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立德树人和体育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3):师德、文化、素养

2023-10-07毛振明付晓蒙叶玲

体育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失德师德体育教师

毛振明,付晓蒙,叶玲

(1.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重庆 400715;3.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 101101)

2018 年1 月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师德建设提出了诸多明确的要求:“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2020 年10 月1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2]。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建设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重要任务,是搞好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在之前研究中曾在多方面涉及到体育师德和师德建设问题[3-4],但由于体育师德问题比较复杂,有必要单独成文加以论述。为此,本研究就体育师德的现状与问题、体育师德的内容与结构、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历史、体育教师队伍组成特点,体育师德成因、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体育师德建设内容以及体育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等进行讨论。

1 体育师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最被相关人群认可的体育教师10 个优秀品质

关于“怎样的教师才是好体育教师”,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师德标准研究报告中有关“优秀体育教师的品质包括哪些要素”的调查结果看,校长、学生和家长最认可体育教师的品质是勤奋敬业。其他学科教师最认可的是体形健美,其次是亲善友好。音美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认可的体育教师的品质有相当高的一致性。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家对体育教师的勤奋敬业是比较肯定的,对体育教师的讲义气、智慧幽默、管理有效、教学能手的品质也有较为一致的认可,但对体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认可度排位靠后[5](见表1)。

表1 最被相关人群认可的体育教师10 个优秀品质

1.2 最被相关人群不认可的体育教师10 个品质

关于“体育教师最欠缺的品质是什么”“体育教师最需提高哪些素质”,大家比较公认体育教师的不足是“缺乏创新”,这反映了在创新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体育教师的不满。此外,简单机械、严厉粗暴、知识面窄、头脑简单、不上进等也是相关人群对体育教师品质比较公认的不满之处[5]。

1.3 中小学体育教师最不符合师德的10 种行为

据潘建芬等[6]关于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最不符合师德的10种行为:(1)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入课堂;(2)说脏话骂人;(3)利用教师职权向学生或家长索收礼物;(4)在语言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性骚扰;(5)不鼓励学生多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6)公开在课堂上或私底下损害学生名誉;(7)不能一视同仁,打击歧视运动能力差的学生;(8)不关注并悉心指导运动能力差的学生;(9)言语粗鲁不亲切;(10)出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等。

1.4 最被认可和最不被认可的体育教师品质中“矛盾现象”分析

从上文的调查可以看出,相关人群(某种程度代表了社会的认知,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曾是学生或学生家长)的认知表明,他们对体育师德是有些不满意的,且观点比较一致。但是,其中出现一些似乎有矛盾之处,如既认可体育教师是“教学能手”“技能超群”“管理有效”,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知识面窄”“头脑简单”,即“体育教师有能力但缺知识”;既认可体育教师“勤奋敬业”,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不上进”,即“体育教师工作努力但缺少抱负”;既认可体育教师“智慧幽默”,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简单机械”“有点愚笨”,即“体育教师聪明但并不智慧”;既认可体育教师“亲善友好”,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严厉粗暴”,即“体育教师既亲切又粗暴”;既认可体育教师“特讲义气”,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德行不好”,即“体育教师讲义气但德行不好”;既非常认可体育教师“体形健美”,同时也认为体育教师“没素质”,即“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脱节”等等。如何来理解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甚至有些混乱的评价呢?

