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油雾溢出问题处理方案

2023-10-07孙国煜

防爆电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油雾吸油油槽

孙国煜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大型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结构相对复杂,由于机组运行过程中油流方式不易判断,在油槽封堵考虑不全面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油雾溢出,造成油雾溢出一直是困扰各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

1 原因分析及措施

1.1 原因分析

某电站水轮发电机组经过十余年的运行出现了油雾溢出现象。电站在检修期内更换了2、3号机组推力轴承盖密封,检查修复了两台机组推力轴承密封盖的随动油挡,但效果仍不明显。经检查发现:推力轴承油挡上方存在大量油雾凝结成的有液体油,同时机组吸油雾装置未完全达到吸收油雾目的,大量的油雾从油盆溢出,装置本体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油雾外溢,导致墙面受到污染,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水轮发电机产生油雾问题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油路封堵,结构改造,设备更新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明确了安装操作要求,从而彻底解决机组油雾问题,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油槽中的油随着转动部件高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被不断搅动外甩,导致油不断飞溅遇到油槽内壁后雾化,随着甩出油量的增加,油雾聚集到一定的量,便从密封部件与滑转子、推力头等部件相连接的位置溢出。同时如果推力轴承油挡上端与油面之间的距离较短,会导致挡油管外径圆度超差与滑转子、推力头等部件之间出现了泵效应,如果此时润滑油的温度较高,过高的温度导致油的运动黏度降低,油面波动幅值变大,进而导致油雾容易溢出;再次存在着沿转动部件“爬油”的现象,致使油从密封部件与滑转子、推力头等部件相连接的部位溢出。此外,从结构上看推力轴承位于转子下方,此处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为负压区,油槽内的气压大于外部空间的气压,会导致部分油雾顺着推力油挡密封面溢出,长期处于甩油及油雾溢出故障的水轮机对发电机设备造成很多危害,并将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设备寿命,因此,必须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根本上预防油雾溢出故障的发生。

综合分析该电站实际情况,经电站维护人员现场检测:推力头与油挡同心度满足图纸要求,推力轴承位于转子下方,推力轴承油挡密封位于机组风路负压区,油挡密封处随着机组长期运行磨损后容易出现间隙,在转子负压作用下极易造成推力轴承油雾溢出,为防止负压区的影响,可在油挡上腔引入强迫空气,以利用高压空气实现气密封,最大程度防止转子负压区产生的影响。原机组吸油雾装置本体也有油雾溢出,极可能是因为油雾吸出过多,速度过快,吸油雾装置过滤网无法及时有效将大量油雾处理,造成少量油雾溢出,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吸油雾装置长期运行已经失效。有鉴于此,急需优化该机组油雾密封结构,需要更换原旧式吸油雾装置,采用新型油雾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含有凝油箱、回油泵,油雾处理效果更好,处理能力更大,处理后的润滑油可通过油泵泵回推力油槽,避免大量油雾溢出后油面降低,结构优化后可对油雾进行严密封堵有效解决机组油雾溢出问题。

1.2 处理方案

结合针对电站的具体原因分析所给出的处理方案如下。

1.2.1 更换原推力轴承油挡,增加毛刷及密封齿数量,密封齿采用梳齿加 随动密封组合结构。

1.2.2 更换原旧式结构吸油雾装置,采用新型油雾处理装置,为减少油雾管路过长造成的压力损失,增强油雾处理效果,新的油雾处理装置布置在机坑内下机架支臂处。

1.2.3 原补气管路外端增加强迫风机。

1.2.4 原油挡上方的法兰盖更换为法兰,并用管路引至吸油雾环管,以增加吸油雾效果。

1.2.5 对推力头上部平压孔进行封堵,具体详见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图1 推力轴承吸油雾管路优化布置图

图2 推力轴承强迫补气管路优化布置图

图3 推力轴承油挡优化布置图

图4 补气及油雾排出路径剖面示意图

图5 强迫补气路径俯视示意图

图6 吸油雾管路路径俯视示意图

图7 稳油盖位置及间隙调整要求示意图

图8 集油槽位置及间隙调整要求示意图

2 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

安装质量是改造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安装时除了严格按照供货厂家提供的随机图纸执行外,下面对其中一些重要部件的安装要求和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2.1 推力头、镜板

