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吉林省青年职业农民金融能力的对策研究
2023-10-07张亦潍
张亦潍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4;2.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130124)
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被提出后,已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再次突出了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的重要地位,也强调了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同时,我国“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迎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从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农业人才、农业生态等多个方面出发,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幸福感,实现城乡经济协同发展,以第一产业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新型职业农民在提高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而青年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更是承担着积极的角色。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虽然国家在加强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方面做出了重要布局,但农民金融知识匮乏严重制约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提升作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动力的青年职业农民的金融能力,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1]
一、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319 位受访者年龄构成合理,男性215 人,占67.40%,女性104 人,占32.60%(见图1)。在青年职业农民的年龄范围内,受访者年龄以18 岁至25 岁居多,共190 人,占59.56%(见图2)。已婚62 人,占19.44%,该结果与受访者年龄段情况相符合(见图3)。在已婚(离异、丧偶)受访者中,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的共有48 人,占72.72%(见图4)。受访者受教育情况良好,大学(大专)学历129 人,占40.44%(见图5)。受访者主要从事粮食以及经济作物的种植,共306 人,占95.92%(见图6)。
图1 性别情况
图2 年龄情况
图3 婚姻情况
图4 子女个数
图5 学历情况
图6 从事生产领域
(二)金融知识
在金融知识的测度中,选取了对通货膨胀的认识、利息的理解、风险的理解和基本金融产品(贷款)四方面作为测度指标,设置难易程度得当的题目,并对答案赋分,最后根据受访者得分情况评估其金融知识掌握程度。在此部分的选项赋分过程中,对于“不知道”选项赋0分,这部分受访者对于金融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或学习后没有完全理解,比选择错误答案的受访者金融能力更低。错误答案的选项赋1分,正确答案选项赋2分,所以在金融知识部分的测度中,受访者的得分在0至8分之间。
通货膨胀的掌握程度最弱,89人能够正确理解通货膨胀对购买力的影响,占27.9%(见表1)。通货膨胀知识的主动学习和理解程度在金融知识水平测度中程度最弱,86 人直接表示无法判断,占26.96%(见表1)。一是因为青年群体对生产生活支出对家庭、家长的依赖度较高,对物价变动不敏感。二是因为“通货膨胀”“购买能力”经济词汇相对难以理解,导致受访者对该题目难以判断甚至产生抗拒。
表1 金融知识调研情况表
利息的掌握程度最好,131 人能正确判断1 年后账户中的本息和,占41.07%(见表1)。利息知识的错误率在金融知识水平测度中最低,有108人,占33.86%(见表1)。一是因为利息的计算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是多次出现的知识点,受访者学历水平均在初中以上,也是利息知识掌握较好的原因。二是青年群体对收益的敏感度要高于对支出的敏感度,所以对本息和的计算积极性更高。
风险的主动学习和理解程度最好,258人对风险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占80.87%(见表1)。但是错误选项的出现频率47.65%与正确选项出现频率33.23%的差距在金融知识测度中较其他指标高(见表1)。一是受访者对风险的存在有普遍的认知。二是受访者在处理风险、应对风险方面的知识还不足。
基本金融产品的理解中正确选项的出现频率37.93%略高于错误选项出现的概率36.68%(见表1)。一是受访者对贷款这种基本金融产品有主动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并不陌生和排斥。二是青年群体真正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人并不多,所以对期限与利息之间的认知不理想。
