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电视剧:多彩荧屏展现时代新气象

2023-10-05李斐然

视听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短剧

李斐然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关键的一年。回首这一年,我国电视剧呈现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这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也离不开全媒体传播格局的不断完善,同时还与产业自身的锐意进取密切相关。

一、政策新理念:多措并举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2 年,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电视剧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统筹推进、双向发力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成为影响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宏观因素。

(一)高位统筹: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电视剧发展工作

2022 年2 月10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印发《“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推进新时代电视剧精品创作、建设高标准电视剧市场体系、创新推进国际传播与国际合作、建设高质量电视剧人才队伍、加强组织保障共五个方面作出详尽部署。

当前,我国电视剧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仍然存在,行业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进入“十四五”时期,电视剧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改革创新任务依然艰巨。《规划》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出台,对“十四五”时期电视剧事业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成为推动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指导性文件。

(二)深化治理:立足行业实际,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治理行业问题,行业主管部门立足行业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纾解堵点、纠正偏差,为电视剧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完善网络剧监管制度,统一台网标准。随着网络剧行业的发展,针对网络剧作品的管理制度、审核标准也在不断优化完善。2022 年4 月,总局发布《关于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自6 月1 日起对网络剧片发放行政许可,也就是业界俗称的“网标”。其实早在2019 年,网络剧的审查标准就已经开始与电视剧保持一致,如今“网标”的上线更多体现了网络剧监管制度的进一步细化。9月21 日,总局发布《关于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的通知》,要求电视剧在片头使用统一的“剧标”。“网标”和“剧标”的相继出台预示着台网统一导向、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的市场监管体系已基本确立。

二是引导微短剧、短剧规范有序发展,加快培育新兴市场。剧集“由长入短”是电视剧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短剧、微短剧等新业态发展迅猛,但也存在行业标准缺失、监管滞后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政策文件予以回应与协调。2022 年12 月,总局连续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两份专项文件。前者在2020 年《关于网络影视剧中微短剧内容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基础之上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微短剧全流程管理,同时提出开展“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并实施创作提升计划,从多个方面鼓励引导网络微短剧精品生产。后者首次明确了短剧的定义,并就如何促进短剧创作繁荣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加强现实题材短剧创作、培育壮大短剧创作主体、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以往,“短剧”和“微短剧”这两个概念的界限一直模糊不清,导致对电视剧体裁划分标准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电视剧的内容体量和媒介属性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分类管理制度,统筹发挥不同体裁类型电视剧优势特长,使电视剧创作生产更为标准化、更为可控,对进一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健全电视剧制作体系,规范市场经营活动。近年来,针对电视剧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阴阳合同”“天价片酬”等,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并在日常管理中持续推进各项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行业乱象,规范电视剧市场各项经营活动。2022 年4 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电视剧网络剧摄制组生产运行规范(试行)》,对制片人职责、用工条例、拍摄制作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作了严格细化和规定;《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明确影视项目演员聘用环节的相关规范。相关规范细则的出台有助于推动高标准剧集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

(三)源头引导: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创新方向

加强和完善源头引导,同样是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行业主管部门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确保电视剧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创新方向。

一是把握正确导向,开拓主题精品创作新境界。作为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主线力量,重大主题创作一直是主管部门重点关注、重点引导的领域。2021 年底,总局召开“我们的新时代”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推进会,决定从2021 年11 月到2022 年年底,开展“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2022 年,总局继续完善重大主题创作引导扶持机制,先后出台《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开“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电视剧重点项目推进会、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年中推进会等会议,举办《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等重点剧目专题评论研讨会十余场,全流程、全方位扶持重大主题创作精品生产。在电视剧生产和传播方面承载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从题材规划、内容生产等方面引领主题电视剧创作实践,创新重大主题电视剧展播机制,能够有效地缔造一批兼具引领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剧精品。

