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3-10-05张旭东
张旭东
摘要:“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内驱力,深度挖掘名著内涵。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虫记》阅读教学为例,以“趣”为主线,聚焦整本书核心知识点,优化学习活动,找准练笔点,进而提升学生名著阅读的实效性。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名著阅读;《昆虫记》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习活动为主线,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一个个挑战性问题的学习模式。也就是说,项目化学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事件、一段丰富而有趣的学习故事。基于此,在名著阅读中,有效实施项目化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碎片化、空心化的阅读现象,将名著中各个学习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的结构化、活动的情境化、任务的有序化。拟以《昆虫记》为例,以项目化学习为视角,探寻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聚焦核心点,找准项目化学习任务点
项目化学习是以知识建构为基础,整合多种学习资源,调动阅读认知和体验,最终发展探索创新的能力。项目化知识是项目化学习中“项目”选择的基准,也是项目化“活动”开展的关键。在《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立足整本书的“人文性”“科学性”,聚焦核心知识,确定项目化学习目标,进而让阅读由浅入深、由点到线。
首先,聚焦“概念性”知识,整体设置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知识是以“概念性”知识为基础。所谓“概念性”知识是以基本的理论、模型为基础,注重知识类型的分类。其中,“概念性”知识以概括性知识为核心,注重整体理解。在教学《昆虫记》过程中,教师可以聚焦作品的“科普性”,以语言为抓手,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以“一虫一世界”为主题,聚焦文中的各类昆虫,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项目化核心任务:请为法布尔先生设计“奇妙昆虫朋友圈”,设计个性化的网页。
子任务1:阅读整本书,选出相应的“朋友”,为其制作“虫星”档案。(名字、食性、习性)
子任务2:选择一个“虫星”,为其选入相应的“朋友”,建立对应朋友圈,并为朋友圈配上个性的名字。
子任务3:为自己喜欢的“虫星”拍一张快照,写上一段推荐语。
子任务4:阅读整本书,结合“虫星”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一段自己与之相关的经历。
可见,项目化学习聚焦“昆虫”的特点,注重作品的“科普性”,有效地让学生认知各类昆虫,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朋友圈”个性签名、个性配图等子任务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聚焦整部作品中“虫星”与“虫星”之间、“虫星”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让《昆虫记》整本书的“人文性”凸显出来。同时,以“核心任务”为导向,聚焦整本书核心知识,实现学习“统整化”;“子任务”以文本学习为主线,逐一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思维不断进阶。
其次,聚焦“元認知”知识,有效设置学习任务。“元认知”知识是以自我认知意识为基础,以“元认知”经验为背景的知识。在项目化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进行有效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也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昆虫记》是法布尔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整部作品不仅装进了昆虫的生命,也倾注了作者对昆虫的热爱。在《昆虫记》名著阅读中,不少教师会要求学生将其变为一本昆虫百科全书来读,缺少了名著阅读的“文学性”。基于此,为了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元认知”为基础,巧设学习任务。笔者执教时以“虫性PK人性”为学习主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1.阅读整本书,选择自己喜爱的昆虫,摘取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2.围绕“虫性”与“人性”,对摘抄的相关语句进行评价。
3.以“虫性PK人性”为题,展开辩论赛。
可见,项目化学习以学生对昆虫的“元认知”为基础,全面了解整部作品的文体特征,通过感知《昆虫记》融科学与文学于一体的特性,进而体悟作者所表达的科学志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趣。
二、聚焦趣味点,挖掘项目化学习活动点
新课标强调:“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完成名著阅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成果。”可见,阅读是阅读者动态体验、思考的过程。项目化学习强调学习者通过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最终获得审美体验。《昆虫记》整本书一共10卷,八年级语文教材节选了“昆虫的习性”和“昆虫的生活”两个部分,介绍了近10种昆虫。在整本书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作品的趣味性,设计“说”“绘”“演”等一系列项目化学习活动,让整本书中的单篇与单篇之间形成逻辑性。
首先,注重趣味情境,探究科学智趣。项目化学习是以情境为核心,不断地建构名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螺旋式任务链,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刻。笔者在执教《昆虫记》时,以“一起走进荒石园”为主题,为学生设计以下活动情境:
《大众科学》杂志社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昆虫,特地向解放路中学八年级学生发来一封邀请函,邀请你暑期一起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作出相应的记录,完成一期“一起走进荒石园看昆虫”的期刊。
依据这一活动情境,学生需要明晓杂志版面、目录、前言等具体设计要素。基于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设计以下驱动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更好地实现名著阅读认知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具体为:
1.参考已经阅读过的《海底两万里》的不同版面设计形式,结合《昆虫记》的内容,选择一种形式介绍一种昆虫,并予以恰当的配图。
2.阅读本单元五篇说明文,学会概括、归纳事物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提炼出介绍《昆虫记》中相关昆虫的方法。
3.结合一般科普读物的目录,以“昆虫纲”习性为核心为杂志设计目录。
4.查阅相关资料,明确《昆虫记》的主题,为其设计封底。
其次,注重趣味解说,进行演说活动。教师千万不可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情境而设情境。项目化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名著的主旨,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因此,在名著阅读中,教师需要关注语文学科概念、整本书的文本体式,引导学生从“读”到“悟”,从“悟”到“演”,真正做到“听说读演一体化”。以《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趣说昆虫”为基点,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昆虫,进而感受整本书俏皮可爱的语言特点。实践中有的学生围绕作品中的“螳螂”“舍腰蜂”“蝗虫”“虻小蝇”展开了情景剧表演。
三、聚焦练笔点,提升项目化学习创新点
《昆虫记》融入了法布尔毕生的研究成果,也注入了其真诚而热烈的情感。作者像一位伟大的美学家在为我们讲述昆虫世界的各种美好,也表达了自己对大千世界的深层哲思。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以语言为抓手,找准练笔点,进而提升项目化学习的厚度。
巧抓读写训练点,提升高阶思维。有效读写是塑造学生高阶思维的关键。在《昆虫记》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以学习活动为依托,巧搭读写训练的桥梁,实现深度学习。比如,以执教该《昆虫记》中的《荒石园》一文为例。笔者将其与魯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昆虫世界的一段文字进行对比阅读,要求学生完成以下读写任务:
1.比较两篇文本表达方式的不同点,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
2.总结出《荒石园》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内容要求:观察对象、特点呈现、观察时间、观察目的、观察者前后表现。
3.以“抓住说明事物特征”为核心,拟写写作提纲。
4.观察身边的一个“虫星”,写一篇观察笔记。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进行有效的读写评价,及时将优秀的作品发布到班级QQ群、微信群等,以供全体学生欣赏,提升学生的读写效度。
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基于项目化学习,巧设学习任务,进行项目活动,可以改善名著阅读“空”“泛”的现状,呈现出美好的阅读课堂样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戴翠翠.找准着力点,推进名著阅读深度学习——以《昆虫记》导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