(三)金融技能
在金融技能的测度中,选取了计算能力、文字理解能力、传统金融技能、数字金融技能四方面作为测度指标,设置难易程度得当的题目,并对答案赋分,最后根据受访者得分情况评估其金融技能掌握程度。在此部分的选项赋分过程中,对于“不知道”“都不会使用”选项赋0分,这部分受访者对金融技能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或学习后没有完全理解,比选择错误答案的受访者金融能力更低。错误答案的选项赋1分,正确答案选项赋2分,传统金融技能指标,选择1或2个选项赋1分,选择3项及以上赋2分,所以金融技能部分的测度中,受访者的得分在0至8分之间。
计算能力较好。该指标的掌握程度在金融技能水平测度中程度最好,有195人能给出正确答案,占61.13%(见表2)。主要原因为指标题目贴近日常生活,在耐心、细心的基础上增加计算器等辅助,正确率会较高。
文字理解能力主动学习和理解程度在金融技能水平测度中程度最弱,73人直接选择“不知道”,占22.88%(见表2)。主要原因为合同条款一般篇幅较长,进行通俗化处理后难免有一些专业词汇,让部分受访者产生心里抗拒。
传统金融技能掌握较好。294人掌握了至少1种辨别100元纸币真假的方法,占92.16%(见表2)。在五种常见防伪方式中,水印、光彩光变油墨数字和安全线是掌握度最高的三项,掌握比例均在63%以上(见图7)。一是现金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依旧占一定比例。二是纸币防伪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水印和安全线防伪出现在多版人民币中,光彩光变油墨数字所在的位置明显,较易被掌握。
图7 传统金融技能掌握情况
数字金融技能主动学习和理解程度最好,295人能使用自动取款机(ATM机)和手机银行中的至少一种,占92.48%(见表2)。手机银行的使用人数多于自动取款机(ATM机),256人能使用手机银行,占80.25%,224人能使用自动取款机(ATM机),占70.22%。一是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需求的大幅增加,手机银行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二是部分村级地区无金融机构网点,部分受访者很少能接触自动取款机(ATM机),加之手机银行在部分功能上替代自动取款机(ATM机),导致自动取款机(ATM机)的使用度较手机银行略低。
(四)金融态度
在金融态度的测度中,选取了储蓄态度、理财态度、初次接触金融产品态度、安全意识、信用意识五方面作为测度指标,设置难易程度得当的题目,并对答案赋分,最后根据受访者得分情况评估其金融态度积极与否的程度。在此部分的选项赋分过程中,对于“不考虑”“不确定”“拒绝了解”选项赋0分,不使用需要输入密码的机器也赋0分,这部分受访者对于金融态度消极,比选择错误答案的受访者金融能力更低。错误答案的选项赋1分,正确答案选项赋2分。所以金融态度部分的测度中,受访者的得分在0至10分之间。
没有明确的储蓄与支出计划。163 人没有或不确定自己有储蓄与支出计划,占51.1%(见表3)。主要原因是受访者为青年群体,205人年龄在25岁及以下,占64.26%,这部分人群的一部分收入依赖家庭,独立生活的时间不长,相对缺乏储蓄与支出计划。
表3 金融态度调研情况表
理财态度在金融态度测度中程度最好。169 人不认同“钱是用来花的,没必要理财”,占52.98%(见表3)。理财态度的主动学习和理解程度在金融态度测度中程度最好,32人对“钱是用来花的,没必要理财”没有明确的理解,占10.03%(见表3)。一是虽然部分受访者的收入情况依赖于家庭或收入不多,但对理财持有积极正面的态度。二是相比于储蓄与支出,理财代表对财富的积累,后者对受访者人群有更为正向的激励。‘
对新的金融产品较为抵触。114人对新的金融产品感兴趣,占35.74%,在金融态度测度中程度最差(见表3)。一是对新金融产品的理解有畏难情绪,担心无法理解又占用时间。二是没有足够的储蓄,也无法承担太多风险,因此即使了解也无法购买和持有。三是部分金融产品的营销缺乏科学性,社会上也有金融产品投资失败的负面新闻,致使部分金融能力不高的受访者对新的金融产品存在不信任的情绪。
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共有41人从未在需要输入密码的机具上操作消费,占12.85%(见表3)。在今天移动支付和卡支付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这部分受访者没有进行过密码支付的操作。首先,他们可能对所有机具都不信任,所以拒绝此种消费方式。这种不信任的行为部分源于金融能力的欠缺,导致了对此类支付方式的不理解,进而出现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其次,这部分人群可能没有金融账户,或者缺乏使用金融账户的经验。另外,121人在输入密码时遮挡意识不高,占37.93%(见表3)。这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他们对密码的作用认识不足,对账户密码泄漏造成的影响没有明确的认识。二是个人账户资金量不足,因此他们可能认为即使密码被盗用,影响也不大。三是他们可能对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使用不够熟悉。
具备一定信用意识。144人会认真考虑自己的信用情况,占45.14%(见表3)。136人没有借过钱,占42.63%(见表3),主要原因是没有必要借钱或是对借钱有心理上的负担,也包括担心无法按时还钱,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一定程度体现出这部分受访者具有一定信用意识。
