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校教育的灵魂与良知

2023-10-07种青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湘湖体育教师学科

种青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您是哪一年来到海亮教育集团的,您的办学理念、办学逻辑和办学特色分别是什么?

叶翠微:我是2017年来到海亮教育集团的,当时我就提出了“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让每个生命出彩”的办学理念,主要强调每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和能量,而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由此我进一步提出,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完整与完整的人,人的幸福与幸福的人,人的未来与未来的人,作为学校的办学逻辑。教育是目的,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现,在办学特色中,我提出“八力合一”,即生命力、品格力、学习力、阅读力、创造力、探究力、平衡力、审美力,而体育学科作为生命力课程的重要载体,我希望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让学生感受体育带给他们人生独有的激情,在激情的碰撞中学会运用规则、合理竞争、精诚合作。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您将体育作为学校的第一学科,其原因是什么?又是如何落实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呢?

叶翠微:纵观“学校”的发展史,从工业文明到现代文明,再到人工智能,我们的时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教育的重心或者说形式样态也都是在不断探索中继承与发展的。作为多年深耕在教育领域的工作者来说,在我的眼中,“人”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让“学生成人”的教育,这是我所追求的。我认为,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学生们未来的选择是多样的、是多元的,那么怎么以不变应万变,首要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35岁钟表效应”告诉我们,身体不壮的学生是经不起“折腾”的;学生要有优质的品性:义务教育阶段,简单总结来说,小学知事、中学明理,学生的品格塑造、性格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没有坚定的信念、坚毅的品性是经不住考验的;学生要有乐观的心态。这3个重要的关键词,其实在一个学科里都能找到答案,那就是体育。体育有艰苦的训练、残酷的竞争,有知耻而后勇,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性锻炼等,所以,体育能为一所伟大的学校奠基。

当对体育有了高位的认知和定位后,我们需要做的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将体育落地。第一,体现体育之意:体育就是让学生在激情的碰撞中认知规则,在规则的“君子契约”中合理地竞争,在彼此的竞争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在合作中又不吝分享。第二,展现体育之位:体育是生命的密码,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毛泽东《体育之研究》),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与即将迎来的“百岁人生”阶段,“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第三,凸显体育之魂:体育之魂在于“育”字,以体为本,育万千学子,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體育学科的包容性、多样性、适体性将会与每名学生来一场关于生命的美妙际遇。第四,强化体育之魄:体育之魄解于“竞”字,强身健体只为“术”,聚光灯下的热爱不足以诠释体育的真正价值,为了一句誓言不顾一切地奋斗,为了一句承诺不遗余力地拼搏,哪怕跌倒、哪怕倾尽一切却未尝胜果,我们都擦干泪水,再次走上这片热土,发出生命的呐喊,展现湘湖学子怒放的生命。第五,感悟体育之道:体育之道归于“玩”。懂体育、会体育、玩体育,“玩”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在于心态之平和、技术之娴熟、认知之清醒……力求学科贯通、劳逸结合、有的放矢,铺垫绚丽多彩的“未来人生”。

我们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国外体育教材,进行了高水平整编,形成了一套湘湖未来学校校本体育课程。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体育课程在学校所有课程中如何设置与安排,体育课、大课间、学生运动会等是如何安排的,有哪些特色举措?成效如何?

叶翠微:学校严格按照《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规定的体育课时设置,体育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11%,同时会将体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课程设计,湘湖未来学校的目标就是每天都有体育课。

我们学校位于杭州的4A级景区,西湖的姊妹湖——湘湖,步行300米即可到达陶行知先生的湘湖师范旧址,自创校起,我们让学生们回归到山水间,感受“沂水春风”。我提出“湘湖是我们的天然运动场”,我们起了一个很诗意的口号:“湘湖四季有未来·让每个生命出彩”。春季彩虹跑:草长莺飞,湘堤卧波,湘湖畔的追风少年,是何等的美妙景象;夏季户外挑战赛:定向越野、翻山越岭、帐篷林立、欢声笑语,这是湘湖未来学子独有的情趣;秋季湘湖体育嘉年华:一年一度的湘湖未来体育盛事,湘湖边不仅有历史的传承,更有来自青春的呐喊与狂欢;冬季湘湖毅行:体育是挑战、是激情、是热血,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坚持。我们围绕湘湖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体育活动。如,湘湖晨跑2公里、体能拉练3.6公里、开学毅行10.6公里等。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我们还是一个“新生儿”,但是对于体育或者学校体育传统的打造,我们始终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使命感、责任感,从而让他们的生命有一种独特的厚重感。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您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在提升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具体抓手予以保障和推进?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是否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致?