二是强调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总局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推动广播电视创作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2022 年7 月6 日,在总局召开的电视剧创作座谈会上,专门强调了古装剧拍摄规范问题。从影视制作层面抵制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等不良倾向,避免落入悬浮甚至戏仿的巢窠,是推动古装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是重视科技创新,推动电视剧制作全面超高清化。视频是电视内容呈现和传播的主要载体,超高清是继视频数字化、高清化之后新一轮重大技术革新。从2019 年《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出台开始,超高清视频产业逐渐站上政策“风口”。2022 年6 月,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高清超高清电视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高清超高清电视制播能力建设”“有序关停标清电视频道”“大力推动有线电视网络高清超高清化发展”等六项重点任务。政策鼓励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必将推动电视剧制播技术全面升级,超高清电视剧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二、创作新气象:精品力作礼赞新时代

2022 年电视剧在守正中创新、在提质中突破,呈现出新时代艺术创作的新气象。围绕国家重大时间节点的重大主题创作继续领跑,聚焦现实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密集推出,在口碑与热度上屡创佳绩。同时,历史剧、悬疑剧等类型创作稳中向好,为电视剧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一)重大主题创作持续繁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书写国家发展变化和新时代伟大成就、描绘中国人民精神状态与奋斗姿态的重大主题创作持续闪耀荧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责任感,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成为电视剧展现新气象的头部力量。2022 年,围绕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香港回归25 周年等重要节点的重大主题创作迎来新的高峰。

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宣传氛围,是2022 年重大主题电视剧创作播出的重点工作。《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大考》等多部精品力作集体献礼二十大,礼赞新时代。《我们这十年》取材于2012-2022 这十年来中国的辉煌成就,通过单元剧形式勾勒出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群像;《县委大院》将目光对准中国县域治理,展现了县委书记梅晓歌及其同事们共建光明县的火热图景;《大考》生动再现疫情下高考生的生活状态,传递出浓浓的社会温情与人文关怀。

此外,北京冬奥会、庆祝香港回归25 周年、脱贫攻坚等内容同样是重大主题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超越》《冰雪之名》《冰球少年》《冬奥一家人》等与冰雪运动相关的电视剧纷纷登上荧屏,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奥运健儿的拼搏英姿,侧面折射出中国体育飞速发展的景观,在为北京冬奥会造势助力的同时拓宽了我国体育影视的题材边界。为庆祝香港回归25 周年,抒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央视推出了《狮子山下的故事》,该剧以普通香港市民为主角,讲述了两代人跨越四十载的奋斗历程,见证香港的时代变迁。还有《三泉溪暖》《大山的女儿》《山河锦绣》《春风又绿江南岸》等作品接棒上一年脱贫攻坚剧的热度,继续以新颖的视角与鲜活的表达讲述新时代乡村故事。

以上作品无论是题材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艺术手法皆有创新,在平均口碑上都达到了较为优秀的水准。一方面,创作者进一步突破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惯例和表达定式,以更为丰富的内容维度为观众带来惊喜;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用平民化视角进行表述,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二)现实题材表现不俗

近年来,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居高不下,社会影响力愈发突出。在此背景下,寻求深度创新,已成为现实题材剧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2022 年,电视剧创作者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揭示时代之变,书写人民之呼,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和温暖的现实关怀,有力推动现实题材作品走向更加成熟丰盈的状态。

一是严肃文学为现实题材创作注入新能量,以家国同构抒写社会历史变迁。例如由梁晓声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被誉为2022 年现实题材作品的扛鼎之作。该剧以新中国发展的50 多年历史为时间轴,以周家五口人的命运沉浮为切入口,描绘了中国社会嬗变的生活画卷。又如改编自藤肖澜同名小说的《心居》,讲述了以顾家三兄妹为代表的上海人在生活泥沼中孜孜不倦努力的故事,播出之后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此外,还有《幸福到万家》《分界线》《高山清渠》等荧屏佳作均改编自严肃文学。它们的成功预示着严肃文学正成为培植精品剧的新沃土。相比网络文学IP,严肃文学具有更为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文化意涵,成功推动现实题材创作向纵深处开拓。

