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以滨州市为例

2023-10-07

科教导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滨州市体教后备

王 悦

(滨州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基于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与体育转型发展相结合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出台《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新时代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实现个人自身价值,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基数,为培养新时代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对世界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乒乓球大众普及度高,曾拥有魏桥创业乒乓球俱乐部、八一京博控股乒乓球俱乐部、龙福环能乒乓球俱乐部、鸿安牛业乒乓球俱乐部4 支乒超联赛队伍,成功举办了2014 年至2018 年四个赛季的乒超联赛,前后培养出姜华珺、曹臻等乒乓球世界冠军。随着国家对体育以及乒乓球运动的愈加重视,滨州市也更加鼓励校园开启乒乓球教育。本研究将围绕体教融合的战略要求,研究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断夯实滨州市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体教融合背景下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以滨城区第二实验小学、莲华学园、滨州实验学校、国昌实验学校、开发区第一中学、滨城区第八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北镇中学、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学院十所从小学到高校的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调查中,笔者为了更准确、更有效地完成论文的写作,使用EBSCO、Web of science、Bing、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笔者制订了针对学生与教师的调查问卷,以便更充分地了解现状,从而为本研究提供实践支撑。本次调查问卷采用了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集中利用一段时间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每所学校发放教师问卷2 份,学生问卷50 份,共计发放教师问卷20 份,回收19 份,有效问卷19 份,有效率95%,共计发放学生问卷500 份,回收489 份,有效问卷489 份,有效率97.8%。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研究,去除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利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归纳出体教融合背景下滨州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制约因素。

1.2.4 访谈法

以实地考察的形式向随机选取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虚心请教,听取他们的建议,获取翔实的资料,并根据访谈结果对本次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体教融合背景下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困境

2.1.1 政策导向不明确,资源配备不完善

文章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目前的体教融合政策和制度对于滨州市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并不是十分重视。尽管乒乓球是滨州市的市球,却并没有在政策导向方面占据优势。尤其是小学以后的阶段,没有较为系统的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输送以及保障等制度保驾护航,缺乏相关政策来保障学校乒乓球运动队的管理和运营。教育系统更加注重增强学生整体的健康体质,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而体育系统最关注的是竞赛成绩。很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习压力不重的情况下参加乒乓球训练,有一定的基础,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各种保障条件的缺失,导致无法维持训练,在学业晋升方面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出台,以至于很多学生慢慢放弃了乒乓球,造成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流失。因此体教融合政策的导向必须实现合理配置,不然将直接影响全市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发展。

由表1 可以看出,滨州市体育教师在年龄结构上逐渐呈现年轻化,活力四射,精力较为充沛,但是教学年限都比较短,经验不足。而且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招收具有高水平乒乓球技能的教师,大多数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出身,具备基本的乒乓球专业知识,但是在专业技能方面并不是那么炉火纯青,运动训练出身的乒乓球专业教师较少,高水平运动员和专业队退役的教师仅有两人,由此可见,从年龄、教学年限、专业等方面来看,滨州市乒乓球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指导专业训练方面存在余力不足的问题。

表1 滨州市乒乓球教师情况(N=19)

从表2 可以发现,在学校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3.8%,在俱乐部进行运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2.1%。由此可见,乒乓球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选择在学校进行运动,因此也反映出滨州市各学校的场地器材等资源紧张。室外球台受外界天气影响较大,难以满足学生运动时的需求,这就大大降低了室外球台的利用率。室内专业场地太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其他的软硬件设施、后勤保障等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对学生乒乓球训练条件的保障更是力不从心。

表2 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场所(N=489)

2.1.2 体系不完整,比赛少,影响选材

由表3(p157)可以看出,在参与乒乓球运动的学生中,因为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参与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9.2%和36.8%,如果把有兴趣的这部分学生培养起来,对发展滨州市乒乓球后备人才还是很有帮助的。其次是掌握技能占17.4%,这部分学生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基本为学校训练队队员或乒乓球特长生,主要以培养技战术、提高技能为目的。通过调查得知,目前滨州市的乒乓球训练体系仅存在小学阶段,其他阶段成为缺口,有的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或其他专业队,其他未进入专业队的学生就以学业为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乒乓球后备人才在学校方面的梯队建设。加之目前滨州市面对青少年的乒乓球比赛太少,每年只有一次全市的中小学生联赛,且有很多限制条件,增加了选材的难度,学生也缺乏展示自我的平台,技战术水平和各项素质能力得不到锻炼。这也导致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今后的就业发展问题,不支持孩子继续参加乒乓球运动训练。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教育部门在招生方面对乒乓球特长的学生要有所倾斜,需要完善训练体系和比赛机制,填补空白,真正实现体教融合。

