占样本总数的12.89%和7.11%,影响力和数量优势比较明显。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法商研究》和《法学杂志》期刊,(2021)复合影响因子分别是7.333 和6.105,发文量比较接近,分别为27 篇和32 篇。两者都是国内法学领域具有较强学术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期刊。

表2 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期刊分布

对上述期刊类型进行分析,其中知识产权与法律研究相关的期刊占据绝大多数。可见科研人员和相关学者对上述期刊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在该领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

(三)知识产权法研究演进脉络

高发文量说明作者在某一研究领域产出较多,高被引用是衡量学者在该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表3 列出该领域前10 位高被引作者和文献信息,其中排前3 名的是知识产权法研究著名学者冯晓青2003-2007 年发表的成果,文献被引频次分别是526、425 和381,被同行认定为该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文献。另外还有吴汉东在2001 年和200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被引用数分别是340 和303,文献质量分别排在第6 位和第8 位。需要强调的是表中排第5 位梁志文的研究成果,被引用344,与其他9 篇2000 年初期的文献成果相比,该文是唯一近5 年发表入围的该领域研究成果,其关于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创造物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获得学术界比较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表3 知识产权法领域研究高被引文献分布

通过梳理高被引文献数据可以看出:从时间上,2000 年以后,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构建背景和实践案例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大陆法系的代表德国著作权法及英美法系的代表美国著作权法“独创性”之涵义及其演进,归纳适合我国实践案例的判定原则,指出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调发展的过程。[14][15][16]2003 年以后,非物质财产的法律制度创新与变革,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研究内容。从知识产权到无形财产权的法理基础、权利形态及立法体例,强调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实现比较理想的平衡,即知识产权私权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重视相结合,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之所需。[17][18]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有关破坏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案例开始出现,2007 年左右,学术界呼吁确立知识产权法定原则在司法活动中的统治地位,提出法院在司法活动中放弃个人本位的自然权学说,坚持知识产权法的独占适用,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作用,保证立法政策得到贯彻,同时也引发知识产权反垄断法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和思考。[19][20][21]2010 年以后,受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知识产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关注。创新和创造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作为数字时代创新和创造的重要激励因素,知识产权保护,在司法实践中,同样可以在不与传统规则相冲突的方式下得到解决。[22][23][24]

“关键词突现”可以辅助分析某一主题研究的动态演进和发展阶段。图1 为国内知识产权法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其中关键词“Year”(样本数据的起始年份)、“Strength”(突现强度)、“Begin”(热点的起始研究年份)和“End”(热点研究的结束年份)等字段,以及最后一列年份范围可以辅助说明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过程与趋势。通过分析关键词突现强度,发现强度最大的4 个关键词是反垄断法、版权保护、权利限制和法定赔偿,分别为7.43、6.69、3.96和3.38,反映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不仅是保护所有人在其发明创造工作中付出的劳动和取得的优势地位,同时基于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反垄断法约束调整,实现促进人类技术革新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图1 国内知识产权法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从突现时间上分析,知识产权研究持续时间最久,从2003 年至2016 年共14 年,但2017 年以后,其不再是该领域研究热点,虽然仍有学者关注于此领域。2017 年以后,受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新创技术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利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迅速发展,利益平衡、人工智能创作物、信用惩戒和权利限制等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四、知识产权法研究的知识体系

(一)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法制度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程是一部知识产权限制与反限制的过程,即为科技、文化创新与法律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其历史背景和市场结构密切相关,其权利内容全面反映了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开发的状况。当前在我国现有经济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研究知识产权与竞争市场及产业社会的关系,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我国社会发展。[25][26]其中在法定期限内,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成果独占权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目标。但同时也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实现在信息生产、专有和使用之间的利益平衡。[27]

随着数字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从制度设计的视角,遵循尊重原则、行善原则和公正原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分析在立法权限、法律体系一致性、传统环境与网络环境的适应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对相关权利体系带来的挑战,技术措施的法律属性,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实质内涵,以及国家制定的配套法规的合法性等内容。[28][29]

(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作为一个多手段实施的系统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运用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社会治理等方式,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和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30][31]

因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需要借助反垄断法的调节和外部约束,也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部规制。[32]完善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包括算法、商业方法、人工智能产出物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应该成为纳入体系内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

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以质量和价值为标准,目标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引导市场主体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培育激励更多高质量专利的出现。同时需要推动高层次、纵深化、融合性的行业发展,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地方政府和企业主要关注专利导航在区域发展、政府投资的重大经济科技项目中的作用,积极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在统一的知识产权数据标准规范下,专利数据可用于科技决策分析、重大成果与关键技术预测等。通过推动产学研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创新竞争力。

(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十四五”规划的文件中提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基础是公共服务体系,载体是公共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内容是提供政策保障以及免费或低成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目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效能和运用效益,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有助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运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各类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开放深度、广度,实现与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信息的融合共享。[33]近年来,通过逐步推进数字政务服务,充分利用新技术建设智能化专利商标审查和管理系统,实现知识产权政务的数字智慧服务,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和互联共享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仅可以激励创新,同时也促进其转化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一种动力和保护机制。通过完善规制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制度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立法,研究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特别程序法律制度,实现主体意识层面、制度设计层面以及社会运行层面理性反思和积极应对,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二十年间发表的CSSCI 知识产权法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知识产权法研究大致经历了快速发展期、波动期和稳定成熟期三个阶段。其中,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指导文件,对我国该领域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2021 年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 年)》,为该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内知识产权法研究已经形成比较有影响力的核心力量团队,以冯晓青和吴汉东等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在该领域耕耘时间较久,研究成果丰富且获得较高的关注度。但研究机构之间相互合作较少,合作空间还有待提升。

通过梳理发现,2001 年以后,国内学者从关注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构建背景和实践案例等问题,到非物质财产的法律制度创新与变革,以及反垄断法制度创新思考和数字技术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演进过程。通过分析关键词突现,得出利益平衡、人工智能创作物、信用惩戒和权利限制等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构建知识产权法研究的知识体系框架,讨论其制度建设、体系保护、机制运行和相关公共服务等内容。通过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内在结构和外在互动关系,从意识层面、制度设计层面以及社会运行层面理性反思和积极应对,提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未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及相关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国际贸易和投资等规则和标准,积极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等,都值得更多学者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领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知识产权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