二是聚焦社会痛点热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现实题材电视剧注重从影响公众生活的社会问题中寻找创作选题,旨在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并探明背后的逻辑机理,带给观众启发性的思考,并为社会问题提供想象性解决思路。首先是家庭剧对典型社会话题的敏锐洞察与真实再现:《亲爱的小孩》聚焦生育话题,引发对家庭、婚姻意义的追问与反思;《少年派2》在多组家庭群像的交叉讲述中,折射当代教育焦虑和学业压力;《加油!妈妈》通过对亲子关系、自我成长等议题的探讨,纾解当下家庭的育儿焦虑。其次是女性题材彰显新时代女性独有的精神、力量和价值:《玫瑰之战》《女士的法则》在女性题材中融入职场元素,传达出鼓励女性自我成长、奋斗的正能量;《二十不惑2》深入剖析20 岁女性的人生困境与心理状态,呼吁社会重塑价值观,加强对青年女性的关爱;《风吹半夏》突破题材限制,将商业题材与女性励志故事相结合,带给观众刚柔并济、冷暖交融的观剧感受。

三是行业剧拓宽叙事维度,呈现社会百态。行业剧通过描绘更广阔的行业故事和鲜活的劳动者群像,带给观众不同视角的人间烟火气,是现实题材多元化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如《谢谢你医生》《亲爱的生命》全景式展现一线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活,探讨医生的职业伦理、医患关系等议题;《沸腾人生》《麓山之歌》聚焦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动情讲述大国工匠的拼搏精神;《底线》以贴近真实的案例,诠释国家公职人员的使命担当。除了医疗、工业、律政等传统热门题材之外,网络带货、人工智能、商业调查等小众题材行业剧成为新亮点。例如聚焦商业调查师行业的《简言的夏冬》,关注公益救援的《追光者》,讲述殡仪馆遗容化妆师故事的《三悦有了新工作》等。整体来看,2022 年行业剧的题材范围较以前更加新颖丰富,专业度也有了较大提升。

(三)古装剧口碑凸显

古装剧在持续沉寂一段时间后呈现出回暖趋势。2022 年古装剧上线数量较2021 年减少26 部,播映指数提升26.9%,提质减量效果突出。[1]《天下长河》《山河月明》《风起陇西》等历史传奇剧皆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努力寻找历史事件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在追求历史的厚重性与真实感的同时承担起观照当下的严肃探讨。最为典型的代表是湖南卫视播出的《天下长河》,该剧以清朝为背景,展现了以靳辅、陈潢为代表的治水能臣在治理水患时的百态群像,折射出世代治河人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思想,传达了中华民族持之以恒的治水精神,一经播出就引发了收视热潮,在豆瓣上保持8.1 的高评分。

除了《天下长河》这类严肃历史剧,古装偶像剧也迎来了热度大爆发。以豆瓣评分人数超40 万作为“爆款”的参考标准,年度热播剧TOP5 中有四席为古偶剧,即《梦华录》《苍兰诀》《沉香如屑·沉香重华》《星汉灿烂·月升沧海》。从叙事内容角度看,古偶剧不再以宫斗、权谋、打杀等元素博眼球,而是更注重深挖故事的人文价值。《苍兰诀》在主题思想上去模板化,突破“小情小爱”的桎梏,传达出“爱不是负累,而是盔甲”这一爱情观,展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精神内核。《梦华录》罕见地在古偶剧中展现了女性的真挚友谊和经商头脑,在不脱离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实现了与现代女性议题的耦合。这些优质的古偶剧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可视性”转换方面也做出了努力。例如《梦华录》以精致考究的服化道设计还原宋朝淡雅简约的审美风格,同时在叙事内容中巧妙融入“古画”“茶百戏”等极具古典韵味的历史文化元素,让观众在无形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四)涉案/悬疑剧稳步发展

2022 年有许多优秀的涉案剧涌现,其中表现较为亮眼的是《警察荣誉》,该剧没有走“快节奏、强冲突、强悬念”的传统涉案剧路线,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以轻松幽默的叙述风格和生活化的叙事笔触,致敬平凡英雄,传递温暖力量。

