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究
2023-10-06闫梦楠
闫梦楠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部芭蕾史,上下五百年。芭蕾这门舞蹈艺术,在近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无数人的研究与打磨,逐渐形成一套世界上最为系统、科学的训练体系。当今中国,芭蕾基训已经成为各大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几乎所有的舞蹈学习者,在学习不同舞种的同时都会进行芭蕾基训的规范性训练,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提升芭蕾基训的课堂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芭蕾基训理论研究
目前,小到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大到部分大学本科课堂,对于芭蕾的教学依然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训练对芭蕾这门艺术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却较为忽视。事实上,只有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天平不偏不倚,学生对于芭蕾的学习才能稳步前进。以下从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三个层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学校层面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一些芭蕾理论课程,例如西方芭蕾史、芭蕾作品赏析、舞蹈解剖学等等。以芭蕾作品赏析课程为例,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一些芭蕾舞经典作品:舞剧、剧目甚至可以是国内外知名舞团的日常训练视频,并辅以适量的课后作业,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们对芭蕾舞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层面
作为教师,应该巩固认真备课,巩固基础知识,常看常新;同时应与时俱进,关注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应该具备敢于挑战权威的基本素养,保持不断寻找真理、质疑真理、打破真理、再构建真理的良性循环。
在芭蕾基训课堂上讲解动作时,老师可以穿插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若能做到风趣幽默,则为上上策,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起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能够加深学生们对该动作的印象,可谓一举多得。
(三)学生层面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芭蕾不能只注重于动作本身,理论知识同样重要。了解艺术背后的文化背景对完成动作与表达作品有着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关于芭蕾专业术语的学习,正确记忆术语并能将术语与动作进行精准的匹配,这是一个芭蕾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何要进行芭蕾专业术语的学习?第一,每个术语词汇都有其原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动作要领;第二,这些专业术语为世界通用,若想深入研究,不了解术语则像是被束缚了双脚,无法前行。
以跳跃动作pas de chat为例,原意为猫跳步。首先,猫跳极为轻盈,且几乎静音落地,这明确了pas de chat这一动作的质感:如猫跳一般轻盈;第二,通常情况下,猫从高处落下接触地面时是四脚同时着地,这也是pas de chat动作的要点之一:双脚依次跳起,落地时要尽量同时着地。
由此可见,只有将芭蕾专业术语烂熟于心,才能更好地领会芭蕾动作的基本要领,便于更加深入地学习。
二、芭蕾教学实践探索
于教师而言,芭蕾基训课堂通常分为四个部分:课前备课、组合编排、课堂教学、课后工作。本文将从这四个常规步骤来对芭蕾教学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一)课前备课
对于老师而言,一堂真正的芭蕾基训课绝对不是从老师踏进教室的那一刻算起,而是从课前的备课、制定计划等就已经开始,这是准备阶段,也是一堂课能否井然有序地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俄罗斯芭蕾奠基人瓦岗诺娃“每次在上课之前总会拟定好全部的教学计划,从整体到局部,包括最微小的细节。待到与学生见面的课堂上,她便可以遵循一定‘法则’,开宗明义地详细阐述、合理论证当天训练的内容与目的。”①
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的主要训练内容、时间安排、大致流程等方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忙而不乱,更好地带领学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训练。
(二)组合编排
组合编排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教师在编排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接触芭蕾的时间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因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科学训练规律。”②
1.由浅入深
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芭蕾基训时,可以先从地面训练入手,做一些例如勾绷脚、直抬腿的基础练习,通过对髋关节的固定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动作的规范性;之后逐渐离开地面,扶把练习单一的动作;之后再将单一动作组合起来进行练习;再深一步,逐渐脱离把杆到中间练习,最后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教授一些简单的舞蹈剧目,为今后在舞台上表演完整的芭蕾剧目奠定基础。
2.由易到难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以教授单一动作为主,辅以较为简单的动作组合,课堂的重心应该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单一动作的要领,为以后的训练打好基础。而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上,复合动作组合的训练就应该占据较大的比重,因为之前已有足够的简单练习作为基础,复合动作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拔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处理连续快速动作的反应能力,为今后的舞台表演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
组合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情况而定,应适宜班里大部分同学,并在此基础上拔高一定的难度,是学生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可以够到的程度。不宜过难,否则,大多数学生会失去信心及动力;也不宜过于简单,否则多数同学会感到本节课程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而失去积极性。
3.由简到繁
教师在组合编排时,应注意循序渐进。以Battem ent tendu组合为例,编排时应该先完成单一的Battement tendu,然后再考虑它的发展变化。如果在做带balance的Battement tendu之前,不先练习擦前擦后的Battement tendu,部分学生很容易做成“无情的摇摆机器”,毫无质感可言。
一般来说,组合的速度要有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对于初级的学生来说,如果组合刚开始就做一拍一动的Battement tendu,学生的身体肌肉得不到充分的“唤醒”,容易出现大腿内侧松弛、脚趾尖绷不到头以及磕脚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 编排从四拍到两拍再到一拍的循序渐进的Battement tendu组合。
4.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在编排时,要清楚该组合以什么动作为主;主要训练什么部位;与其他相似动作有何不同之处等问题。例如:编sissonne fondu组合时,sissonne fondu的动作应占绝大多数,其他动作可以做辅助,但绝不能喧宾夺主。
