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译本的文化缺省现象及其消解策略

2023-10-06刘境达

新楚文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红楼梦

【摘要】文化缺省是指处于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双方为了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节省精力,而对不言自明、持有共识的信息有默契地省略的现象。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内容,必须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红楼梦》作为我国优秀的古典著作,既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同时也包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缺省现象在《红楼梦》的翻译中极为常见,本文以《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探索《红楼梦》中常见的文化缺省现象,以及两个翻译版本采取的翻译补偿策略。

【关键词】《红楼梦》;文化缺省;翻译补偿;意义补偿;鉴赏价值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1-0061-04

一、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的理论概述

(一)文化缺省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文化缺省,是指我们在日常的交际活动沟通过程中,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节约时间,沟通双方将不言自明的信息背景等进行部分省略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在人的大脑当中进行储存时,是以立体图式的形式存在,每一个单点的信息背后都包含复杂多样的信息和知识背景。处在共同文化知识背景下的交际双方,只需要在交流中时给出信息点,而无须对信息点背后的背景和知识进行解释。不同双方无需给出关于背后的所有信息,而只需选取重点,不需解释,沟通双方便都互相明白彼此意思。

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文化缺省现象也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作者和读者处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对于文学作品当中的某些意象词汇信息,作者不需要给出解释,读者就能理解。而对于不言自明的信息,即便作者直接省略,读者仍然会在潜意识当中,将之作为文学作品当中的信息背景。文化缺省是产生于相同的文化土壤下,是经历社会发展,内部文化发酵后的产物。在文学欣赏中,当面临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时,由于文化缺失,读者容易产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真空甚至误解,无法将作品当中的形象与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就要求翻译者,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针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有效的补偿,也就是翻译补偿[1]。

(二)翻译补偿

翻译是跨文化的不同语言信息的转化行为。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由于文化缺省现象,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直译,就会导致读者对文学作品的不理解。因此必须用翻译补偿的方式,有效解决文化缺省现象,实现不同知识文化背景下,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有效理解[2]。

通常翻译补偿策略主要包括内外两种方式两种。外补偿是通过直接添加说明的方式,使用注释对于词语、句子进行解释说明,使人方便理解。内补偿则是通过巧妙的方式,通过一定技巧暗示点拨读者,不用直接解释,也能够促使读者理解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思。本文主要研究内补偿的翻译补偿方式,归纳总结杨宪益翻译版本(下文简称杨版本)和霍克斯翻译版本(下文简称霍版本)所运用的翻译补偿方式。

二、《红楼梦》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具体体现

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固有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与此同时,也包含各类社会习俗,道德标准。不同的民族,其生活环境不同,经历的社会活动不同,因此文化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是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红楼梦》既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被譽为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与此同时还是集中华文化于大成的一部宏伟著作。《红楼梦》既是一部文学典范,涉及大量诗词歌赋,还有数量庞大的医药、服饰、园林、建筑知识描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文化缺失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文化习俗和特殊词汇及固定搭配[3]。

(一)文化习俗

文化缺省,重点体现在文化习俗方面。文化习俗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包括婚丧嫁娶祭司敬神等多项习俗,诸如殉葬、合葬、劝农等,这一点在《红楼梦》著作中有大量的体现[4]。根据本文的统计,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有众多词汇涉及文化习俗,数量达到一百多条。这些词汇作为中华文化习俗的集中体现,是诞生于中华文化土壤之中。西方文化由于文化土壤不同,没有相同的词汇直接对应,所以唯有越过文化缺省现象,才能让西方读者了解诞生于中华文化土壤下的文化习俗。在翻译中,通过采用合理的方式,化解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部分词汇[5]。以“圆房”一词为例,中华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对这一词语都有基本了解,但西方文化中没有这种现象和习俗,所以导致西方文化中没有“圆房”的对应词汇,西方文化也不了解中国童养媳的习俗,为此杨译本在进行翻译时,采取了较为婉转的方式翻译成“live with her husband”。