悬疑剧历来是网络剧市场中重要的类型剧之一,但发展波动性较大。2022 年悬疑剧市场未能再现2020 年的盛况,诞生《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此类“黑马剧”,但相比2021 年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接连出现了多部“小爆款”。《胆小鬼》《猎罪图鉴》《重生之门》《冰雨火》《罚罪》《消失的孩子》等作品均获得了不错的口碑,除了《重生之门》的豆瓣评分为6.7 分,其余几部剧评分都在7 分以上,且多数播映热度也很高。从创作上来看,将悬疑作为主元素,并在其基础上融合其他类型元素,以此打破传统悬疑剧的叙事框架与套路,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新鲜的体验,已成为精品悬疑剧的突围密码和创作逻辑。如2022 年现象级之作《开端》以软科幻外壳包裹悬疑故事,将时间循环、悬疑探案与人文关怀巧妙融合,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破圈传播的目的。《风起陇西》则是将真实的史料与悬疑推理进行嫁接,在三国历史的缝隙处书写跌宕起伏的谍战故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任、情义、忠诚等诸多人性问题。此外,还有以《猎罪图鉴》《庭外》为代表的“悬疑+刑侦”、以《重生之门》《冰与火》为代表的“悬疑+警匪”、以《消失的孩子》《胆小鬼》为代表的“悬疑+青春”等,都为悬疑剧的类型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类型复合能否持续为悬疑剧创造惊喜,还要看“叠加态”的具体表现,最重要的是能否为原故事打开更多表意空间。

三、传播新格局:媒介融合释放传播效能

媒介融合催生传播新格局,更大程度地释放了电视剧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效果。2022 年,电视台和网络平台勠力同心,在融合发展中求共性存个性,共建电视剧全媒体传播体系。与此同时,我国电视剧国际传播矩阵不断壮大,带动更多类型的国产剧“出海”。

(一)卫视格局稳中有变,台网联动增强

2022 年,精品剧占据电视荧屏绝对优势,这是电视剧提质减量、加大精品内容投入的成果体现。央视凭借位势优势和资金优势,继续加大头部剧采购份额,播出《人世间》《山河锦绣》《县委大院》《大考》等作品,以强势姿态撑起国剧门面。目前央视播出电视剧的频道主要集中在一套和八套,前者主打“国剧气质”,多着眼于主旋律大剧;后者主打“年轻化、多元化”,主要锁定年轻化、多样化的新题材。同时,两台之间有一套成熟的循环播出机制,如《人世间》《大山的女儿》《新居之约》等剧在央视一套首播之后又在央视八套黄金档重播,先后掀起多轮收视热潮。此外,央视还依托央视频、央视网、央视影音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大屏小屏联动的传播矩阵,打通了电视观众与新媒体用户两大用户群,有效提高了总台电视剧的触达率。作为我国电视剧的第一播出平台,央视通过合理的排兵布阵,使“大剧看总台”“满屏皆精品”等口号越发深入人心。

相比2021 年,2022 年省级一线卫视收视率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播出格局保持稳定。湖南、东方、浙江、北京、江苏五大头部省级卫视立足实际、深挖优势,加大对优质电视剧资源的掌控力度。湖南卫视基于“金鹰独播剧场”和“芒果季风剧场”两大特色剧场,推出《张卫国的夏天》《妻子的选择》《非凡医者》等多种类型的剧集作品;在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的播出片单中,现实题材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包括《大考》《风吹半夏》等;北京卫视上新《幸福到万家》《山河月明》等多部剧集,涵盖都市职场、古装历史等多种题材;东方卫视以都市剧、都市情感剧为侧重,播出《心居》《请叫我总监》等作品。

受内容成本和储备量影响,电视剧播出方式愈发多元,卫视联播、多轮次播出成为重要方式。如《人世间》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又相继在多家卫视播出;《我们这十年》以“四台五网”联播的方式在众多一线平台同步播出。与此同时,很多非一线卫视通过合理编排多轮剧和老剧,也能够形成较为不错的收视率成绩。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在2022 上半年每周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情况TOP10 的97 部剧中,首播剧有62 部,占比63.92%;非首播剧有35 部,占比36.08%。[2]播出方式的创新有利于电视剧版权的多轮开发和价值的深度挖掘。

电视平台与网络平台“双向奔赴”,“台网并重、先网后台”成为电视台加快融入互联网的战略抉择。在优质内容稀缺的背景下,台网合作进一步加强,“上星卫视+网络独播”成为许多头部大剧首选的播出模式,如央视和爱奇艺陆续联合推出了《人世间》《亲爱的小孩》等剧。从播出顺序来看,大部分台网联播剧都会选择“先网后台”,如《天才基本法》等剧在网络端的更新节奏始终快于卫视端。尽管台网联播不断被强调,但台网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除《人世间》等少数电视剧能够实现跨平台热播外,大部分头部剧仍难突破渠道壁垒,如豆瓣评分超过8 分的两部剧《警察荣誉》《风起陇西》电视端每集平均收视率均未破1%,其中《风起陇西》在央视八套上半年播出剧目中收视率垫底。根据电视、网络平台不同用户特点进行差异化布局,制定更高效、更灵活的播出模式,是实现电视剧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关键。