(五)金融行为
在金融行为的测度中,选取了维持收支平衡情况、储蓄情况、投资策略、持有金融产品情况、金融教育五方面作为测度指标,设置难易程度得当的题目,并对答案赋分,最后根据受访者得分情况评估其金融行为积极与否的程度。在此部分的选项赋分过程中,对于“总是通过借钱维持收支平衡”“不储蓄”“不确定”“不持有金融产品”“从来没有了解”选项赋0分,这部分受访者对于金融态度消极,比选择错误答案的受访者金融能力更低。其他选项赋1分和2分根据选项情况而定,此部分指标题目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所以在金融行为部分的测度中,受访者的得分在0至10分之间。
能很好维持收支平衡。256人不用通过借钱购买生活用品,占80.25%(见表4)。受访者收入、储蓄、支出有较为合理的安排,支出均在收入和储蓄覆盖范围内,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或选择不支出或由家庭帮助。不使用信用方式覆盖自己的支出,一是担心手续复杂,会有额外支出,二是不习惯使用信用,对于“负债”有心理上的压力。
表4 金融行为调研情况表
储蓄情况良好。185人经常或每月坚持有储蓄行为,占57.99%(见表4)。结合储蓄态度指标,可以看到虽然51.1%的受访者不确定或者没有明确的储蓄与支出计划,但在实际行为中,还是有人在储蓄,说明受储蓄传统观念影响,在出现盈余时,该群体还是会储蓄。
投资策略较为明确。133人不确定或不会对比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占41.69%(见表4)。一是金融账户数量不多,利率对比的空间有限。二是对金融账户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习惯和粘性,所以没有对比习惯。三是个人存款规模有限,各家银行在存款利率上的差别不大,对比后不会调整存款银行。
金融产品投资种类单一。共有160人五年内购买或持有一种金融产品,占50.16%(见图8)。存款是购买和持有率最高的金融产品,相较其他金融产品形成绝对优势。215 人购买过或持有存款,占67.4%,101 人购买过或持有银行理财产品,占31.66%,说明银行是受访者获得金融产品的主要渠道(见表4)。85人购买过或持有商业保险,占26.65%,主要是汽车保险。基金、股票和债券的购买和持有率均不超过20%(见表4)。这可能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这些金融产品的投资需要相对专业的投资知识,而且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二是考虑到目前个人和家庭的财富水平,许多人可能不愿意承担较大的金融风险。
图8 五年内持有金融产品情况
金融教育水平较好,在金融行为测度中程度最好。11人没有接受过任何金融教育,占3.45%(见表4)。大多数受访者接受金融教育的渠道较单一,153 人通过1 至2 种渠道获得过金融教育,占47.96%(见表4)。通过小视频、银行宣传介绍、电视、宣传册和微信微博推送这五种渠道受访者接受的金融教育较多,占比均在40%以上(见图9)。
图9 金融教育调研情况
(六)金融能力
通过对金融知识、金融技能、金融态度、金融行为四个指标汇总分析,可以看到,受访者金融知识的掌握水平在金融能力的四个考察指标中表现最差,平均分为4.44 分,满分8 分,平均得分率为55.50%,未达到60%及格线。金融技能的掌握水平在金融能力的四个考察指标中表现最好,平均分为5.87 分,满分8 分,平均得分率为73.38%(见表5)。受访者平均金融能力得分23.74 分,满分为36 分,得分率为65.94%,说明吉林省青年职业农民的金融能力整体水平不高(见表5)。
表5 金融能力得分情况表
二、调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金融知识了解不足
在金融知识的调研考察过程中,遵循着由浅入深、由生活到生产的原则评估受访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多次出现的利息和利率相关知识的理解,明显好于其他几个指标,甚至高于跟生产生活相近的风险指标。考察维度指标之间对比发现,受访者金融知识水平明显低于金融技能、金融态度、金融行为三个指标水平,也是拉低金融能力整体指标水平的重要因素。一是经济金融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确实有难度,受访者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为188人,占58.93%,继续教育缺失、自我学习动能不足,均影响对金融知识的掌握(见图5)。二是青年职业农民群体的年龄在35岁以下,受访者群体中,一部分人的收入来自家庭生产经营,没有独立管理自我收入和支出,或没有独立进行生产生活经营,对相关金融知识缺乏学习和了解的动力。[4]三是金融普及教育的参与主体和方式虽然较多,但是内容和方式并非能被青年职业农民理解和喜欢。
(二)金融技能应用水平较好
在金融技能的调研考察中,遵循着由生活到专业,由传统到新型的原则评估受访者的金融技能水平。在四个指标测度中,跟生活最为贴近的计算能力是大多受访者掌握最好的,而能掌握3种及以上纸币防伪特征和熟练使用自动取款机(ATM机)和手机银行的受访者均未超过60%。文字理解能力是受访者的薄弱环节。一是受访者群体自身年龄和教育水平导致金融技能水平欠佳,二是微信和支付宝在移动支付上对手机银行和自动取款机(ATM机)的替代、移动支付对现金支付的替代,影响了受访者金融技能的水平。
(三)金融排斥明显,金融安全意识薄弱
