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景化 形式多元化 情感体验化
2023-10-06许欣逸
许欣逸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进一步把“核心素养观”确立为校园学科活动的根本方向和有力引擎.无论从基本含义和主要原则上而言,还是从基础内容和发展意义上来说,核心素养观的关键词和核心语都集中地体现在“学习能力和社会素养”上,主要表现为“生活互动能力、自主发展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实践创新品质和德智互动良好等”基本层面.所有这些,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无可逆转的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作业的设计、提出和完成”是学科活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也是对教与学即时反馈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核心素养下的作业设计,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重大实践课题探讨.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活动视角,试对此简述一些策略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作业设计;生活开放教学;探微与反思
在学校教育中,“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反馈、拓展延伸”都是构建学科活动体系的基本环节.就作业设计来说,其基本形式主要分为“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又叫活动类作业)”两大类型.它既是对教与学情况的即时反馈,又是对教学策略和方法手段进行调整与优化的主要依据,历来备受学校教育及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尤其在教育部全面强调“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科学而又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是各类学科活动的一大热点问题.那么新形势下的作业设计有什么特点和要求呢?如何抓好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激励、引领与促进呢?文章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与探究,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一、简析“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在应试教育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下,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其他阶段的基础教育,都坚持以“考试成绩”和“毕业升学”为根本优势来主导教学形式,衡量教学效益.这种教育现状直接导致了学生作业负担越来越重的现象.即使在上层建筑和教育部门的“三申五令”下,课内外作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依然在有增无减.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从源头上解决实际问题,国家提出并颁发了极具指令的“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就前者而言,该政策还对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的指令和要求.比如,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合理调控并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的结构,不得为一二年级小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阶段其他年级课外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个小时的完成时间等.这是从国家层面且从政策性角度上,对学校教育作业设计提出的基本要求.对于教师来说,是红线是底线也是高压线.
那么“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努力方向究竟在哪里呢?筆者从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总结认为,教育者应遵循着如下几个原则进行思考和努力,既可完全契合国家政策性精神和教育部门的具体要求,切实体现教育者的政策理解水平和执行能力,又能从根本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作业品质,把他们逐步引向令人期待的善教乐学之路,为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无限活力.第一,开放性作业设计原则.在“内学外用,学用结合”思想指导下,以教材作业为基础,以生活作业为补充,二者相互结合并有机融合,让作业结构更合理、更优化.第二,生活性作业设计原则.能够直接体现生活现象的固然是好,不能直接体现的尽量实现“生活化”.言以蔽之,就是“真情实景化”作业设计.第三,能动性作业设计原则.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非书面作业,要让学生“想做、乐做、善做”,“被动式”的作业设计是不可行的,学生完成的质效也是可想而知的.久而久之,最终会走向“失败”.第四,激励性作业设计原则.分层设计的作业内容,可让一些学生逐步赢得良好的获得感和学习信念,甚至对有些学生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极具激励性,能够较好地达成作业目的.
二、对小学数学“真情实景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性分析
在学校教育中,“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政策执行能力,又与师生之间是否良好互动和教学关系能否成功构建密切相关.教育者应以“生本学主,让学引思”为根本,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作业设计”这篇教育文章.
(一)教材资源活动路径
众所周知,基础教材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不仅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而且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意义.凡是被编入基础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历经淘洗与选择、审定与设计的优质资源,要么经典要么精髓,是开展学科教育与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同时是培养学生“内学外用,学用结合”能力与素养的有效支撑.作业设计又何尝不是这种道理和现象的呢.在对现有数学教材中的活动路径进行运用期间,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能力发展需求,创新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将教材中现有的资源进行直观地呈现,保证可以辅助他们深度学习,进一步提高教材资源内容在开放性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切不可单独利用教材资源内容进行开放性作业设计,否则所设计的开放性作业在趣味性、开放性等特性方面都不显著.
例如,在“分类与统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资源,教会小学生什么是“分类与统计”知识,如何根据事物类型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类与统计.在相应作业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突出其开放性特征,保证可以构建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助力学生在这种良好氛围下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开放性作业设计为实践性作业,如“自主调查并统计自己家庭中每周塑料制品的种类与数量”“自主调查并统计自己家庭中每周消耗蔬菜的种类及数量”等,这些开放性数学作业的内容本身同小学生生活实际之间联系非常紧密,整个作业情景具有非常强的“接地性”特征,所以可以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高效掌握这些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一优质平台,演绎“校园附近某十字路口各类车辆集中通行状况”的课件,以此引导小学生在多人学习小组下进行学习与巩固新学知识.比如,教师设计如下作业形式:在课下,以“玩具类”“服饰类”“零用钱”等为统计对象,或个体独立进行,或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地选择某种对象并进行情况统计.这样,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参与度加深且效果显著.
