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沙池
2023-10-07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幼儿园毕学莲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中心幼儿园 毕学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扒沙子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项活动。孩子们常常三五成群,利用园所现有的低结构材料自发生成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享受美好,体会成长给予的每一份“小惊喜”和“小欢喜”。
场景一:快乐游戏,自主探索
沙池里几个小男孩忙碌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正拿着各种样式的工具在沙池里刨坑,好多小朋友围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
小志:“你们在干什么呢?”
俊辉:“我们要挖一个特别大的坑。”
旭旭:“我们要做美味的火锅。”
“我也想加入。”“我也想来帮忙!”……
不一会儿工夫,沙池里就出现了一个大坑,接下来要搭建一口巨大的锅了。大家又分头寻找不同材料:有的拿来了PVC管,有的拿来了泡沫垫,有的拿来了碳化积木……大家尝试把自己找到的材料往大坑里放。
泽辰:“这个PVC管太长了,还特别粗,会把坑盖住的。”
小志:“我拿的这块积木短点,这样放就行。”
泽辰和小志拿来长长短短的积木,经过一番比较,决定将四根积木横摆在沙坑表面。
叶子:“我们搭了一口正方形的锅!”
②Di Gangi,P.M.,and Wasko,M.,“Steal my idea!Organizational adoption of user innovations from a user innovation community:A case study of Dell Ideastorm”,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9,48(1),pp.303 ~312.
孩子们笑成一团。
拿来泡沫垫的俊辉说:“咱们把锅拿起来,我铺上这个垫子当底。”
解读: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学习的动力,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游戏——选择玩什么、跟谁玩、怎么玩都由幼儿决定。当幼儿发现所选材料不适合开展游戏时,没有急于求助教师,而是不断尝试使用其他材料,搭成了一个方形的“锅”,这说明幼儿已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场景二:发现问题,协商解决
孩子们很兴奋,纷纷把刚刚铲的沙一勺一勺地往锅里填,进而“狠狠”地制作属于自己的美食。没铲几下,有个孩子喊道:“停下停下!咱们的锅坏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大家仔细一瞧:可不是嘛!四根积木已经被碰散架了,完全没个“锅”样。
“都是因为你使劲儿铲,根本都不看锅在哪里就往里扔‘美食’,是你碰坏的。”大家相互埋怨起来,吵成一团,看我在附近,纷纷跑来“告状”。我走近他们:“咱们不追究责任了,想想办法怎样能让锅更牢固点,不被碰倒呢?”大家都安静下来,开始想办法。景涵:“我们把锅搭起来,把正方形的四个角摁住。”这是一个好主意,旭旭自告奋勇来摁四角。可游戏没玩几下,旭旭就手忙脚乱,将这四个角都摁住对他来说显然很有难度。他大喊道:“我需要帮忙,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啦!”
孩子们开始讨论。
泽辰:“这锅有四个角,还得要四个人呢!”
俊辉:“我发现旭旭忙着摁四角,他都不能玩了。”
叶子:“能不能想个不用我们摁四角的办法啊?”
于是,孩子们找来替代物,用石块、砖头拿来压住四角。由于找来的物品又杂又乱,锅面也乱七八糟的,小志一屁股坐地上说:“真难看的一口锅!”
我从旁边引导:“孩子们,看看咱们沙池的建造方式,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办法。”
孩子们打量起整个沙池,它由立着的砖头垒高,固化的砖头还围成一个圆。孩子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声嚷嚷:“站起来,咱们让积木站起来试试!”
说干就干,孩子们把长条积木的宽边侧立起来,由于没有支撑物,积木很快倒向四周,大家尝试用小石块或沙子挡住,效果也并不理想,大家看着这堆难以成形的沙子有点气馁。景涵眼睛一亮,好像想到了什么,他蹦起来大声说:“爸爸带我去文昌湖的时候,我见过爸爸扎帐篷,他都是把帐篷的四个脚钉直接插入到沙子里面,可结实了,风都吹不跑。”
孩子们都拍手叫好,纷纷找来大点的石块把积木的宽边砸到沙子里面。可是积木的宽边太矮了,锅边跟沙土齐平,锅已经埋进沙子里面去了,这可怎么办呢?孩子们放弃了长条的积木,又找来短一些的积木,仍旧用刚刚的方法借助工具往沙堆里插。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立起来的是积木的长边,锅瞬间被支高了不少,而且孩子们还努力把积木排列成一个圆圈,这次的锅可真像样了!
