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育人理念下运用“游戏故事”提升教师的支持行为
2023-10-07陕西学前师范附属幼儿园白芯蕊王唯燕
陕西学前师范附属幼儿园 李 媛 白芯蕊 王唯燕
“游戏故事”是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表达思想的一种表征语言,包含了幼儿游戏、绘画、符号、语言等多方面的表征形式。“游戏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一日生活中某一个活动的片段场景,如跳绳、吃饭、骑车等,也可以是一个连续性活动内容的记录,例如,如何解决在沙地挖通道的问题等,还可以是幼儿与周围同伴、教师、环境发生的任何事件。
“游戏故事”最大的教育价值就是利用幼儿喜欢涂涂画画的行为特征,鼓励幼儿通过“游戏故事”的记录表征呈现个体发展的状况,如绘画技能、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等,可谓幼儿发展的“自画像”。因而,“游戏故事”就可以作为教师观察和评价幼儿的直接“证据”。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幼儿连续创作的“游戏故事”,形成多样化的支持手段促进幼儿绘画与游戏、教学、幼儿发展的融合,通过探究“游戏故事”中所蕴含的课程价值促进幼儿连续性经验的形成。我园以“游戏故事”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游戏教学的实践,在环境育人的理念下通过“游戏故事”这一教学载体转变教师支持幼儿的视角,促进幼儿园管理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创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新方法,更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创新管理形式,为教师提供实践路径
在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不缺乏教师的预设游戏,或者幼儿生成的各种游戏活动,但是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又能看到幼儿获得了什么样的有益经验呢?“游戏故事”在幼儿园的实践运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引领和指导教师以“游戏故事”为载体创新教学组织新模式。
1.化零为整,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自主权
传统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表中每日的过渡环节多达十处以上,教师为了完成每个过渡环节的转换常常陷入焦躁、紧张的情绪状态,根本无暇顾及游戏活动中幼儿是否获得了高质量的经验。因此,打破传统束缚,结合“游戏故事”的实施要素,幼儿园创新管理模式,每日除确保幼儿室内外自主游戏各1小时,以及“游戏故事”创作1小时外,其他活动如喝水、洗手、吃饭等则放手让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自由调节,上报幼儿园备案即可——这样一方面调动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放松情绪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
2.多处投放游戏故事记录本,鼓励幼儿想画就画
因游戏的不确定性,游戏故事的记录也会具有随机性,所以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兴趣,在幼儿园大厅、班级区域、户外游戏区、走廊等不同的地方放置笔、纸等表征工具,鼓励幼儿随时随地想画就画,激发他们天生就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为游戏故事积累素材。
3.同一场地持续开展活动,引发幼儿连续性学习经验积累
在分析幼儿们的游戏故事作品时,教师发现对于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如户外建构游戏、沙池、水池游戏等,幼儿的游戏热情持续得长久一些,因此教师会有意识地在这些游戏场地连续安排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索相关游戏,以便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激发幼儿获得连续的“游戏故事”记录。例如,在户外种植园地的“收获玉米”活动中,幼儿就持续参与了一周的活动,体验了摘玉米、剥玉米、磨玉米的玉米收获系列活动。
4.一对一倾听“游戏故事”,帮助教师“看见”幼儿
“游戏故事”实施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每天要对幼儿的绘画表征活动进行一对一的倾听。也就是在每天幼儿绘画游戏故事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故事进行叙述说明,并用白描的方式详细地对每位幼儿的游戏故事进行书写记录,提高教师“看见”幼儿的能力。通过实践观察,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游戏故事”表征时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表征能力较弱,为避免教师的主观高控行为,我们创设了“三要三不要”的指导方法——即,不要随意补充、不要随意发散、不要随意总结,要适当进行语言复述;针对中班幼儿要适当进行一些提问;针对大班幼儿要引导进行连环画式的游戏故事表征。
5.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随时随地分享实践方法
每位教师对“游戏故事”的理解不同,做法和想法也不尽相同。利用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要求教师每天拍摄1~2个幼儿游戏的视频发到群里并进行简短评述,大家相互交流评价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能力。每周组织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利用多媒体,针对教师拍摄的幼儿游戏视频、幼儿绘画的游戏故事等内容展开讨论,相互分享经验和做法,确保有效推动游戏故事活动的开展。
图1、2.探讨游戏故事内容
聚焦教育过程,为幼儿提供多样化支持