叶翠微:我对教师的第一要求,就是站稳讲台,这就是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学科没专业相当于没有教学的根基,这是教师能吸引学生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所以往往学生跟体育教师的关系都比较好,因为比较容易形成专业上的“崇拜心理”;此消彼长,确实多数体育学科教师缺乏科研能力,这个科研能力不是指理论能力,而是在教学业务或者针对以大单元为内容的课程编排、教学教法、教具自研等方面的创新研究能力比较薄弱,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不利的。

在我们学校,体育学科是作为大部制部门设立,这其中就包含了我对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科研能力、集中化管理等做的调整。体育教师成长离不开继承发展、有容乃大、结合实际、专家论证、实干提升。继承发展指的是“以老带新”,即带常规、带口令、带进门、带纠错;有容乃大强调体育教师的多元包容,在多媒体时代,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项目的细分化等都有海量的资源,包括国外优质体育教育教学资源,我经常鼓励体育教师通过各种线上资源深度学习,反作用于自身课堂、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就是要把学到的内容,大胆实践在课堂中,总结案例,以学生课堂的实际效果和阶段性结果性评价进行反思;专家论证,是为体育教师们提供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以及多元视角下的辩证反馈,是一种推进体育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实干提升是指一切的学习过程必须形成良好的闭环,在设计、汲取、辩证、实践、总结等诸多环节,没有脚踏实地行动、总结,都是空谈,学校推崇“复盘文化”,从时间维度、活动维度、综合维度都进行及时性、阶段性、全程性的复盘,时刻提醒教师,教育的路上是没有捷径且没有止境的。

体育与健康学科,我主张“高举高打”,再穷不能穷体育,从校园环创、体育设备设施,到体育教师的个人规划,可以说是绝不吝啬,只要是对教师成长有帮助的,对学生发展有促进的,我基本全部满足,包括体育教师在组织活动中的额外付出,个人规划上的点点滴滴,我都制订制度,我有个心愿,就是要让体育教师有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样态。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您喜欢参加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其对您的生活、工作及与教师、学生的交流有什么影响?

叶翠微:在我的学生时代,受当时的交通工具所限,我是一个骑行能手,自行车比较方便通勤,现在,骑行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样态,忘记时间,忽略空间,一往无前的“破风”精神,让我的生命得到了升华。创校那年,学校开展了一个“湘湖勇士赛”的迷你级“铁人赛”,我跟初一的40余名学生,绕湘湖骑行,在院士岛上竞速,于老虎洞山上喊出我们的口号“少年派·致未来”,看到学生们青春的活力与激情,那一刻,毫不夸张地说,我体会到了教育职业给我带来的别样的幸运和幸福。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请您谈一谈下一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和计划。

叶翠微:首先,学校要不断优化升级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与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理,以“世界眼光、中国本色、湘湖味道、未来视角”做出一套湘湖特色的体育课程;其次,校园里应该有体育明星,学校提倡“让体育回归竞技”,营造良好的竞技氛围,把每次赛事作为育人活动,把校园最耀眼、最夺目的地方打造成体育明星或体育事迹的展示区,“以体育人”打造优良的校风;最后,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人机互动,有科技赋能,有数据追踪,所以学校要在智能化体育设备上再做尝试,与优质的、行业领先的智能体育设备公司合作,让运动形式更多元、更便捷、更可持续。此外,深挖湘湖可利用资源,以“大体育·大湘湖”为概念,结合湘湖山水,打造明星级别赛事、创造常规性湘湖体育课程,营造亲子运动氛围,在这样一片得山得水的人文之地办教育,不让孩子和家长们感受到自然的气息,那将是学校最大的遗憾,我更希望湘湖未来学校的体育,走得“慢一点、扎实一点、稳重一点”,湘湖畔,种桃种李种春风,向未来,我们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湘湖体育教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将湘湖文化融入初中美术水彩画的教学实践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一滴雨中的湘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湘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湘湖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