(二)网络平台优势显著,剧场模式加码

优质内容独播是视频网站提高用户黏性、强化品牌特色、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以“优爱腾芒”为代表的视频网站深耕影视产业上游,加大对自制和定制内容的布局,推动独播剧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巩固自身竞争壁垒。据统计,2022 年独播剧占上新剧总量的59%,热度榜TOP10 的剧中独播剧有7 部。[3]凭借优质的独播资源,视频网站在与电视台的竞合中话语权不断增强,逐渐占据行业优势地位。受此影响,电视台在优质独播剧采购中的份额将继续缩小,这也将进一步推动观众从电视端向网络端迁徙。

除了优质内容独播,剧场化运营也是视频网站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将剧目按照主题、体裁、类型等不同标准进行聚合并予以剧场化排播,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也有助于电视剧作品品牌化发展。2022 年各大视频平台继续发力剧场模式,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内容生态体系。爱奇艺加大对剧场剧目尤其是“迷雾剧场”剧目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推出《淘金》《回来的女儿》等多部大制作;优酷强调剧场多元化发展,推出“宠爱剧场”“悬疑剧场”“港剧(场)”“短剧(场)”等几大垂直版块,上线《沉香如屑》《与君初相识·恰似故人归》《少年歌行》等热门剧;芒果TV 依托湖南卫视,精细化运作“季风剧场”这一剧场品牌,上线《张卫国的夏天》《妻子的选择》《消失的孩子》等多部精品短剧。不难看出,各大平台都在剧场化运营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其中爱奇艺擅长深耕垂直题材、打造“黑马剧”,优酷强于类型探索与规模发展,芒果TV 则在独家资源方面具备优势。然而就目前来看,除了“迷雾剧场”“芒果季风”“宠爱剧场”初步出圈,其他剧场在普通观众中知名度并不算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满足个性化的观剧需求是剧集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剧场模式在这方面仍大有可为。

剧场化建设还体现为在播出环节以精细化运营高效服务用户,其中以优酷的表现最为突出。首先是打造垂直类内容排播带。例如将《与君初相识》《沉香如屑》《请叫我总监》等优质剧集按照一定顺序投放于宠爱剧场,形成了“头部剧集+小爆款”的播出态势。受多部爆款剧驱动,2022 年优酷“宠爱剧场”用户规模倍速递增,较去年同比增长30%,用户累计观看时长较去年同期增长35%,付费用户总数较去年同比增长51%。[4]其次是针对不同档期进行特色化排播。暑假档期间,优酷通过多剧场混合布局,覆盖仙侠剧、历史剧、悬疑剧、军旅剧等多种类型,推出《与君初相识》《山河月明》《重生之门》《特战荣耀》等剧,实现了对用户圈层的全面覆盖,使得优酷剧集在档期内正片播放市占率TOP10中独占6 席。再次是加强同类内容的联动排播。《山河月明》播出期间,平台把《大明风华》《大明王朝1566》等相关内容调出来排播,其中,带动《大明风华》月观看用户环比增长170%。[5]从内容排播带到档期化运营再到联动排播,优酷剧场以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内容为核心的矩阵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将流量在站内进行沉淀,塑造优酷剧场的品牌合力。

