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童年情绪障碍
2023-10-07王月宾闭红梅杜蕊寸金芝刘建平
王月宾 闭红梅 杜蕊 寸金芝 刘建平
重年情绪障碍是一组以焦虑、恐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基本特征就是存在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方面的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恐惧,常伴有躯体症状。国内对6~13岁小学生调查研究发现,焦虑障碍的患者为5.66%,其中童年分离焦虑障碍为1.24%,童年恐惧性焦虑障碍为1.77%,童年社交焦虑障碍为2.48%。研究发现,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7.2%。
童年情绪障碍有哪些症状
童年情绪障碍往往是性格内向和情绪不稳定者,在家庭或学校等环境中遇到应激情况时产生焦虑情绪,并表现为逃避或依恋行为等。
1.童年分离焦虑障碍这种焦虑障碍发生于童年早期,多起病于6岁前,病程至少持续4周。对所依恋对象及自己发生的不良生活事件,如遇到伤害、被绑架等,出现过分的焦虑、惊恐不安,担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不愿意与依恋对象分离,因为不愿意分离而不愿意上学、独处;经常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与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为躯体不适及过分焦虑;等。
2.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过分害怕特定物体或特定情景,病程至少持续4周。出现回避行为,持久或反复的害怕,但程度异常。伴有明显的社交损害,如学校恐怖症,害怕上学,拒绝上学。临近开学时会出现失眠、焦虑、紧张、腹泻、发烧等。
3.童年社交焦虑障碍产生焦虑、恐惧和回避行为,程度的异常、时间的延续及伴发的损害表现在6岁以前,病程至少持续4周。与同龄人交往时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表现为显著的不适与痛苦,社交回避行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过分关注,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等。但与家人及熟人社交无明显异常。
4.同胞竞争障碍起病于弟弟或妹妹出生后几个月内,临床可表现为显著地与同胞竞相争取父母的重视和疼爱,严重时可伴有对同胞的明显敌意、躯体残害、恶意的预谋或暗中作梗。出现行为的退化,如丧失已学的技能,不能控制大小便;行为幼稚,有时会模仿婴儿的舉动,以引起父母的关注;与父母的对立和冲突行为增多,发脾气;等。
童年情绪障碍主要发病原因
童年情绪障碍的发病可能与气质特点、环境因素及遗传、生理因素有关。亲子关系差、家庭暴力、学校表现不佳、父母关系不和谐、被虐待、母亲的严厉惩罚以及不良教育方法等,均是儿童情绪障碍产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抑郁的遗传度可达35%~75%,如果家长患有抑郁症,子代在13岁前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正常对照组儿童的14倍;76.1%的情绪障碍儿童家庭存在至少两种以上不良教育方法,以过度保护型最多。
童年情绪障碍如何治疗
药物是治疗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可选药物的种类局限及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短期、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
1.心理治疗根据病人发病因素和症状特征,采取对应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是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治疗方法。此治疗方法关注儿童的认知过程,治疗目标是使用现实、中性的思维代替负性的信念,使患者放弃对焦虑及恐惧的不合理想法;减少儿童的回避行为,使患者敢于暴露在恐惧的环境当中。VR现实虚拟心理治疗、曼陀罗绘画治疗、沙盘游戏、萨提亚家庭治疗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心理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等,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短期可用抗焦虑药物,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但需要注意滥用及耐受的问题。若抗抑郁药疗效欠佳,可谨慎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氯丙咪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