1)“有人”的因素,即“体育教师有人师德和素质很好,但有人却不太好,如“有人工作努力但有人不上进”“有人很聪明但有人有点愚笨”“有人很讲义气但有人德行不好”等,“有人”的因素体现了体育教师队伍中个体差异比较大,人员素质有良莠不齐的整体特点与问题。

2)“有些方面”的因素,即“同一体育教师在同一范畴的师德和素质的某些方面表现很好,但在同一范畴师德和素质的另外一面却不够好,如“某教师在运动方面技能超群,还是教学能手,但在其他的知识技能方面却很有欠缺”“某教师在有些方面很智慧,但在有些方面又显得比较愚笨”。“有些方面”的因素体现了体育教师在良好师德素质发展的全面性上存在短板问题。

3)“有时”的因素,即“同一体育教师有时表现出的师德和素质很好,但有时又表现得不太好,如“某教师有时很亲善友好,但有时却很严厉粗暴”,“有时”的因素体现了体育教师在良好师德素质表现的稳定性问题。

“有人”“有些方面”“有时”的因素在体育教师队伍中表现得相对突出。换言之,体育师德的差异性比其他学科教师要大一些。这也说明体育师德建设的复杂性和难度。

2 对师德(包括体育师德)本质与特征的解析

2.1 师德是新时代形势下的国家要求与社会期待

教师是古老的职业,师德自古也有其固有的内涵。孔子的“有教无类”,韩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夸美纽斯的“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等都是古今中外超越时代和超越国度的普遍师德内涵。在当前,师德是在秉承着古今中外优秀师德意涵的,特别是秉承中华优秀传统师德意涵的,体现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师德意涵,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2.2 师德是≥普通人且≤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

既然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必定要求教师要有高于普通人的“师德”,即≥普通人的道德要求。“≥普通人的道德要求”中的“=”的含义为教师和普通人都必须是一个好人;而“大于”的含义为教师不仅是个好人,还必须是为人师表的好先生和好榜样。“≤英雄人物的品德”,其中“=”的含义为优秀教师应该瞄准并努力成为英雄人物,而“小于”含义是不能过高地不切实际地要求师德等同于英雄人物的崇高品德,因为英雄人物是跨职业精英,而教师则是相对优秀的职业群体,不能对“师德”求全责备。否则,反而造成师德建设的虚无缥缈与“空中楼阁”。

2.3 师德的范围为“上无封顶但下有红线”

师德的目标与要求应是“上无封顶但下有红线”。师德应有较崇高的目标以号召教师去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师德榜样和追求没有上限,越崇高越好。在师德的具体要求方面,特别是在评价方面,要注意切合实际,契合教师职业特征和队伍现实状况。师德必须有最基本要求,不可降低更不可逾越,基本要求是“红线”,必须无条件地达到。

3 对体育师德问题成因的几点辨析

3.1 最初的体育(体操)教师曾是“旧军人”

体育师德是老问题。1903 年当晚清政府在《奏定学堂章程》中初设体育课(当时名称为体操、主体内容为兵操)时,品德恶劣的“旧军人”因熟练兵操而混迹于早期的体育教师队伍,成了体育教师的“鼻祖”,其品行低劣曾受到青年毛泽东的鞭挞:“教体操者多无学识,语言鄙俚,闻者塞耳”“受体操之益者少。非徒无益,又有害焉。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7]这些恶劣的社会印象对当下体育教师的影响很难说已全然不复存在。

3.2 体育教师的来源与构成比较复杂

体育教师队伍比较特殊,其来源远比其他学科的师资复杂。从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形成历程看,体育教师的来源有留学生、旧军人、私塾和武馆师傅、退役运动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还有现役或退役教练,当然还有正规的体育师范生。就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而言,至今很大程度上存在这些不同来源的品格印记并形成独特品格特征,如军人的使命感和纪律性、师傅的爱徒如子、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等。但与此同时,军人的暴烈、师傅的随性、运动员的散漫、教练员的强迫、学科教师技能差等也同时体现在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品格特征中,体育教师队伍必定是复杂的性格和杂乱的外在印象[8]。