在金融态度的调研考察中,指标设置综合评估者对于储蓄、投资、风险、信用、安全五个方面的态度。结果显示51.1%的受访者没有明确的储蓄支出计划,47.02%没有明确的理财意识,64.27%对新接触的金融产品有明确抵触和拒绝,50.78%没有完备的安全意识。总体看,出现这种金融排斥和金融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受访群体金融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储蓄、投资、风险均缺乏科学的理解,对相对专业的经济金融名词理解存在困难,从而引发了从储蓄到投资各个层面的金融排斥。金融安全意识薄弱主要受对密码泄漏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密码使用场合的增加导致的防备松懈、个人账户资金额度不大等因素影响。
(四)金融行为保守
在金融行为的调研考察中,虽然受访者能很好地维持日常开支的平衡在没有明确储蓄支出规划的情况下依旧有比较好的储蓄状况、有较好的投资比较策略,但是购买和持有的金融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存款购买和持有率为67.40%,与其他金融产品形成绝对性的比较优势。金融行为这种保守的情况,一方面受制于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水平欠佳,一方面受制于收入规模和财产规模影响下的风险偏好。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接受了多种渠道的金融教育,但还是受访者群体的金融知识水平依旧不高,这说明金融教育的影响范围时至今日很容易到达受访群体,但金融教育内容的质量还需提高。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青年职业农民提高自身金融能力的意识
青年职业农民的金融排斥问题在本次调研中凸显出来。对金融存在排斥态度,直接导致了金融知识的掌握受阻、金融技能的提升受限以及金融行为的回避。提升青年职业农民对自身金融能力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为其提升自身金融能力增加助推力。要使该群体对金融能力的提升对自身生活、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提升自我金融能力的内推力。只有对提升自身金融能力的意识建立起来,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去学习金融知识、锻炼金融技能、积极参与金融活动,产生更多金融行为,从而实现金融能力全面提升。
(二)加大义务教育阶段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的提升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吉林省青年职业农民金融态度的转变、金融行为的改进。而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接触到的金融知识掌握效果最好,所以应加大该阶段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技能的实践教育。[2]建议在中小学的相关课程中融入利率、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相关金融知识,对接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每个学期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走进来,金融视野走出去”活动。为学生订阅普惠金融知识的读本、播放金融知识相关视频,邀请专业人员进校园、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真实案例,携带一些金融机具为学生现场演示。
(三)强化金融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提高吉林省青年职业农民的金融能力,要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根据调研显示该群体较为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依次为“怎样预防电信诈骗”“如何申请贷款及其注意事项”“正规金融服务有哪些及如何获取和使用”“如何识别假币”“如何查询征信记录”(见表6)。应从这几方面内容入手,开发金融知识普及小视频、公众号推送内容、银行宣传手册等,按需提供金融知识培训。同时要注意金融教育资源开发的质量,要做到通俗易懂与专业性兼备,避免大段文字、专业性术语,动画和视频的制作也要尽量保持吸引力,增强金融教育的效率。
表6 感兴趣的金融知识情况
(四)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
针对农村金融市场设计流程简化、条款通俗、移动端操作简便的金融产品,便于吉林省青年职业农民能够更好的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增加移动业务办理机具的开发,对于无法在村屯一级设立网点的机构,通过移动现场办公,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3]注重对现场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大对驻村金融服务站的建设,让更多的青年职业农民有机会接触到金融产品,在办理贷款、保险等业务时,获得更专业和细心的服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