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视域下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基础会计”为例
2023-10-07刘江琴
刘江琴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安徽 池州 247000)
随着云会计、区块链、信息化等新技术的发展,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特点,紧扣企业发展对会计岗位的需求,选择自主化、个性化教学模式,让会计教学适应大数据的技术特点,构建“一岗多能、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人才培养体系。基于此,徐科峰发表的《混合式教学在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管理会计”教学为例》,根据企业发展对管理会计岗位的要求,在开放远程教育中应用混合式教学[1];丁贵娥、陈代明、彭珊等发表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会计教育现代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打造了会计教育现代智慧课堂“二主题、三模块、八环节”的教学模式[2];谢晖颖发表的《基于ADDIE模型的数智会计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数智会计教学模式的设计路径并分析实施效果[3]。现从云课堂视域下进行多维度分析,构建适应应用型高职层次培养的“一岗、首岗、多岗”教学模式,提高会计课堂教学成果和育人实效。
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改革成效
在精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一岗、首岗、多岗"教学模式,即在岗位上具备多种能力,首个岗位上岗即上手,多个岗位迁移即适应。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教师按照企业现实需求进行针对性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财务处理方法有机结合,学生在完成项目化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财务核算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云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平台和实现手段,通过云课堂+精准化的教学设计,探索如何更好地推动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推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水平的培养和提高[4]。在产教研不断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结合云会计、云课堂闭环设计理念,教学团队选择了2个班级进行对比实验。一个普通教学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个实践教学班采用云课堂闭环设计理念教学模式,实验期为三个月。实验期满对两个班级进行理论知识储备情况、实践技能掌握情况、团队之间协作情况以及学生总体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表1是教学团队在2个班级所做的课程满意度调查统计(数据单位为%,其中A为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B为一般、C为不满意)。通过在实践班探索实施基于云课堂的教育模式,学生普遍感觉到理论知识储备度、实践技能熟练度、团队协作度方面都有较大提升,教学资源新颖多样性、学生参与互动性等方面正向反馈明显增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会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表1 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
(二) “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会计教学内容滞后。目前部分“基础会计”教材对学生的培养,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内容主要包括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等,从内容模块看,会计课程内容与企业的新动态、新成果结合不紧密,会计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要求标准不一致,例如凭证—账簿—报表部分,未有效融入不同经济性质公司实际经济业务案例,教材内容总体上无法体现企业最新需求。
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开展过程形式呈现单一化,传统的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表现平平,究其原因是学生无法将课程学习形成的认知能力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去,学生缺少主动学习探究的源动力,因此教学需从整体设计和教学策略着手,通过分层次教学、示范性教学、翻转式教学等云教学手段,解决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困惑。
3.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会计课程教学应紧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进一步将抽象化的会计知识变得简单化和形象化[5]。一是校内仿真式教学或缺,面向学生分享上位机操作和仿真不够;二是校外实践式教学不畅,与企业同步实践较少,缺乏职业情境训练;三是信息化实践教学不够,无法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导致课堂实效打折扣。
二、“基础会计”课程产教融合的策略
(一) 打破教材壁垒,重塑教学内容
一是关注新动态。“基础会计”作为会计类专业基础课程,应体现普适性、基础性、发展性,针对教材内容脱离行业发展需求,未能有效融入企业的新动态、新成果,企业认同度不高等短板,通过调研走访企业和毕业生反馈,综合校内实训资源和仿真教学平台等,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与更新进行有力探索,将技能大赛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体现企业最新需求。二是重塑新内容。打破传统教材编制的目录顺序,重塑课程教学内容,将教材中会计概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进行了弱化,加强了会计分录制作、会计账簿填制、会计报表编制章节的内容,以凭证—账簿—报表为主线,融入不同经济性质公司实际经济业务案例,手把手教授学生操作,重点突出不同经济类型公司同一经济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三是体现新需求。加强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导入,提高对会计报表编制的准确度,并要求学生根据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满足日益变化的企业形势需求。
(二) 因势利导教学,因材施教育人
一是分层次教学。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授课时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式[6],采用手机签到、提问、讨论、测验及头脑风暴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基于创新创业理念,将课程进行分层次模块组合:即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相融合;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相融合;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相融合等。二是示范性教学。对于操作性要求较高的内容,如会计凭证制作,采取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堂作业,学生在制作凭证实训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前予以干预解决;通过周而复始地反复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延伸至财税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岗课赛证”融通。三是翻转式教学。“翻转课堂”主张提倡研究性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7]。在分层次模块组合的基础上,选择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部分进行翻转课堂尝试,扩大教学的开放性,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课下复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前自修、课堂互动”→“课后研究协作、阶段总结提升”的模式。通过课堂演示与答辩等互动环节,营造协作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团队研究与协作能力。
(三) 校内虚拟仿真,校外实践同步
一是校内仿真式教学。针对会计教学的实践内容,面向学生分享上位机操作,线上使用会计仿真软件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实训操作,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和仿真步骤,过程中实时插入会计理论基本知识,揉入会计准则的运用,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二是校外实践式教学。秉承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访企拓岗、岗位实习等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同步实践,由企业会计师在“真刀实枪”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训练,增强课堂教学的“移动性”和移动实践的“课堂性”,从而形成基于校外实践基地的“移动课堂”新型的课程形式,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有机衔接,保证了教学效果[8]。三是信息化实践教学。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借助云课堂、学习通等工具打造高效的学习实践平台,基于问题导向展开教学,图1为云课堂闭环教学流程图,课前安排网络学习任务(预习内容、预习反馈、课前调整),课中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构建课堂、课程任务、分组讨论、课程设计改进),课后完成教学反馈评价(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实施评价、教学反馈改进)。例如,在讲解相关会计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云课堂,进一步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化,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快速记忆。高职第一学年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第二学年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第三学年为分析架构能力培养、岗位专项技能培养。在第三学年实习阶段,会计实训项目应贴近企业管理、实践、服务第一线,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实习教学完全按照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
图1 云课堂闭环教学流程图
三、结语
探索基于云课堂视域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实效,培养和提升学生会计实操能力。从整体上看,通过云课堂+精准教学的实践与摸索,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得到历练,教学效果得到验证,为“一岗、首岗、多岗”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案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