表3 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要动机(N=489)

2.1.3 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

通过表4 和表5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周活动1―2 次的学生人数最多,共占比58.5%;其次为一周运动0 次的学生占18.4%;而占比最少的为每周活动四次以上的学生,占8.6%。学生对于乒乓球训练的时长调查显示,有45.4%的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时间在45 分钟以内;其次为45―90 分钟的占31.3%。后备人才技能的提高与运动训练的次数和时长是紧密相关的,是提高技战术水平最直接的途径,不能仅仅满足于强身健体。据调查,滨州实验学校的运动队开设情况最好,每周训练次数达4 次以上,每次训练时长达90 分钟以上。由此可见,能够达到专业训练时长和次数的学生占比太少,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与乒乓球训练之间难以平衡。

表4 学生每周课余活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频率(N=489)

表5 学生每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时长(N=489)

由表6 可知,所调查的489 名学生中仅有26.2%学生参加过课外兴趣班培训,且几乎都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当然这也与学校的乒乓球课堂和乒乓球社团等活动的开展力度紧密相关。滨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和滨城区八中的社团在所调研的学校中开展得比较好,学校的乒乓氛围比较好,使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乒乓球兴趣班的人数相对多了一些,另外,这也和家长的观念密不可分,更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文化成绩放在第一位,认为练乒乓球会耽误学习,以后不会有好的发展。因此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三方合力,来共同平衡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表6 学生参加乒乓球兴趣班的情况(N=489)

2.2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学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2.2.1 明确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源配备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策略,将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导向贯彻到底。目前滨州市乒乓球运动群众基础较好,成为后备人才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想利用好这一优势,就必须加大对乒乓球后备人才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将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双方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合作,互惠互利,整合资源,共同创造有利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实现具有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各系统要严格明确自己的政策导向,教育系统在满足学生增强体质、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增强意识,转换理念,完善选材机制,对有乒乓球技能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升学政策,加大力度,全方位提供保障。还要加大对高水平技能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校运动队建设和运动员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乒乓球专业教师提供定期培训学习的机会,增强专业技能,充实自身素质。也可合理安排专业乒乓球教练员深入学校指导交流,或者协助学校进行运动队建设和日常训练。场地设施是学生参与活动和训练的基础条件,明确球房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专业乒乓球场地,配备专业设备设施等措施,确保运动队正常使用,真正把体教融合融入地方后备人才的发展中,培养体育人才。

2.2.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竞赛机制

体教融合背景下,完善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学校应与体育系统接轨,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形成环环相扣的整个成长过程,完善选拔和输送机制,保证学生的出路,完善升学机制,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提供一条龙的体制保障。可借鉴东营市乒乓球特色学校后备人才的培养经验,吸纳具有乒乓球特长的学生就读,以保证乒乓球人才不流失,也要为扩大选材基数而延长乒乓球活动时间,创办乒乓球特色学校。当然,现阶段滨州市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乒乓球竞赛机制,尤其针对青少年的各类竞赛势在必行,学生有更多争取参赛的机会,就有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会有取得竞赛成绩的途径,只有将优秀的运动员输送出去,才能拓宽后备人才的选拔面。市竞赛机制的健全,将会带动各学校对乒乓球运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备战,对学校运动队的梯队建设以及学校内部比赛的组织有着积极作用,无疑将成为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和发展乒乓球后备人才立足于体教融合的根本所在。

2.2.3 协调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提高效率

要想深度实现体教融合发展的目标,首先学校领导要增强竞技体育意识,可以增加乒乓球社团或者乒乓球课外活动的时间,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丰富学生课余活动,转换思维,愉悦身心,对学习文化课起着积极作用。针对具有乒乓球特长的这部分学生,组建运动队,协调安排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和乒乓球训练时间,保证学习和训练的效率;也可以与当地体校或俱乐部合作,形成校内上课、校外训练的模式,打破学校重文化轻训练的壁垒。当然思想教育在乒乓球运动员培养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面对艰苦的训练环境和残酷的比赛环境,乒乓球运动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学校要积极协调家长的重视度,合理规划这部分学生的出路和发展,努力培养技能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积极承担起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职责。

3 结语

基于国家出台的体教融合政策文件,结合目前滨州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资源配备不健全、体系不完备、比赛机制不健全、学训矛盾突出等政策导向不明确的困境,体教融合成为培养和发展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明确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资源配备,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竞赛机制,协调学生学训关系,为培养和发展乒乓球后备人才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滨州市体教后备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