(三)国际传播矩阵拓展,“出海”类型丰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电视剧具有受众面宽、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等优势,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2022 年,我国电视剧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取得了极佳的“出海”成绩。如《卿卿日常》《点燃我,温暖你》《不期而至》登上越南主流视频平台Zing TV 首页重磅推荐;《爱的二八定律》《卿卿日常》在海外多地上线后迅速跻身Rakuten viki 平台热播榜前二十名;《人世间》《苍兰诀》《且试天下》等剧在开播不久后就被Netflix、Disney+等国际平台买下海外版权。这标志着国产电视剧在海外拥有了一席之地,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我国电视剧国际传播渠道日益多元,矩阵不断壮大。国际主流媒体仍是电视剧海外传播的第一渠道。作为“文化出海”国家队的品牌项目,由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打造的“电视中国剧场”目前已在全球38 个国家实现常态化播出。2021 年到2022 年,该剧场累计播出38 部优秀剧集,包括《山海情》《超越》《理想之城》等多部重大主题作品。中国视听新媒体平台是电视剧国际传播新兴力量,也带动了大量国剧走向海外。从2018 年开始,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优酷等国内主要长视频平台开始迈向“造船出海”的新阶段,将电视剧通过国际版APP 传播到海外。如优酷视频国际版成功落地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上线了《沉香如屑》《点燃我,温暖你》等作品,引领了多地观众的观剧热潮。此外,相关制作发行机构积极与国际新媒体平台展开合作,在YouTube、Netflix、Disney+等平台开设了大量剧场、频道、专区,提供多种语言服务,为国产剧跻身欧美主流市场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中国电视剧正从单方面“走出去”向全方位“走进去”转变,这离不开国际传播矩阵的搭建与完善。

伴随着中国影视行业国际化水准的逐步提升,借助不断拓宽的国际传播渠道,电视剧“出海”类型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从20 世纪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到21 世纪的《甄嬛传》《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我国古装剧一直以鲜明的文化标识和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保持着较高的国际美誉度,是国产剧“出海”的主要类型。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保持既有输出优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机会,其中以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现实题材率先获得突破。无论是《山海情》传递的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与行动,《超越》所彰显的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还是《大江大河》《我在他乡挺好的》讲述的年轻人持续奋斗、追求梦想的故事,都是全世界能看得懂、读得懂的中国故事。2022 年《人世间》《开端》等不少作品同样收获海外网友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四、市场新活力:降本增效促进产业升级

受到疫情和行业调控影响,“降本增效”成为近年来电视剧产业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2022 年电视剧产业整体加速升级:供给结构深度优化,推动精品创作生产能力提升;长短剧集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打造错落有致的产业新格局。

(一)供给结构调整提升创作质量

在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电视剧发展由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供给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精品供给。在主流视频平台对剧集上线数量的严格把控之下,2022 年共上线剧集301 部,同比减少18 部。电视剧制作数量同样在减少,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国产电视剧161 部、5358集,比2021 年(194 部、6722 集)小幅下降1.7%和2.02%。[6]电视剧在数量上做“减法”的同时坚持在质量上做“加法”。作为沟通产业上下游的枢纽,视频平台加大对优质内容的争夺,鼓励和扶持头部内容,确保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花在刀刃上。爱奇艺创始人、CEO 龚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内容分头部、腰部和尾部,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策略是增加头部内容,减少扑街内容,腰部内容不刻意去做。”[7]各大平台严把项目审核关,从业务源头防范经营风险。作为产业上游的内容出品方,精品化也已成为影视公司的共识。华谊兄弟、当代风格、慈文传媒等A 股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要提升精品化内容制作能力,投拍符合市场趋势与需求、符合主流价值观又能盈利的精品剧目。在行业提质减量与平台降本增效的双重作用下,2022 年中国电视剧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豆瓣均值从去年的5.71 上升为 6.24 分,其中《警察荣誉》以8.5 的评分拿下最高口碑的头衔,《人世间》《风吹半夏》《梦华录》《苍兰诀》等头部剧也都获得7.8 分以上的高分评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2022 年电视剧创作质量的提升还体现在与观众需求的有效对接。艺恩数据显示,全年电视剧平均播映指数同比升高了15.9%,网络剧平均播映指数更是同比增长了20.7%。[8]视频网站站内热度同样是衡量电视剧收视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从Vlinkag提供的2021-2022 剧集网络播放指数数量统计表来看,与2021 年相比,2022 年各中高热度区间的数量均有攀升,高热度剧集数量增长明显;其中60+量级的剧集数量涨幅达到29%。[9]电视剧的受众规模有所扩大,高热度剧集对整个市场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从热度和口碑的关系来看,二者呈现正相关。随着资本泡沫的散去,“流量明星+热门IP”的爆款公式逐渐失效,内容质量开始成为决定一部电视剧热度的主要因素。2022 年度豆瓣评分人数超过 10 万的剧集共有 20 部,评分人数超 10 万且评分在 7 分以上的剧集共有 14 部,头部大剧《梦华录》《开端》豆瓣评分人数更是超过 80 万。[10]这足以说明真正的精品剧既能获得热度也能赢得口碑。抵制唯流量思维,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反馈机制,能够为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提供有效的推动力。

