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花”样探索 “生”生不息
2023-10-07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兴路幼儿园余文华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兴路幼儿园 余文华
大自然是蕴藏着巨大教育财富的真实而丰富的百科全书。“我们应该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如是说。植物是如今幼儿接触自然环境,感受生命意义的主要途径,也是引导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种植活动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观察、接触、养护等方式,在正确认识生命的同时也能通过种植活动了解自身兴趣之所在的“一箭双雕”之举,有助于形成“有玩、有学、有乐”的良好氛围,让幼儿在自然亲近的状态下,感受生命教育理念的熏陶。
敏感捕捉——从兴趣点到新起点
一天早点后,幼儿们在给植物浇水,突然有个幼儿发现在水培山芋的盒子里有一颗发了芽的花生,于是就引发了讨论:花生是种在水里的吗?花生好像是种在土里的!不不不,花生好像是长在树上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多种方法,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于《指南》的精神,由此拉开了我们与花生的故事序幕!
辅助引导——从实践探索到自我力量
生命是具体可感的对象,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生命又是幼儿最感亲切、最愿亲近与最感兴趣的对象,即幼儿具有所谓的“亲生命性”本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笔者抓住了这次随机产生的话题,由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作为切入口,逐渐引导幼儿幼儿在和这些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生动有趣的生命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对生命的观察、感知、认识、体验、理解、感悟、模仿等方式,让幼儿从中获得全方位的生命教育体验。
一、我们一起剥花生
问题:怎么才能剥出一个完整的花生呢?
孩子们尝试着剥花生,各种方式都有,有的抠、有的压、有的捏……但是很多孩子发现,自己剥出来的花生都不完整,有的连着壳被压碎了,有的剥开壳的时候太用力了,把花生仁一起掰碎了,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寻找剥出一个完整花生的方法。
解决策略:引导幼儿观察花生的外形,找到完整破开花生壳的方法。
经过一番尝试,孩子们发现花生壳上有一整条边,用拇指按压这条边,就能把花生对半剥开,这样就能剥出完整地的花生仁了!
延伸问题:剥花生时发现有的花生里有小虫子,怎么才能让花生不生虫呢?
解决策略:引导幼儿通过“猜测—实践—总结经验”的方式,验证猜测,得到结论。
我们的猜测:
查询以及实践后的结果:
二、数花生
教师将幼儿剥出的花生放在区角中,有的孩子会去数一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也就失去了兴趣,于是教师制作了一些排序卡,并以孩子们喜欢的“穿项链”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尝试,把较为枯燥的排序练习通过“穿花生项链”这个游戏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根据点卡,数出相应的花生数量粘贴在超轻黏土上完成排序
根据排序色卡,选择相应的彩色花生,在超轻黏土的“项链”上完成排序。
孩子们也可以自己设计排序卡,制作完成的项链还可以作为小舞台中的道具,这样,把自主游戏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幼儿。
小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数学的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等草种植的排序等,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让幼儿在生活里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通过手边唾手可得的花生为媒介,引导幼儿幼儿尝试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粗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并鼓励幼儿将其用于游戏中,把抽象的数理概念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三、花生壳变变变
问题:剥完花生后,花生壳能干什么?
解决策略:花生人、土里的花生
一瓣瓣小小的花生壳不停地在小朋友们的指尖翻动,一瞬间,花生壳装饰的彩笔就完美变身啦!一幅充满童趣的图画,通过孩子自己的想象来创作。
⑴花生人
⑵土里的花生
小结:通过一系列围绕花生壳的艺术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花生这个植物,还让孩子们知道了一些农作废物是可以被再利用的,从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用不同材料作画的乐趣,锻炼了手的灵活度,同时也让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4.花生绿豆分开来
问题:绿豆和花生混到一起去了,一个个分太慢了,怎么才能快捷地把它们分开呢?