3.3 体育教师“门槛”因运动技能且高且低

体育教师是技能教学类职业,与美术、音乐有些相似。体育教师的职业有“好汉不干,赖汉干不成”的性质。“好汉不干”是因“重文轻武”的社会认知影响所致;“赖汉干不成”是因为体育教师需要有超人的运动技能,而超人的运动技能既需要一定的天资和长期训练,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还须有保护帮助学生掌握高难动作的教学技能等,这些均非文弱之人可成,更非懒惰扭捏之人可任。“好汉不干”使不少德智体全面发展之人因世俗眼光而走上其他学业、职业,而在“好汉不干”的现实中,一些身强力壮之人,甚至是“文化有所欠缺的身体强壮之人”也进入到体育教师队伍。如此,本应是高门槛的体育教师职业逐渐变成低门槛,体育教师队伍变得“鱼龙混杂”起来,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问题、教养问题、文化问题、师德问题也日益凸显。这种现象在数学、语文,甚至是在音乐、美术等学科却很鲜见[9]。

3.4 体育教师“文化”因文武难两全或高或低

从上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相关人群对体育教师的文化(也包含了智力)是不太认可的。体育教师的“文化”不应理解为与语文、数学完全相同的文化,它是身体文化、运动文化、健康文化的组合体。事实上体育教师必须兼习两类文化,即语文数学那样的文化和运动文化。但兼习两类文化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除非德智体兼优之人,否则会在相当程度影响到语文、数学的文化学习,从而导致“很多体育教师文化程度低”的印象。加之,语文数学文化属“儒雅文化”,体育运动则属“强悍文化”,久而久之,体育教师又有“强悍有余而文雅不足”“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印象。

3.5 体育教师精神面貌因“重视和轻视”或振奋或低落

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大多数体育人都是朝气蓬勃、爱岗敬业之人。但在“重文轻武”和“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教师职业得不到充分重视,在许多学校甚至连开齐开足体育课都非易事,在这种形式下体育教师不受重视,待遇不够好,且运动安全压力大等都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比其他学科更加明显。倦怠导致怨气,怨气又“外溢”到自身的学习工作之中。此时,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教育认真度也会有所改变,反映在外表上就是体育师德的扭曲,甚至是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松懈和玩世不恭,其根源就在于“被轻视”。当然,在那些得到重视和认可的体育教师身上则是完全相反的表现[10]。

4 体育师德的内容与结构

体育师德主要由以下3 大方面内容构成(见表2)。

表2 体育师德内容、具体要求以及良好和失范行为表现例举

5 提升体育师德的有效策略

5.1 厘清体育师德问题的层次,强化体育师德建设各个层面的工作

潘建芬等[6]调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最不符合师德的10 种行为”:(1)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2)说脏话骂人;(3)索要礼物:(4)在语言和行为上性骚扰;(5)与学生交流不够;(6)损害学生名誉;(7)歧视运动能力差生;(8)不能对运动能力差生关注和悉心指导;(9)言语粗鲁不亲切;(10)出现问题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如果暂且将这10 个方面当作体育师德主要问题的话,那么10 个问题可划分为4 个层面:第一层面为非常严重失德行为,如(3)与(4)的行为,它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对这类失德行为应采用事先普法,在过程中持续进行警示教育,事后采用法律制裁的手段;第二层面为比较严重失德问题,如(2)、(6)与(7)的行为,对这类失德行为应事先明确纪律,在过程中严格管束,在事后进行纪律处分的手段;第三层面为轻微失格问题,如(1)、(8)与(9)的行为,对于这类失德行为,应事先进行师德行为规范教育,在过程中加强师德行为督导,在事后进行批评教育的手段;第四层面是极轻微的失德行为,甚至仅属于教育方式不当的行为,如(5)与(10),对这类准失德行为,应事先指导教育教学行为,在过程中加强教法和教育方法的不断培训与指导,事后进行提醒帮助的手段。如此将体育师德问题区分为法律、纪律、教育和提高4 个不同的层次,采用体育师德分层对应的方法,促进体育师德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笼统说问题和“眉毛胡子一把抓”。