5.要明确组合的节拍
每个动作组合都有其适配的节拍,例如Rond de jambe常用34拍;Jete常用24拍;Adagio常用44音乐。若暂时无钢伴老师,教师应找到合适的音乐,对比单纯数拍子的课堂,音乐会让学生更加清楚动作节拍,也会为课堂添一份生机。
(三)课堂教学
高校中的芭蕾基训课程通常为一小时五十分钟,这是整个教学中最为黄金的时间,如何将这有限的时间利用到极致,笔者将从“时”“空”“力”这三个要素来具体分析。
1.“时”
若要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吸收更多东西,就必须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例如,讲解动作要领的时间不宜过长。讲解时间过长,学生注意力逐渐涣散,切身体会逐渐冷却不利于接下来的训练,因此,讲多久?这个“度”的把握就十分重要,教师应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课堂的速度极为重要,太快学生吸收不到,太慢学生容易精神疲劳,因此把握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笔者暂且以三个点来进行划分,当只有20%的学生能正确完成时,老师需要停下来,将该动作或组合详细再讲一次;当50%的学生能够完成时,老师可以将其中易错之处单独拎出来进行讲解;当8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时,就可以进行下一个部分了,剩下的同学可在课下单独为其详解。
教师要注意把握自己的授课节奏。可以在备课时列一个时间表,控制好每个部分所用时间,不求极为精确,只是对自己的上课节奏有一个粗略估计,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老师需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在上课过程中适当调整,但切忌被带跑节奏。
2.“空”
(1)教室空间
以中间组合的站位为例,在教室这个封闭的大空间里,老师通常会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依次排列位置,前排中间自然是整个空间中最受关注的位置,但在此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将视线铺满整个教室,无论学生站在哪里,老师都要给予关注,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位置。
此外,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站位。在讲解、示范动作时,老师应选择一个开阔的位置,避开角落或阻挡物较多的位置,要确保全班同学都能清楚地看到。在学生独立完成动作中,教师就不能固定在一个位置了,教师需在教室中流动起来,走到学生身边,点对点地关注到学生。
(2)走出教室
舞蹈课堂的空间应该是多元的,在教室里的“教”与“学”只是最为常见、传统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课堂可以搬到线上,充分利用腾讯会议等新兴产业;教师可以录制视频发布至自媒体平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大众分享……总之,教育工作者们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应该与时俱进,借用互联网技术影响更多人。
3.“力”
“力度”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中的感染力。若想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老师首先要带有饱满的热情去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授课方式或进度。例如,很多老师会明令禁止学生上课打哈欠这种行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除去学生自身已经对该门课程彻底放弃等自身因素外,这类极为直观的反馈可以使老师迅速意识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即时的反馈是应当允许存在的。
教师应有足够的气场来掌控整个课堂,要严厉,让学生对课堂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也要温和,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要赞扬有进步的同学,激发学生荣誉感;也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即使站在角落的孩子也不停止思考。要及时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秀与进步;也要适当敲打,让学生意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之,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定要把握好度。
(四)课后工作
与备课相似,一堂完整的芭蕾基训课绝不是以“谢谢老师,老师再见”为结束点的,只有师生配合完成好课后一系列工作,才是对课堂知识更好的延展与升华。首先,适量的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若要寻求质变必得先经过量的堆积;其次,对于学生课下的“疑难杂症”,老师应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为其答疑解惑;最后,老师应根据学生上课时的即时反应与学习成果进行教学复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求完美。
三、芭蕾基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理论来源于实践
理论由实践中来,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在芭蕾基训教学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必须要依托于大量的实践,并善于将实践中所获得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方面,瓦岗诺娃就为全世界的舞蹈教学工作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18岁前,她作为学生在圣彼得堡皇家戏剧学校刻苦练习;18岁毕业,考入马林斯基剧院开始了长达18年的演员生活;38岁开始一直到生命终结的前几个星期,她一直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长达34年,其间,她还多年担任着国家模范歌剧舞剧院的艺术总监和舞剧编导。不同角色,多种经历,让她在学、演、教、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形成、打磨着自己的教学,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规范、实用的芭蕾教学方法——瓦冈诺娃教学法,她1934年出版的《古典芭蕾基础》为全世界芭蕾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应该增强对芭蕾教学理论的学习,有了理论的引导,就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见其精华,为己所用,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弯路,更加稳准狠地抓住教学精髓。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能够经得起实践一次次检验的,才能被称之为真理。对于学生而言,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必须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对老师而言,所学到的教学理论也必须用于课堂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体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否则教学语言将会苍白且空洞,教学方式也会慢慢趋于单一;若只有理论研究而没有实践,教学则会脱离实际,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芭蕾基训教学中,必须“两条腿走路”,理论与实践并重,正确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内涵、有实力、有态度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注释
①王彬.苏联芭蕾编导与教学历史经验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②李永明 著.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