(二)特殊词汇及固定搭配

所谓特殊词汇及固定搭配是我国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系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以及惯常的搭配方式。这些特殊词汇和固定搭配,没有系统的体系,西方文化中也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比如,“掩耳盗铃”一词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九回中。这一词汇是中华文化中经常出现的成语典故,其意思非常好理解,在小学语文中就有学过,表达自欺欺人的意思。涉及这一词汇,如果进行直译则要翻译成“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无法体现出它所指的比喻的意思。由于后文中提到“哄人而已”四字,在杨译本中,作者直接将掩耳盗铃词汇的翻译省略,直接将自欺欺人这一层意思给翻译出来:“Even if he studied another thirty volumes,it would just be fooling and people”。

三、《红楼梦》翻译补偿方法

《红楼梦》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古典著作,其中涉及的内容包含,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医药、服饰、建筑、园林等,许多特殊词汇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性无法在西方文化语言中找到对应词汇,比如中山狼、潇湘、怡红院等是我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一项,在进行翻译时会出现文化缺失的问题,必须进行翻译补偿,才能够帮助读者理解[6]。

综合两个版本,《红楼梦》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补偿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形补和意补。

(一)形补

所谓形式补偿,主要是指对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所采取的翻译补偿。《红楼梦》中涉及众多诗词以及对联,对仗和韵律是其重要体现形式。在进行翻译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进行直译,就会大大破坏语句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也无法体现出,诗词和对联本身所具有的特色[7]。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充分运用对偶押韵等方式进行补偿。具体方法包括押韵法好词汇法。

押韵法在《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有所体现。第三十八回众人一边吃螃蟹一边玩写诗,其中贾宝玉作诗《访菊》,这首诗是在贾宝玉久病初愈之后,描写了其寻访菊花时兴趣盎然,兴致勃勃的心理活动。其中便有一句:“蜡屐远来情得得,冷饮不尽兴悠悠。”其中通过“得得”和“悠悠”二字,重点体现了贾宝玉怡然自得悠闲作乐的情绪。而霍译本将“得得”二字翻译为“weary work”,用两个w头韵朗朗上口,间接体现了贾宝玉寻访菊花时的心境,同时也与原文中“得得”二字相对应。

词汇法,《红楼梦》当中的许多标题以及诗句,具有对仗的表达效果。而在翻译中,如果进行简单直译,就会丧失了对仗的美感。为此可以采取补充或者重复运用词汇的方式补全对仗效果。例如,翻译“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一句子时,为了充分体现原文的对仗效果,霍译本连续两次采用了“one quiet day”,来进行补偿。

(二)意补

所谓意义补偿,就是指在进行翻译时,对原文的词语,典故以及各种双关进行解释的补偿方式。具体方法包括增加词汇法、概念明确法和替代法。

增加词汇法是通过增加词汇的方式,对原文中给出的文化信息和背景进行补充解释可以帮助读者,充分理解原文含义[8],例如,杨译本将中山狼翻译为“ungrateful wolf”。通过增加“ungrateful”这一词汇,解释了中山狼所蕴含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含义。再比如,第一百零二回,贾母生病毛半仙口中念道:“辅以太极两仪,絪缊交感,图书出而变化不穷……”霍译本将之翻译为:“in the name of the supreme ultimate,of the yin and of the yang,and of the generative powers of the cosmos;in the name of the hole signs made magnifest in the great river,which embody the Myriad transformations of the universe……”由于這句话体现的是我国的道教思想,源于易经,比较深奥,富含哲理如果不加解释进行直译,西方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为此霍译本在进行翻译时对“两仪”“絪缊”和“图书”都分别增加词汇对其含义加以解释。又如王熙凤的丫环平儿,由于没有双亲,无依无靠,再加之天生容貌俏丽,惹人注意,屡次三番遭受贾琏的骚扰,还被王熙凤妒忌,为此平儿性格低调隐忍处事谨慎,因此,杨译本直接将平儿翻译成“Patience”,通过这一词汇展现了平儿的性格特征。红楼梦第一回中,“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其中涉及黄白红等各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同颜色都代表着特殊的意境和文化内涵,而杨氏版本在进行翻译时,将“黄土白骨红灯”进行直译,翻译为“yesterday yellow clay received white bones,today,red lanterns light the love birds nest”。这种直译的方式无法让西方读者感受到不同色彩所代表的情绪和意境,甚至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以及无法理解。而霍版本则通过增加词汇,意译的方式,对意思进行提炼,避免了直接对色彩的翻译,翻译为“yesterday,her lords bones laid in clay,on silken bridal bed shall lie today”,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原文的情绪和要表达的意思。