5.2 补齐体育教师的“文化”短板,夯实体育师德的认知基础

综合前述家长、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教师缺乏创新、知识面窄、头脑简单、没文化、有点愚笨等不认可的品行,可以看出相关人群乃至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主要不良印象是“没文化”,这也是体育教师队伍真实存在的问题,王耀东等[11]认为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滞后等问题。因此进行师德建设必须大力补齐体育教师的“文化”短板,以夯实体育师德的认知基础和文化基础。但这里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体育教师到底缺什么文化知识?其实体育教师被人认为“没有知识”主要体现在“写的不好(包括字写得不好看、写一些工作性文章不通顺没逻辑、错别字多等)”“说的不好(表现在说话磕磕巴巴、啰嗦和逻辑不清等)”和“常识不够(表现在对政经、历史、地理和时事知之太少)”。强化文化,需要在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环节大力加强,也应在职后培训环节予以加强,更应通过加强对体育教师的通识知识的定期考核评估予以督促。要补齐体育教师“文化”短板,体育教师必须要强化专业知识,这是其他学科教师非常看重的“体育与健康文化”。体育教师要在运动生理生化、运动医学、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营养教育、卫生教育、生命教育、教育理论、体育文化、体育历史、运动心理学等方面加强学习,以增强体育教师的独有的文化水平。体育教师还有“形”的文化,有“外在的形”和“内在的形”。“外在的形”是要解决部分体育教师体态臃肿、大腹便便、衣衫不整的问题,而“内在的形”是要解决部分体育教师行为粗狂、态度生硬、语言不文明和做事不细致等问题[8]。

5.3 补齐体育教师的“素养”短板,提升体育教师的文明修养

综合前述家长、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对体育教师简单机械、严厉粗暴、不上进、德行不好、没素质等不认可的品行,可以看出相关人群乃至整个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意见主要还有“没素养”的方面,这也是体育教师队伍真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努力补齐体育教师的“素养”短板,提升体育教师的文明修养,为体育师德建设打下素养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哪些是体育教师应该提升的素养呢?查萍等[8]认为:笼统讨论素养既费解又不利于提高,为此提出通过看、听、触、嗅觉和综合感觉所能感受到的,也是体育教师应该注意提升的素养内容。

5.4 明确体育教师理想像,编写具有权威性的《体育师德培养手册》

至今有关体育师德内容结构的分析和提案很多,但得到大家公认的结构性内容体系尚未出现,研究讨论还处于各说各话的范畴,至于基于内容体系的体育师德评价标准情况也是相似的状态。这无疑对体育师德建设造成很大障碍,进而对体育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造成困难。应该在明确体育教师理想像的基础上,在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领导下,集中全国一流德育教育专家和体育教育专家共同编写《体育师德培养手册》,其中要对体育师德内容进行明确的体系性的阐明,对体育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考核进行规定,为体育师德建设奠定内容、方法和评价的基础。建议像当年教育部委托权威专家团队进行“核心素养”研究那样进行此项重要的工作。

5.5 明确体育师德优良标准,加强督导评估,奖优促进

强化体育师德,第一,要解决“有知”的问题。即让体育教师们知道何为“师德”。个别体育教师将放荡当潇洒、将粗暴当豪爽、将任性当个性、将陋习当风度就是因为“不知”。“知”是要解决“是非观”的问题。第二,要解决“有行”的问题。有的教师虽然抽象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但不知道具体如何做是对的,就是因为缺乏“行”的认知。因此要找到体育教师的“明知不做”的症结,以有效的方法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第三,要解决“榜样”的问题。体育师德建设不能是“只有抽象的知而无具体的知”。有些教师好像什么都知道,但做出来不一样,就是因为缺乏“榜样”的对照。在现实中,也经常看到许多体育教师的行为深受自己师傅和那些品行良好老教师的影响,有样学样地去践行良好的师德品行的情形。要建立各个层面的“体育师德标杆”展示给体育教师以鲜明和活生生的“教师理想像”,使体育教师不但觉得应该去做,还要心中有数眼中有样地知道如何去做,做到哪里。“榜样”要解决的是“好镜子”问题。第四,要解决“动力”的问题。体育师德不能是“脑有知行而身上无动力”。动力可分外生动力和内生动力两种,“是非观”和“好镜子”应是稳定的内生动力。因此要加强学习和树立榜样以促进体育师德行为的自觉和主动。而要求与规范则是外在的动力,建立体育师德行为标准,严格规范并强化管理监督,加强师德师风的监察监督和体育教师的师德考评,以促使体育师德的良好行为从被动变为主动。