检查推力头、镜板圆度,检查推力头、镜板与转子支架同心度,即须保证推力头外侧与油挡接触面和机组旋转中心同心。

2.2 推力油挡

2.2.1 推力油挡安装前检查项

2.2.1.1 确定推力油挡的安装位置,检查此位置处推力头表面是否光滑,如有高点、锈迹需修复后才可安装。

2.2.1.2 检查推力油挡密封齿的完整性,密封齿在精确定位槽内应活动自如,且弹簧力量应均匀,要求力量为 3N,不得有卡顿现象。

2.2.1.3 检查推力油挡是否有磕碰,如有损伤须修复后再安装。

2.2.2 推力油挡安装

2.2.2.1 推力油挡共分 12 瓣,安装时按各瓣油挡上的对应标记和图 纸方位将油挡先轻微把合到推力油槽上,把紧力约为 55Nm。

2.2.2.2 每个合缝位置需均匀涂抹平面密封胶,穿入合缝定位螺栓,轻微把紧各处合缝螺栓,把紧力约为55N,把合后平面密封胶应均匀溢出。调节推力油挡与推力头外侧表面之间的间隙为5±0.2mm。 间隙调整后,如发现油挡安装螺栓孔有偏差,应及时对安装孔进行处理,保证油挡与推力头的同心度在要求范围内。调整油挡时,保证合缝面平面密封胶的密封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2.2.2.3 油挡合缝螺栓把合。把合时应由一人将一处合缝板的螺栓 由内圆侧至外圆侧依次把紧,另一人在此合缝板 180 度位置合缝板的螺栓由内圆侧至外圆侧依次把紧,两人须同时同步进行,螺栓把紧力约为 100Nm,保证所有把合螺栓受力均匀。

2.2.2.4 推力油挡安装完毕后,固定密封齿与推力头之间单边间隙应为 0.5~0.6mm。

2.2.2.5 将毛刷按图纸位置装配到油挡上,毛刷与推力头外侧接触面之间应为零间隙。

2.2.2.6 将吸油雾管路和补气管路安装到推力油挡对应的位置。

2.2.2.7 机组运行前,应对油挡密封齿圆周均匀浇注足量的润滑油。检查所有安装螺栓已按照各型号力矩要求已把紧,清理表面油污和杂物。

2.3 稳油板

稳油板应尽可能水平,平面度尽可能小,最大不超过 5mm,稳油板两瓣之间的搭接板把合后,搭接板与稳油板间隙尽可能小,如有1mm 以上间隙应对搭接板、稳油板进行校形,必要时可在搭接板和稳油板之间增加耐油橡胶板增强密封效果。

2.4 稳油盖

稳油盖(φ4224(0~+0.2))与推力头(φ4220(0~+0.5)) 外圆单边间隙理论(1.75~2.1mm),如下导摆度较小,可适当减小稳油盖与推力头间隙至 0.5~0.6mm。同时,需保证稳油盖合缝无间隙,允许局部有间隙。

2.5 集油槽和镜板

检查并保证集油槽与镜板间隙满足图纸要求(0~+0.3mm),确保密封效果。

2.6 强迫补风机

强迫补气风机的风量可调,一般设置为 10 个档位,详见图9,油挡新安装时密封齿未磨损,风量可调至最低档位,随着机组运行时间的不断延长,密封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磨损,根据机组运行的实际情况,强迫补气风机风量调节档位可逐渐加大。

图9 强迫补气风机风量调节档位

2.7 吸油雾装置

吸油雾装置吸油雾管路前端设置有限流装置,档位可调,油挡新安装时可置于中间档位,机组运行一段时间可置于高档位, 以达到较好的油雾处理效果。定期清理吸油雾装置集油盒以保证良好的吸油效果。

3 结语

基于以上的处理方案,通过更换推力轴承油挡,吸油雾装置,补气管路等方式并对安装标准提出严格要求,可有效改善推力轴承油槽内循环油路,改善机组运行过程中的油雾溢出。经电站改造运行后反馈实际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该电站推力轴承油雾问题。该方案操作便捷、安装工期较短,可为后续机组改造提供解决思路。

猜你喜欢

油雾吸油油槽
旋杯式静电涂油机油斑缺陷及油雾逸散治理
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油槽防甩油措施
新型可压缩吸油拖栏设计
变速箱齿轮油槽锻造成形工艺开发
恒温油槽温度均匀性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喷射型油雾润滑与传统油雾润滑的应用对比
清理油槽有妙招
有机磷阻燃剂DOPO-HQ改性吸油聚氨酯泡沫的研究
机泵群油雾润滑技术在常压装置上的应用
核壳结构高分子吸油微球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