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模式建设策略研究
2023-10-06温文
温文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我国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造成乡村活力逐渐减退,在此背景下,部分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内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如何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得到有效继承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便成为了当务之急。基于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并非孤立,目前已成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其与乡村的经济建设、农业产业的发展密切结合后将成为推动乡村文化经济繁荣的动力,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发展实现有效连接也会成为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相关概念阐述
(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具体则是指各族人民历经世代传承而形成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有关的具体场景与事务,其是一种具有灵活状态的精神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等。目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包括手工技术,表演艺术,口头文学,以及节庆活动等,由于其富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因此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强劲推动力。
(二)乡村振兴的具体内容
乡村振兴的稳步实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其最初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1]。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仅要逐步改善乡村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丰富乡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进行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促使乡村地区的精神文化发挥出内在作用,因此对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将起到重要价值。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推乡村振兴所彰显的重大意义
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保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助力下,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重新构建,因此可全面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通过综合分析,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的重大意义具体体现为如下三方面。
(一)可通过提高少数民族乡村社会凝聚力,助推乡风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发展的血脉,只有努力做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才可使乡村振兴取得实效,而由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的精神遗产,包含着独特的思想观念以及精神文明,因此通过重点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便可充分发挥出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精神价值,使乡村地区拥有淳朴的民风,形成群体善良淳朴的社会风气,进而实现乡村地区的精神文明振兴,因此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二)可通过丰富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内涵,助推乡村文化建设
当前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具备浓厚的乡村地区生活气息以及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对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后,首先由于可充分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的文化内涵,进而使乡土文化展现出时代活力,使乡村地区成为文化家园[2]。其次,由于当保护众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可增强乡村区域居民群体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因此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具备抽象的文化符号,最终便可助推乡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因此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保护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新机会。
(三)可通过提升少数民族乡土文化的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化建设
我国乡土文化的精髓性内容便是众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因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备更多的经济价值,通过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后便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开发力度,从而使其与乡土文化形成文化链条,进而提升乡村地区的生产力,打破传统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助推乡村地区的产业化建设,因此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三、当前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民族活力的最佳体现便是众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文化发展的载体,而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不利因素,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棘手问题,其主要体现为如下四点内容。
(一)少数民族非遗缺乏传承人,出现文化断档现象
由于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一种活态文化,主要以人为载体,通过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法完成对遗产的传承,由于近年来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逐渐提高,造成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人,从而出现了文化断档现象[3]。例如:青年一代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求富欲,对生活以及生存的理解方式与祖辈完全不同,更多的偏向于流向城市,因此对强度高,周期长,收入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部分传统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人、手艺者便被迫改行,从而出现了断档的传承困境,因此改变当前存在遗产传承缺失的现象至关重要。
(二)对少数民族非遗开发利用不当,功利化现象突出
目前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中其所具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是简单的向游客进行展示,因此也造成无法有效开发利用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功利化的现象。例如: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未建立在科学的保护基础之上,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合理的评估,未充分挖掘出其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从而使得所形成的文化产品失去灵魂性内容,因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难以发挥出持续健康的能量,除此之外,随着商业化的消费模式形成,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保护措施,造成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程度上皆进行了商业化,从而使其原生态降低,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无法充分彰显,因此对各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不容忽视。
(三)部分人群对少数民族非遗的内在价值认识程度不足,缺乏保护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程度上,正遭受着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使部分人群追求外来文化,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价值认识程度不足,缺乏保护意识,最终便影响了其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出的原动力作用。例如:部分人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出现错误,无法对文化遗产的科学历史价值进行充分肯定并加以保护,如部分人员仅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单纯的商业机遇,从而便最终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逐渐降低。
(四)缺乏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机制,管理效率低
众所周知,当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数较大,遗产的综合价值较高,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完善的保护机制,管理效率较低,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行。例如:缺乏社会层面的保护机制,从而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相对混乱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由政府主导的监督管理机制,未能定期研究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部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无形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排挤,保护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率较低,不利于乡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也相对较低。
四、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助推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模式具体建设策略
我国少数民族遗产保护工作是助推乡村振兴一项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若想有效发挥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次意义,改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就要不断立足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文本,完善各项保护方法,从而才可全面助推乡村振兴,为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提供动力。
(一)构建少数民族非遗平台培育文化精英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
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记忆形式,实现有效的传承需要广大的人群提供支持,因此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保护发挥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就要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台,培育文化方面的精英人才[4]。例如: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基地,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相应的民族小学担任教师,从而让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受到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广泛的关注,进而形成良好的保护空间,使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改善乡村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最终为乡村地区经济振兴提供动力。
(二)合理开发少数民族非遗,形成乡村崭新的文化表达方式
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便具备一种特殊属性,其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便需合理开发利用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形成乡村崭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从而才可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得到绵延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例如:首先遵循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传承发展为辅的原则,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的真实性,使其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其次,尊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形式,在新时代下不断扩充其文化内涵,结合市场的需求,将其与各项经济产业实现有机融合,进而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基石,进而增强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提高对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重视,加快乡村地区的文化振兴
众所周知,思想观念决定前进方向,只有逐步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次重视,才可发挥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加快乡村地区的文化振兴[5]。例如:少数民族乡村地区的工匠,艺匠是实现少数民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力量,通过遵循着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改变其自身保守的传统观念,秉承着开放的传承意识,将其精湛的技术完完整整的传于后人,从而便可带动少数民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使乡村地区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良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助推乡村地区的文化振兴。
(四)建立长效的少数民族非遗保护机制,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
由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特殊的文化语境,因此其自我保护属性较弱,需要外界环境的干预支持,只有建立出长效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才可进一步促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例如: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学校加入环节的保护体系,采用科学管理制度,对各种遗产保护开展情况实行调查,从而明确出重点保护对象,进而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指导,使其具备现代社会的文化属性,进而带动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实现乡村振兴。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便拥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加强对少数民族非遗的保护可全面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因此可全面促进乡村产业的特色发展,为乡村的振兴增添新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