5.6 划清体育师德的“红线”,清除体育师德的“害群之马”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画清体育师德的“红线”问题。所谓“红线”是指本文5.1 部分所述的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之间(即法律层面、纪律层面与教育层面和提高层面之间)的界限,因为极少数非常恶劣的体育失德行为影响太大,成为“害群之马”,严重败坏体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因此,必须要让“害群之马”付出“失德的代价”与“失德的成本”,要在师德“红线”前实施“一票否决”,还要建立体育师德考核的负面清单,建立体育教师的“失德记录”,对跨过”红线“的体育教师进行严格的惩戒,对有较为严重失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教师坚决予以清除出体育教师队伍。

6 结语

体育师德的问题与加强之急需都是真问题。但是,在确认和认真对待体育师德问题之余,也必须警惕在现实中的体育师德问题被夸大的危险性,必须从以下的视角看待体育失德问题。

第一,体育师德问题绝不是全部体育教师都存在的问题。如果把体育师德问题扩大化成为队伍的问题,那是非常错误的。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师德崇高、爱岗敬业。但相对其他教师队伍,体育教师队伍的“鱼龙混杂”似乎更严重一些,而“鱼”的负面影响却远比“龙”的影响要大。个别体育师德负面案例加上“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种事(安徽某女教师阻止高铁开车)如果是体育教师干的倒不违和”[12]等社会偏见,致使体育教师污名化。

第二,体育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的本质问题。体育教师因学科特点有其共同的群体特征,如身体健壮、嗓音洪亮、性情豪爽、快人快语、行为敏捷,同时也会有批评人严厉,态度粗犷。此“体育人特性”在温文尔雅的视域下,会被认为是粗鲁,甚至是失德。但实际上这些粗鲁多是观感性而不是实质性的。当年日本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清华大学的强迫体育、“三从一大”竞技体育训练原则中都有“粗鲁”的痕迹,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体育人的“无德品质”。因此,当审视体育师德时,还要看初衷、看实质、看效果、看长远,不可被表面现象迷惑。

第三,体育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的必然问题。在现实中,体育师德问题是由多原因所引起,有教育问题、管理问题、危机处理问题,还有教师个性特征问题等等。体育的某些失德行为是在突发、偶然的情况下发生,很难说都是必然的。但有些问题当发生在语文老师身上时,社会会倾向认为那是个“偶然的个案”,但当师德问题发生在体育老师身上时,社会则更倾向那是“必然的共性”,所谓“并不违和的必然”。于是,体育失德的“案例”被有偏见的人不断地记忆着、宣传着,终于被记忆成了一个群体的共性特征和必然结果。

第四,体育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队伍永远的问题。既然师德问题不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本质性、结构性、必然性问题,它就应该是在教育发展阶段中各种因素叠加作用下形成的阶段性问题。否则无法解释在许多教育发达国家中的体育师德问题并不严重,至少不比其他学科师德问题更严重。只要国家对体育师德问题真正重视起来,只要加强并对体育师德的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进行深入的研究[13],将其建设落实到未来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与在职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中,那么体育师德问题就会在日益强化的教师教育中与对体育教师严格管理中逐步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失德师德体育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师“失德”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论当下影视作品中的失德现象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浅谈中小学教师失德行为
跨国企业“失德”的法律规制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