(二)长短剧协力优化产业格局

长短剧协力共进首先体现在剧集形态方面。2022年,长剧、短剧和微短剧三种不同形态的剧集为电视剧市场带来多元化和差异化呈现。30 集以上的长剧作为电视剧市场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剧集类型,依然保持着亮眼的成绩,涌现出像《人世间》《对手》《幸福到万家》《天下长河》等一批佳作。短剧具有篇幅短小、叙事精炼等特点,现已成为电视剧内容创新、形式突破的“试验田”。从开年的《开端》(15 集)、《追猎图鉴》(20 集)到年末的《胆小鬼》(16 集)、《三悦有了新工作》(13 集),均通过以小博大的方式塑造了精品剧应有的品相。以长短剧为代表的传统形态剧集凭借独特的艺术优势及深厚的发展积淀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稳居电视剧市场主体地位。

在移动化、碎片化观剧方式的驱动下,将微体量内容与剧集连续性、叙事性相结合的微短剧逐渐成为各大平台追逐的新风口。微短剧崛起为电视剧发展注入新动能,进而带动行业格局优化加速。2022 年上半年,在广电总局系统进行规划备案的微短剧已达2859 部,而在2021 年这一数量仅为398 部。大量微短剧凭借优质内容走进主流视野。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形态剧集,代表着当前电视剧产业探索“长短互补”发展的一个思路,与长剧、短剧一起推动着电视剧新生态格局的形成。

五、结语

2022 年,国产剧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大浪淘沙后,提质减量效果显著,逐渐步入发展新阶段。政策措施持续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创作结构进一步优化,主题创作、现实题材贴近新时代、筑就新高峰;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精准对接观众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站在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电视剧更要顺应时代潮流和走向,不断创造出更多精品力作,用绚丽的影像硕果展现伟大时代的万千气象。

注释:

[1][6][8]艺恩数据.2022 年大剧年度市场研究报告[EB/OL].(2022-12-30).https://mp.weixin.qq.com/s/33R9SELp41 UOTA2irEQPYw.

[2]视听星荐.2022 上半年CVB 电视剧收视:现实题材受追捧,东方卫视持续领跑[EB/OL].(2022-07-08).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8991953076377.

[3]骨朵网络影视.2022,国产剧全力以赴丨数据报告[EB/OL].(2022-12-26).https://mp.weixin.qq.com/s/tRfpZuPajrdfHobPKCIY9g.

[4]界面新闻.优酷剧场化两周年,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EB/OL].(2022-08-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111837384678044&wfr=spider&for=pc.

[5]镜像娱乐.7 部热度破万剧、长视频唯一逆势增长,优酷剧集2022 多点领跑[EB/OL].(2022-12-24).https://mp.weixin.qq.com/s/rZ0Wpp9PU2Rr7RmotWYHgA.

[7]界面新闻.弃增长求盈利,爱奇艺被迫“二选一”[EB/OL].(2022-09-01).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 8006073.html.

[9]犀牛娱乐.数读剧集市场2022:高命中率、To C 时代、类型价值化[EB/OL].(2022-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650095591074728&wfr=spider&for=pc.

[10]新剧观察.2022 剧集数据解读:头部爆款频出,高口碑与高热度并行[EB/OL].(2022-12-30).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3aeec148e9f092fc677310d.

猜你喜欢

短剧
国家广电总局开展“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
整治微短剧要避免“放乱管死”
站上风口的微短剧量质齐升
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
快手“抢跑” 2023短剧驶入快车道
广电总局: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 构建现代短剧传播格局和市场体系
日活跃用户2.3亿 创作者总收入超10亿元 快手短剧:后短视频时代的财富密码?
微短剧的“前”与“钱”
巧用英语短剧,提升语用能力
探析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