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法学法问题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07章玲红蒋新成钱明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接球核心体育

章玲红 蒋新成 钱明明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出体育课堂教学的“四化”转型要求,即“教材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其中,“教法学法问题化”是体育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学生的“学”,以问题引领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与使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分享问题,激励学生探究学习解决问题,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一、探求项目特征与学情,帮助发现问题

教法学法问题化主要是通过问题与任务驱动学练,通过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引领真实的学习发生,构建深度学习与体验,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与技术水平有限,自主發现问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师需从实际出发,探寻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能够产生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一)细剖项目特征,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体育课堂实践中,搞清楚项目特征、动作要点、技术特点,才能找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篮球运动是一项融集体性、复杂性、多变性和连续作战性于一体的项目,水平三运球+传球组合活动是在会运球、会原地传接球的基础上增设的组合练习单元,为后续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打下基础。单个及组合动作表现方式多样,是篮球比赛中进攻方摆脱防守、组织进攻、完成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练习中,要通过移动换位拉开传接球距离,摆脱防守队员从而达到有效配合的目的,问题设计就要围绕“跑出空间、配合默契”展开。如,根据动作特点和篮球项目特征提问:“在有防守的换位移动+传接球练习中,怎么能够传接球稳、准?”让问题指向运用配合。

(二)深析学生学情,设计贴近学习的问题

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对问题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为了有效提问,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问能被听懂的问题。授课班级学生接触篮球运动时间较少,控球能力较弱,相关知识储备有限,缺乏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但学生对球的好奇心足,充满热情与能量。基于此学情,以下两类提问方式更容易被学生听懂。

1.开放性问题更能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想象

为帮助学生对正确动作表象构成画面感,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安排了篮球比赛视频课教学,同时提出“你在这个比赛中看到哪些动作”“你最喜欢哪个瞬间”“你认为赢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等问题。在这几个问题的导向下,学生开始发散思维讲述所见所得,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对篮球有了浅显的认知,知道了投篮、抢断、走步、两运等技术动作,纷纷表示想要“玩一玩”篮球。

2.具象化问题更容易理解,让学生快速反应

无项目基础的小学生很难理解专业的体育术语,教师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提问,用具象化的表达代替专业术语。如,提问“队友间如何配合能达到有效传球?”学生虽理解配合二字,但不知球场上的“配合”为何意,该如何去表现“配合”。于是笔者将这个问题改成“你做哪些动作能让队友更好地接到球?”后者更加具象,学生马上能做出他认为可以提高传接球准确率的动作。

二、围绕核心任务设计问题链,引导探究问题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依据单元的核心任务和课时的关键问题设计课堂的问题链,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一)指向“核心任务”,设计问题链

课堂教学转型下的教学设计提出“核心任务”概念,核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指向核心素养,它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达成学习目标,因此每节课根据核心任务制订关键问题、设计问题链(见表1)。问题链中的各个问题紧密联系,并且随着课的进程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散,最后达成课堂目标。

从表1可以看出,问题链始终围绕着核心任务展开,而随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入,认知水平与动作理解能力提高,问题设计与课堂紧密联系,随着课堂进程产生自然而然的发问,让子问题在结构化的学、练、赛内容下层层递进,最终解决关键问题,指向核心任务。

(二)根据课堂效果,反思修正问题

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开发,主动学习,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探究问题链是否合理有效,笔者根据磨课时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对问题进行修正,并再次在课堂中实践,记录课堂效果(表2)。从课堂效果可以看出,修正后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发散思维,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搭配任务单进行课堂学练,实现解决问题

任务单是实现教学教法问题化的有效载体,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任务中寻找答案,从而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一)任务单简单有趣,对应学练内容

在实践课中,笔者发现学生不熟悉任务单,使得教师自问自答,问题设计与任务单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性的成效。简单易懂的任务单能提高阅读效率,增加学练时间,必要时可用图示、视频代替语言描述。第一次课的任务单文字太多,格式不清(图1),造成学生长时间低头研究,教师为节约时间迫不得已解读任务单,失去了任务单中自主学习的意义。

第二次课的任务单将任务组织方式用图、文、视频方式表达,学生一目了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图2)。

任务单在问题的驱动下,对应“学练三个一”的结构化内容,单一身体练习中,安排任务1,要求移动换位到位后做好准备,大声呼应,传接球稳准。组合练习中强调有防守下的换位移动+传接球。安排任务2,解决跑动积极,摆脱防守队员,积极呼应。比赛环节安排3VS1的任务3,模拟真实比赛情境的简易篮球比赛,促进学生对单一动作的运用,同时提升核心素养。

(二)任务后进行评价,引导目标达成

学生通过思考完成任务后,教师给予有效的评价回应,能进一步启发学生高阶思维,达成学习目标。若教师在此环节草草带过,急于进入下一个环节,将失去问题驱动的意义与作用。对学生的反应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全面,教师需紧跟学生反馈持续追问或者反问,为学生搭建框架,启发思维;如果学生反应不佳,教师需思考问题的难度,采取简单的语言与行动帮助学生厘清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如果学生仍然不理解,教师可以提供线索或直接纠正,但是要注意方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在完成任务2“三传一抢”时,学生对问题2“在有防守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接球”理解不全,教师立刻补充提问:“除了呼应,我们刚才还学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运球的时候触球要轻一点。”笔者追问:“那怎样可以运球快一点呢”学生思考片刻后说出:“脚步要快。”对此,教师立刻给予肯定,并且总结引导:“这就是把球控制在身体可控范围内的方法。”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运球时要“轻推送、快跟进”这一技术动作的关键问题。

教法学法问题化是推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转型的关键,是构建实践型学科育人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深化学生现有认知,激发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创造能力。[1]当然此种教学方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控制能力与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潜心教学,逐步做到转型后的课堂常态化,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洪健平.以问题引领式教学实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堂的转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12):27-30.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体卫艺课题“基于大单元的体育‘学、练、评’一致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STWY03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传接球核心体育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