概念明确法。比如《红楼梦》对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出现在第五回,其中涉及贾、林二人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堪怜咏絮”便是出自晋朝时期的一个典故。当时有人名叫谢道韫,聪明而有才辨,某天大雪,谢道韫的叔叔谢安用撒盐空中来比作大雪纷飞,而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将下雪比喻成空中撒盐,虽然不错,但不如比作柳絮。咏絮才便是指更好的才华。杨译本将这句话,翻译成“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是对句子的直接翻译会导致读者对其意思不理解。而霍版本翻译成“one a wit who made the other wits same slow”。通过这种更加具体,更加清晰的方式将其中所包含的典故进行解释说明,能够有效地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意思。再比如翻译“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其中凤藻宫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概念,古代皇帝嫔妃有众多等级,而凤藻宫为其中之一,如果进行直译读者无法理解作品内涵。因此,杨译本直接将凤藻宫三个字进行明确,具体翻译成皇妃,“imperial consort”。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和贾芸的对话涉及一句“叔叔屋里的姐姐们”原本是贾芸故意调侃贾宝玉和房间里的丫环关系过于亲密暧昧,比字面多这一层意思。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也需要技巧进行处理,才能体现作者的这层含义。杨译本直接翻译为“the sisters in your apartments,uncle”。翻译的就是字面的意思。但实际上,贾云这句话,还隐藏着另一层含义,霍译本通过更明确的翻译方式,将叔叔屋里的姐姐们翻译为“body-servant”,意为贴身侍从,从而巧妙地暗示读者,贾芸刚才那番话中所蕴含的对于贾宝玉和其侍女丫环之间非同寻常的微妙关系的戏谑。再如东床快婿一词,东床源自书法家王羲之的传说,而杨译本就直接将之翻译为“husbands”,通过替换使意思更加明确。

替代法。例如“鸳鸯”一词,在我国,有着非常特殊的象征意味,通常代表着美好的爱情与爱侣,而《红楼梦》中对于鸳鸯一词也多有涉及,但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一丝相同的词汇与之对应,杨译本直接用“swans”也就是用“天鹅”一词进行取代。天鹅,由于体态优雅高贵,身姿端庄,并且终身一夫一妻,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这恰恰与我国文化中鸳鸯这一概念相类似。利用替代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文本的含义。又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丫环名为紫鹃,结合原文中人物的走向和结局,紫鹃的名字隐含着杜鹃啼血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成“purple cuckoo”,即紫杜鹃,由于该词汇在西方文化中通常包含着愚蠢、发疯、癫狂的含义,容易让读者产生消极负面的联想,且不符合原文的含义。为此霍译本采用替代法的方式用“nightingale”来代替。这是由于“南丁格尔”在西方文化中,有着呕心沥血,任劳任怨的形象,因此,加以替代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有效地进行理解。再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飞燕”二字,指的是赵飞燕,是东汉时期历史人物,由于她体态轻盈,善于舞蹈,传说可在掌上跳舞,文学典籍中多用它来指代舞姿轻盈、身材纖弱的女子,以此来说明林黛玉的纤弱气质。西方读者不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赵飞燕”这个我国文化中所独有的历史人物并不知道,也自然不清楚其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及蕴意。因此,杨译本选择用“黛玉”的英文直译名“Daiyu”来取代“飞燕”二字。

四、结语

本文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对《红楼梦》翻译作品中,存在的文化缺省现象和翻译补偿策略进行论述。文化缺省现象是不同文化间必然存在的问题,杨译本和霍译本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翻译补偿,有效地解决了文化缺省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文化缺失并非永恒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会出现动态变化的。由于文化的交融,原有的部分文化缺省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06):55-60.

[2]徐珺.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24):77-81.

[3]卢静.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以《红楼梦》习语翻译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20(02):82-86.

[4]焦荟洁.论《红楼梦》翻译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03):72-74.

[5]杨艳艳.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研究——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J],职大学报, 2017(01): 74-79.

[6]张秀英.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补偿[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02):186-190.

[7]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8]李奇.翻译语境下的文化缺省问题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话为例[D].广州:广东外贸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刘境达(1993-),女,汉族,陕西铜川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学、女性学、中国文化、汉语言。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