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学门类下的当代书法学科建设

2023-10-07沈浩

大学书法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型书法艺术书法

⊙ 沈浩

书法高等教育从1963 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创立伊始,即将迎来60 周年,这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界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奋斗的60 年。而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喜获书法从原先美术学中剥离出来,在艺术学门类下与美术合并,设立“美术与书法”专业(博士、硕士)学位,同时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设“美术与书法”二级学科目录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应时代所需,国家重视书法专业人才培养的适时调整。它将为书法艺术在新时代向着更为宏阔的领域不断开拓,彰显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创造有利的条件。不过,在收获喜讯的同时,我们深感压力和挑战。书法在学科专业目录中层级的提升意味着什么?在艺术学视阈下我们如何开展书法学科建设?这些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问题。

中国书法是以视觉艺术为表征的传统文化,以哲学思考、文化涵养生成内驱力,以书写技巧生发表现力,以书法创作体现创造力,艺术性与文化性并举。虽然古今的观念与认识,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差别甚巨,但以书化人、陶冶性灵,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深邃的文化内涵、生生不息的艺术精神和鲜明的价值取向,始终是中国书法发展的核心。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经过60 年的发展,200 余所高校不同层次的书法教学依托各高校的学缘和教育特色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的建设状态。书法专业设在美术学、文学、历史学、设计学、哲学、教育学下,林林总总,多元化的建设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书法内涵的丰富性,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书法学专业建设标准的模糊。学科定位不清晰造成书法自身专业语言研究的相对匮乏,学理不清,专业要求不明确,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的结果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价值观缺失。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书法作为传统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始终发挥着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是文人修身、修心,提升人格、品格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君子之艺”。但是当前的书法教育往往重视技能教育,却常常忽视了书法作为“君子之艺”的价值,审美品格、身心修炼和人生观的全面提升并未在教育中得到真正实现。

二、“学”与“术”分离。“学”与“术”分离的现象在书法教育中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创作教学侧重造型艺术的训练方式,重技术,强调视觉审美,少文化浸润,缺乏艺与文的综合学理分析;而理论教学则基本依托文史学科,重视文献发掘,缺乏实践关照,学与术的分离都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各自的短板。

三、专业基础薄弱,艺术风格趋同。如今,每年书法展览层出不穷,高校在读和毕业学生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但这些展览的作品艺术风格雷同的现象却十分惊人。大家往往归咎于资讯发达,交流过于频繁,其实问题根源还在于个体自身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厚的学术素养,制约了创造力的生成和专业的发展。

当前,书法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升格意味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在学科教育中的学科专业主体身份意识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艺术学门类下书法专业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分类培养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一、重视学科主体身份。中国书法是“通人之学”。传统书法从文字、文学到书写;从诗歌、绘画到书法篆刻;从哲学思想、历史人文到书写风格;从文献、材料到书法的传播与应用;从审美、创作到书法教育。古代书法的经验将中国书法引向不同维度的阐释,凸显其内涵的丰富性。

当下书法作为艺术学门类下学科,其核心是书法艺术,应强调书法艺术创作及艺术语言研究和书法文化研究,可以涵盖书法篆刻创作及研究、书法篆刻史论研究、书法文化与传播研究、书法教育等广泛领域。应立足书法艺术,广泛汇集文字学、金石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图像与文本,书作与书家,书风与时代,书史与书论,考察文字源流工具材料,梳理书法风格、书体源流,研究哲学思想文化思潮,总结美学意涵、人文精神,明晰学理、砥砺创作,不断形成符合中国书法规律和特点的创作方法论与理论研究方法。

二、重视分类培养。在艺术学门类下,无论是艺术学一级学科中的书法学术型人才培养,还是在专业学位领域内的书法专业型人才培养,强调艺理兼通、实践与理论互为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二者相互砥砺,学术型人才强调以书养学,而专业型人才则更强调以学养书,专业基础有所不同,研究视角有所差别,研究成果有所侧重。以品学相会、艺理相通、借古开今、中外对比的视角,在“技”与“道”、“会”与“通”之间不断夯实书法作为艺术学学科的“学理”逻辑。

专业型人才要深耕中国书法深厚的传统积淀,注重从现象中提炼问题,回归本质,回应书法史及当代书学研究,推动书法创作,创作出能体现时代气息,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同时展开符合书法艺术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的专业语言研究。学术型人才要艺理兼通,紧紧围绕书法艺术,体悟书法艺术实践的规律和方法,深入中国文化的本质,充分挖掘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艺术精神,形成符合书法艺术特征的史论研究成果,进而砥砺传统书法的创造性转化,不断丰富中国书法的理论内涵。

书法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学科教育的推动下,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积极以应对社会需求、回应民族强盛为使命和担当,将育人与传艺相结合,器识与技艺相协调,继承与开拓相统一,成为新时代修身治学,磨炼意志,陶冶情趣,提升品格,完善自我,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技道双进中,树君子之德、积君子之才、创君子之艺的有为之学。

猜你喜欢

专业型书法艺术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所谓书法艺术
书法欣赏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