(二)生活元素连接路径
无论从知识起源还是从学科形成上来说;无论从丰富发展还是从应用功能上来说;无论从工具性教学还是从人文性教育上来说,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且又深度融通的.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不仅如此,数学教育只有在“生活元素连接与作用”下,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功能.因此,将数学作业与生活元素相互渗透起来,既可让作业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化、具体化、实在化,又能让学生切实感知学科活动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逐步引向学用结合的深度发展状态.因此,在开放性作业设计中,为了顺利实现“双减”目标,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保证教材内容在整个作业中的融合可以成为服务学生主动学与思的重要内容.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教师在設计数学作业时要考虑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包括学生的衣食住行等众多方面内容,以此为基础构建适宜学生自学的作业情景氛围,保证可以使学生一边思考一边高效地完成开放性作业,从而增强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克、克”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对校园生活中的课本与椅子、家庭生活中的食盐与大米等事物,进行学用结合下地“称一称、比一比”和“估一估、猜一猜”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来感知不同物体的质量和数学单位知识.学生课下亲自到商店去购买蔬菜、水果等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验“重量”的具体内涵,如一棵白菜的质量是1.5千克,一块糖的质量是5克等,在学生亲自动手感知过程中就可以对克与千克这两个抽象性的计量单位形成深刻认知.而在正式开展课堂授课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关估算的开放性作业题以检验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效果,如“一斤大米重量大约是( )千克”“一部手机大约是( )克”等,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作业设计同样有利于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需求.再如,在教学“图形组合”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卧室或熟悉的场所进行测量与计算,如“课下自主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和宽”“课下绘制自己家庭房子的平面图,看看自己家的房子平面图是由哪些图形共同组合成的.”等,借助这种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作业题目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过程中对其中涉及的核心数学知识形成深刻认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自主情感体验路径
与传统应试教育根本不同的是,新课程下的学生拥有无可替代的主体学习地位,衡量课程教学的质效高低不在其他,而是集中地指向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三者之间的密不可分.”其意在表明“自主实践”的必要性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宋代陆游的千古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课程教学是这样,作业设计同样如此.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后实际测量一些物体,并说一说各自的情感体验.为了增强课下作业设计的开放性,有效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大胆探索,教师要在相应的作业题设计中充分强化学生的自主感知与体验需求运用,如“自主测定自己书桌桌面、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自己桌面和课本封面的周长”等,这些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作业设计不仅对促进他们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而且可以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避免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深度体验和感悟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学科知识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学生们在相互分享和集体交流环节中,有些学生有“简单应付”现象;有些学生虽然按照教师要求“非常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体会难以表述出来;有些学生却通过搭建多人小组形式,在“合作与研讨”中不仅顺利地完成作业,而且效果非常显著,情感体验同样既具体又实在.如此作业引领德智互动,教育很深且启迪很大.
(四)教学评价改革路径
以“教书育人”为基本职责的学校教育,除了强调智慧和情怀,还必须强调应有的艺术元素.那么什么是教育艺术呢?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这种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而在于对学生的激励、唤醒和鼓舞.”从根本上而言,作业活动的本质同样在于激励与唤醒、引领与促进.“双减”政策大背景下的作业活动及其教学评价更应如此这样.因此,在作业设计环节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如何增强作业形式与内容的开放性特征外,还应该保证所设计的开放性数学作业可以促使学生在真实情景化引导下进行深度学习与有效思考,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以进一步改革以往的作业评价与反思方式,最终同样可以借助教学改革路径来提高作业开发的实效性.
例如,在课时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提出一定的作业主题,然后让全班学生在多人小组形式下分别设计具体作业内容,或者提出相应的作业建议.最终师生共同设计一份“层次性作业”.在评价活动环节,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接着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然后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时,教师既要注重作业的结果和效果,又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态度和品质,对于那些有进步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认可和表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作业活动和作业评价中产生获得感,让开放性作业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出激励的作用.此外,在开放性作业评价过程中融入赏识教育思想来激励全体学生期间,教师要懂得对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革新,无论采取何种开放性作业评价方式与手段,都需要突出学生在整个作业评价实践中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如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相互评价各自作业完成情况,让学生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结 语
在学校教育中,作业的设计、提出及其系列活动与课程教学相比较,属于“承上启下”的环节和现象.教师认真做到并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对前一阶段教与学进行及时有效的检验和反馈,而且是对后续教与学的激励与促进.教育者应认真抓好、抓实作业活动环节.
【参考文献】
[1]林大贤.浅析生命化教育视角下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建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4):84-86.
[2]黄颖.融“数字化”元素于数学作业之中:“智慧教育”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数字化”的实施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31):52-53.
[3]朱命兰,刘海山.开展作业形式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指导的研究与实验”阶段成果汇报[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