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影响
2023-10-08金华颜夏卫
金华,颜夏卫
(台州骨伤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桡骨远端骨折为骨科急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1],指发生在桡骨远端2~3 cm范围内的骨折,常累及尺桡关节和桡腕关节[2-3],治疗不当可出现骨折畸形愈合及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4-6]。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7-8],术后早期对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对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人体在摄入维生素D后主要转化为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25(OH)D进一步转化为活性形式以维持人体肌力和调节平衡能力,可间接维持骨骼健康[9-1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骨生成的重要刺激因子,可促进成骨细胞生成及骨愈合[12-13]。为探讨血清25(OH)D、IGF-1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本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台州骨伤医院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方案经台州骨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伦理批件号:TBIH-2022-006。
1.2 纳入标准①创伤性桡骨远端骨折;②单侧骨折;③除本次骨折外,近半年内未发生过其他外伤;④符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适应证;⑤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②合并骨结核、骨肿瘤等骨科疾病者;③有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史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有凝血或免疫功能障碍者。
1.4 退出标准①手术非同一组医生完成者;②依从性差,未能完成全部随访者;③病例资料不完整,或有常识性、逻辑性错误者。
2 方 法
2.1 数据收集方法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14]、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术中复位情况、术后开始锻炼时间、优势手及合并同侧其他骨折等资料。随访观察患侧腕关节情况,依据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15]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残余畸形、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并发症4个方面,结果分为优(0~2分)、良(3~8分)、可(9~20分)、差(≥21分)4个等级;≤8分(优、良)为预后良好,≥9分(可、差)为预后不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6周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
2.2 分组和评价分析方法根据术后6个月时的患侧腕关节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血清25(OH)D、IGF-1水平,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评价血清25(OH)D、IGF-1水平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2.3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2组患者性别、年龄、优势手、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手术入路、术中复位满意率及术后开始锻炼时间的组间比较均采用χ2检验,受伤至手术时间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IGF-1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检验水准α=0.05。
3 结 果
3.1 一般结果共纳入98例患者,预后良好组68例,预后不良组3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优势手、致伤原因、手术入路、术中复位情况、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折AO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一般资料
3.2 血清25(OH)D、IGF-1水平检测结果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均存在交互效应。手术前后各时间点间2组患者血清25(OH)D、IGF-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均存在时间效应。但2组患者术后血清25(OH)D、IGF-1水平的变化趋势均不一致,预后良好组术后血清25(OH)D、IGF-1水平均呈上升趋势,预后不良组术后血清25(OH)D、IGF-1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2组间血清25(OH)D、IGF-1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均存在分组效应。术后第4周和术后第6周时预后不良组血清25(OH)D、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见表2、表3。
表2 2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表3 2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
3.3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时血清25(OH)D、IGF-1水平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见表4。
表4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3.4 血清25(OH)D、IGF-1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评价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时血清25(OH)D、IGF-1水平分别预测及二者联合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P=0.000)、0.785(P=0.000)、0.906(P=0.000),灵敏度分别为67.6%、57.4%、83.8%,特异度分别为80.0%、93.3%、86.7%,2项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21.99 nmol·L-1、267.32 ng·mL-1。见图1。
图1 术后第4周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
3.5 典型病例图片典型病例图片见图2、图3。
图2 右侧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
图3 右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前后X线片
4 讨 论
维生素D可影响骨骼重塑,25(OH)D血清浓度在40~50 nmol·L-1可维持成人和儿童骨骼健康,减少老年骨折的风险[16-17]。许昊等[18]的研究显示,25(OH)D高水平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再骨折率、再跌倒率等均低于25(OH)D低水平患者。IGF-1可影响骨代谢,尤其是对青春期骨量的获得和成年期骨骼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影响[19-21]。Saeki等[22]的研究显示,血清IGF-1水平降低与骨疾病及骨折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第4周、第6周时,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25(OH)D、IGF-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基于早预测、早防范、早治疗的目的,选取术后第4周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术后第4周时血清25(OH)D、IGF-1水平可有效预测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包括A型(关节外骨折)、B型(部分关节内骨折)和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涉及范围增加,手术治疗难度增加,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也会增加[23]。但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骨折AO分型不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研究结果有偏倚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第4周时血清25(OH)D、IGF-1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