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2023-10-07王敬雅
摘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训模式关乎到高素质农民的素质提升程度,培训模式的创新尤为重要。目前,传统职业农民的培训模式仍存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培训课程设置不够实用、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缺乏行业标准、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创新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引进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立行业标准和认证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方向,而高素质农民的培养与发展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高素质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业生产技能,还需要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创业等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然而传统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实用、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行业标准等。因此,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素质农民培养与发展的必要性
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和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而高素质农民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高素质农民不仅要具备传统农民的耕种技能和农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他们可以发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的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高素质农民还可以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农民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方向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因此,培养和发展高素质农民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二、传统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培训中缺少现代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内容
传统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注重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缺乏对现代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难以满足当前乡村振兴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现代管理、市场营销、金融、法律等,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而传统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缺乏这些方面的培训,使得农民在面对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时无从下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 传统模式的培训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素质农民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往往忽视市场需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出来的农民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要求。传统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较为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很难为学员提供实践经验,使得学员无法真正掌握农业生产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三) 培训的课程设置不够实用
当前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或项目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程设置不够实用,即一些课程过于理论化,缺少实用性,无法满足农民实际需要。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或项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训练,导致学员学完课程后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营中。此外,一些课程设置还缺乏与市场需求的结合。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素质农民需要具备市场营销能力,而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或项目却未将市场营销相关的课程纳入培训计划中。这样的课程设置会导致高素质农民缺乏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从而影响其经营和收入。
(四) 培训的师资力量不足
高素质农民培训需要专业的师资力量,他们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农业实践经验,还需要具备现代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农村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是高素质农民培训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可能对现代农业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难以为农民提供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其次,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较高的师资力量也不愿意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他们更倾向于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发展。这导致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队伍的缺失,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
(五) 培训的财政投入不足
高素质农民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场地、设备、师资、材料等方面。但目前国家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财政投入还不足,一些培训机构和项目只能依靠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自筹和自费来维持,导致培训规模和质量受到限制。财政投入不足不仅制约了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农民因为经济困难或缺乏时間,无法参加培训,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计。同时,财政投入不足还会导致培训机构和项目的师资、设备、材料等条件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质量[2]。
(六) 培训缺乏行业标准
高素质农民培训中,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高素质农民这个职业相对较新,尚未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认证机制。首先,缺乏行业标准会导致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和规范,难以保证培训质量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各个培训机构和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培训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其次,缺乏行业认证会导致培训结果难以得到社会认可。由于缺乏行业标准,职业培训机构和个人无法向学员提供认证证书。最后,缺乏行业标准和认证还会对高素质农民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没有标准和认证的情况下,高素质农民很难衡量自己的职业水平和职业发展前景,这也会让他们的职业发展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三、培训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 加强对现代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现代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需求的课程体系,提升高素质农民的现代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首先,需要了解现代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要求和趋势,设计合适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等,以满足高素质农民的需求。其次,需要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课程结构和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实验教材、案例教材等,以满足高素质农民的学习需要。最后,还需要建立教学团队,完善教学设施。建立现代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教学团队,包括教授和辅导人员等,同时完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如实验室、讲堂、实习基地等,以提供学生实践和体验机会。
(二) 强化实践教学并引入案例教学
对于高素质农民,强化实践教学和引入案例教学可以使其在培训中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实践环节中,学员可以通过实地教学、现场观摩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加深理解并掌握技能。同时,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将实际案例融入到培训中,让学员通过案例学习和分析,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为了更好地搭建实践平台,可以为高素质农民提供实验室、培训基地、示范农场等实践场所。这些场所不仅可以让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还能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场景和环境,让学员更好地融入实践中。此外,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农民到培训现场进行实践讲解和经验分享,也可以让学员受益于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三) 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
对于提高高素质农民素质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是重要措施。通过与当地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生产和市场需求,从而制定更加贴近实际的培训内容。同时,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可以帮助高素质农民掌握新技术和新理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3]。培训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增加培训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如,案例教学可以通过讲解具体案例,让高素质农民更好地了解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讲座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理论讲解和技术指导,帮助高素质农民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同时,在培训期间安排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让高素质农民亲身参与到实际生产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环节中,高素质农民还可以与其他农民进行交流和学习,互相分享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四) 增加师资培训计划
在培训中,需要制定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和行业专家的师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行业实践经验,使他们更适合担任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师。一是通过招聘更多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专家和行业从业者担任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二是建立一个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储备库,定期更新和扩充,以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师的需求。储备库可以包括从业者、学者和行业专家等,同时可以为储备库的成员提供定期的培训和提高教学技能的机会。三是推动行业与教育资源共享,政府可以促进农业行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教师,使得农民能够从更多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中受益。
(五) 提高政府投入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补贴力度,鼓励培训机构和农民的积极参与。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社会力量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公益性、非营利性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为培训提供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推广科技服务,引导高素质农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收入和获得感,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发展。其次,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市场化,提高高素质农民的收入,从而带动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农民转型升级,鼓励高素质农民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向生产、加工、服务、管理等方面延伸,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高素质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最后,政府还需要加强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政策支持,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提高高素质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六) 建立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制定符合国家和地方实际情况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的标准化和质量可控。一是政府可以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和考核,对不符合标准的培训机构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二是政府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调研,提供更加实用和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和模式。三是政府可以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公示平台,公开培训机构的资质和业绩,方便群众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提高培训机构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四是政府可以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公众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加政府和社会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4]。
本研究旨在探讨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通过分析传统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应用能力,加强对现代管理和市場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应该建立行业标准和认证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周涛.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22(11):57-61.
[2]沈霞.“农民荒”背景下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
农业经济,2020(03):87-88.
[3]袁丽伟,张维志,王慧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
训体系建构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14):184-186.
[4]余金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分析[J].南方农业,2021,
15(03):192-193.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中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及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835。
作者简介:王敬雅(1994-),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责任编辑 李赫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