通过分析幼儿的“游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的行为和态度,看到幼儿的表达技能、兴趣所在。教师通过“游戏故事”深度了解幼儿,进而从空间规划、游戏材料支持等不同维度结合集体教学、区域游戏等方面支持、配合幼儿的需求,最终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1.集体教学活动支持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户外活动所呈现的“游戏故事”有“围绕一个主题的多样化表达”的特点,原因是教师为了让幼儿获得更深入的游戏体验,会结合幼儿的兴趣程度组织幼儿在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内在同一区域内开展游戏活动。因此,幼儿结合同一个主题会不断产生新的游戏内容和经验,进而表达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如,幼儿连续在户外种植园地活动时,大多数幼儿表现出对蚂蚁的形态、习性等的高度兴趣,并且在各自的游戏故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将抓住幼儿们对蚂蚁的兴趣点,开展关于“蚂蚁”的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支持、鼓励幼儿在后期的主题活动中深入探究、仔细观察,继续用游戏故事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教师也可以挑选当天幼儿“游戏故事”的内容生成下午的集体教学活动。例如,大班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关注到小球在炭烧积木搭成的滑坡上出现的滚动现象,教师则依此在下午开展“滚动”相关的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从而引发幼儿在后续活动中持续深入的探究行为。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游戏故事后,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学习品质如自信、勇敢、坚持、合作、专注等对应提出内容并组织当天的集体活动。
2.游戏故事分享活动支持
教师在分析幼儿的“游戏故事”作品时往往会发现一些幼儿的个性化表达。例如,有位幼儿在整个学期的“游戏故事”中表达的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太空”的各种内容,面对这样的个性化的游戏故事,教师并没有进行强制性引导,而是通过游戏故事分享的形式开展个别化指导教育。让该幼儿将自己和太空中发生的“游戏故事”进行了系列分享,引发班级中的幼幼互动,鼓励幼儿们开展讨论,调动各自已有的相关经验进行关于太空知识的探讨、分享,进一步扩大该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其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保持该幼儿的研究兴趣。教师在分享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他人“游戏故事”的分享,这种共享知识经验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幼儿个人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同伴的力量。除此之外,针对个别化的“游戏故事”表征的内容,教师也会以“问题”为导向,以提问的方式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幼儿不断挑战原有经验和认知水平。
3.家园共育平台支持
在园所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故事”活动后,幼儿逐步养成了随时随地通过图画和符号进行记录和表征的习惯,所以回家后也会经常进行“游戏故事”的绘画。教师引导家长们同教师一样帮助孩子详细记录下来,并将故事内容反馈给教师,同时教师定期将幼儿的游戏视频、所画游戏故事的照片及时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习得的的经验和兴趣,还有哪些欠缺的经验需要家长帮忙弥补——教师和家长之间及时而细致的沟通,既帮助家长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活动的进步与发展,也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故事”活动中来,并提供幼儿所需的帮助。
4.公共空间环境支持
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是实践“游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1小时的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师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支持的行为。通过对“游戏故事”的分析与观察,教师梳理出幼儿的兴趣点,并结合学习内容为幼儿打造更多元的公共空间。例如,教师关注到幼儿园科学领域的实践探究活动手段较为单一,同时又发现幼儿对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园地很感兴趣,幼儿在参与过种植园地的活动后,通过“游戏故事”表征出玉米收获后可以做什么的主题。随后,教师在与幼儿讨论后,依托现有环境的空间条件,打造包含有种植梯田、种子博物馆、小厨房等区域的全景式种植园地。同时,还在室内班级门口、走廊创设室内种植区,聚焦与种植活动相关的科学实验活动。整体化和连续性的空间环境的创设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续深入地探究,扩大学习经验。
图3.“游戏故事”种植园地的油菜花
图4.户外种子博物馆
图5.在户外劳作区合作剥玉米粒
图6.在户外小厨房用玉米粒“做饭”
5.班级区域环境支持
除了户外活动引发幼儿的“游戏故事”表征内容外,教师同样也会结合幼儿“游戏故事的表征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支持。如,大班下学期临近毕业,幼儿的“游戏故事”表征中大多为对小学生活的向往,通过幼儿分享后,教师在班级建构区创设“我的小学”主题搭建环境和沙盘游戏区域环境,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图7.幼儿参观完小学后绘画的“游戏故事”
6.玩具材料支持
幼儿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材料的支持。虽然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对活动材料有预先的计划,但随着活动的推进,教师关于材料的计划会随着幼儿每一次“游戏故事”分享进行调整。例如,中班幼儿在沙池游戏后的“游戏故事”中提出沙子的不同玩法,教师随即投放了PVC管、推车、废旧炊具、水桶、水管等材料,并给幼儿提供了可用的水源等等。在材料支持的过程中,教师将高结构、中结构、低结构等各种材料有机整合,尽力提供幼儿需要的材料,但最终使用何种材料进行游戏将由幼儿决定。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会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提升幼儿的探究能力,不断促发幼儿形成连续、深入的学习经验。
通过“游戏故事”这一教学实践载体,一方面可以转变教师支持儿童的视角,发现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方案,为提高教师支持行为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一百种”想法,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避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语言、肢体等方面较简单的回应,为幼儿园指导教师通过开展“游戏故事”评价而改进的教师支持行为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将环境育人的理念转化为指向幼儿园的过程性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