解决策略:引导幼儿通过“猜测—实践—总结经验”的方式,验证猜测,得到结论。
事件起源:
孩子们正玩着游戏,突然餐厅里的小厨师文文发现餐厅里的绿豆和花生混到了一起,于是餐厅中的孩子们一起试着用手把两种食物分开,但是分了好久,发现还有很多混在了一起……于是,在游戏分享时间,教师向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难题怎么解决,请孩子们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孩子们得出结论:需要工具来帮忙。
我们的猜测:
孩子们开始在教室里寻找“称手”的工具,并且把自己想象当中能起作用的工具画了下来。
忽然想起一件事,那天清理遗物时,发现水云天写了不少诗,蒋海峰想为他出版诗集。而夏梓桑正好在华夏出版社工作,很愿意为他帮忙。就这么定了,蒋海峰立即拨通水仙芝的电话,真诚地说道:
尝试后的结果:
第一次尝试:
选择勺子类工具的孩子发现:舀出花生的时候总会掺杂几颗绿豆,还需要手动挑出绿豆。
选择锅具类工具的孩子发现:锅具太大了,连放进框里都难,更别说区分绿豆和花生了。
突然,孩子们发现有一组盘子里的绿豆比其他组的少,分得比较快,于是开始寻找原因,原来是因为这把勺子上面有洞洞!
曹瀚宇小朋友总结了一下:因为绿豆小,就从洞洞里漏下去了,花生大,就没有漏下去!于是孩子们按照“有洞洞”这个标准,再一次在班级中寻找起了工具。
第二次尝试:我们找到的“洞洞”工具
“洞洞”工具投入使用,但是再一次出现了问题:有些工具里的绿豆好像漏不下去,原来洞洞太小了,而铲子洞洞大,但是一次只能舀起几颗。
小结:整个探究过程,材料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孩子在不断地寻找、发现、获取新的材料——从头到尾,孩子的学习一直在高效率地进行着。孩子是活动的主人,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寻找相应的素材,共同参与到收集中来,使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更加深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对孩子的探究求知欲望进行了精心的保护,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兴趣的内在动力,使整个探究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让孩子主动参与、高效投入、尽情探索。
五、美味花生苗
关于花生的话题源于水培盒中的花生意外发芽了,于是孩子们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花生在水里真的能发芽长大吗?当然,得到答案的最佳方法就是做一做、试一试,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花生的水培实验。
问题:花生能在水里发芽吗?
解决策略:水培试验
先把花生仁放进育苗盆里,铺上育苗纸,再用喷壶浇湿,每天浇水2~3次,以保持湿润。大概一周左右,花生就发芽啦!移盆,放入铺满珍珠岩的花生苗养殖盆中,避光、注意保湿。
大约3~4天后,花生就出苗了!看看,收成还不错哦!闻一闻,有花生的香味,好想尝一尝!
给花生苗修剪根须、去掉外皮、冲洗干净,就可以下锅啦!
自己亲手种的花生苗,味道好极了!
小结:幼儿照料花生是需要有责任心的,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花生的每个生长阶段,孩子都可以参与,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孩子本身就处在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幼儿通过花生的生长变化,能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去感受大自然,这正印证了陈鹤琴先生说过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蓄力开拓——从“留白”空间到收获更多惊喜
随着幼儿的关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与花生有关的活动。幼儿们通过猜、想、探,找到了各种活动中隐藏在小花生身上的大秘密,不但丰富了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为幼儿打开了认识未知事物的途径。生活即教育,幼儿们身体力行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课程。通过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幼儿们在最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收获探索中的快乐,感受花生的成长,体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在艺术活动中提高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对数概念的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和花生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孩子们还有一些关于花生的疑惑尚未寻找到答案——比如,花生究竟是在土里长得更好还是在水里长得更好?听说花生可以榨花生油,怎么榨呢?为什么有些水培的花生发芽了,有些却没有?只要孩子们对花生相关的问题感兴趣,那我们就会一直陪着他们延续这个话题,期待孩子们能有更多的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