解读
《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活动中,我放手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锅”的搭建中,从失败到埋怨到多次尝试直至成功,幼儿有过失望、气馁,但经过鼓励、思考,他们迅速调整思路,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理想的“锅”,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坚持专注、发散创造的思维品质,体现出一次高水平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完整过程。作为教师,在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幼儿的探索过程时,我被幼儿勇于探索的品质和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智慧所打动。
场景三:经验迁移
大锅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的游戏热情高涨了一倍。云亭忙活着倒腾沙子,左手拿桶盖,右手拿铲子,一铲一铲地往盖儿里舀,这个桶盖是食用油桶的小上半截横截面,盖儿是完整的,所以沙子不会漏下来。旁边的楠楠可没这么幸运——同样的工具,这个却丢了盖儿,所以他是挖一铲漏一铲,于是他停下来找来一个油漆桶垫底,桶盖临时被改造成了漏斗,他心满意足,这个确实挺好使!
另一边,祺航和大宇用木块、PVC管、小桶搭建了新设备:祺航用小碗把楠楠装来的沙子一碗一碗地舀到PVC管上;大宇抖动着PVC管,同时利用高度差,把沙子漏到小桶里面;家荣在一旁仔细地查看,把里面大颗粒石头拣出来。接下来,俊辉手拿勺子、铲子和PVC管过来了,他开始一点点儿地把刚刚的细沙子加入锅里,慢慢地沙子堆成圆锥形。旁边的小伙伴们着急地嚷嚷道:“慢点儿倒,洒出来了!”祺航则迅速用工具摊平沙子。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小朋友把小菜园的蔬菜撕成小块添进去,还有树叶、小石头、果实、小花……
时间差不多快到了,俊辉用勺子舀一勺沙子,在鼻尖上一掠,顿时眉飞色舞:“嗯,味道好极了,你们快过来闻闻!”小伙伴们迅速围拢过来,围着沙堆猛吸气道:“这火锅可太香了!”“好吃的火锅来了!”“快来尝尝啦”……
解读:
“锅”虽然顺利搭建完成,但是游戏却远远没有结束,幼儿又跨区域去搜寻不同材料,最终完成了“火锅”的制作。本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幼儿利用自然资源,以物代物,用细沙撒在锅里当锅底,摘下菜叶、树叶替代火锅中的青菜食材,用小石子、小花代替香料等,替代行为的出现不只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再现,也是创造行为的表现。
教师的感悟与体会
游戏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幼儿不再是玩“教师的游戏”,而是真正地玩“自己的游戏”。
1.捕捉兴趣,多种材料支持幼儿探索
华爱华老师说:“游戏材料的提供,对幼儿起着游戏暗示的作用,刺激幼儿选择了某种游戏方式,表现出不同游戏行为,间接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作用。低结构材料更有助于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幼儿在使用高结构材料时更多的是模仿,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时较多的是创造。”由此可见,游戏材料的高低决定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质量,也决定了游戏活动的质量。开展主题活动以来,我们广泛利用家园资源,对家乡特产、美食资源等进行拓展延伸,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如,纸盒、纸杯、木头、玉米皮、麦秸、纸筒等这些材料的投放为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次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运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并适时进行分工、协商、合作,积极开展自主游戏,显示出了材料在助推幼儿发展中的有效作用。
2.明确教师定位,支持引导幼儿发展
幼儿始终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教师只有基于观察和思考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指导方式,才能真正推动游戏发展、促进幼儿进步。在本案例中,我根据幼儿游戏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介入幼儿游戏,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游戏,指导游戏继续向前发展。相信在今后的自主游戏中,幼儿这种勇于探索的游戏精神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