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挑起工业大省使命担当

2023-10-05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李天东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质量工业

□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处 李天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2023 年2月1 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把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号召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勇拼搏、加力提速,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深刻领会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此,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一)工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工业稳则经济稳。202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3.4 万家,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32.9%,同比增长5.1%、高于全国1.5 个百分点,与江苏并列鲁苏浙粤四省第一,带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3.9%,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运行,也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

(二)工业经济是“兴国之器”。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工业兴则百业兴。我省工业体系完备,拥有全部41 个工业大类、197 个行业中类、526 个行业小类,超100 种重点工业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超40种工业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我省工业为其他行业、经济社会部门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方位软硬件支撑,在应对疫情、重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紧急事态中表现出强有力的产业链韧性、稳定性和大省担当。

(三)工业经济是“强国之基”。拥有现代化工业体系是成为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工业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与省有关部门、市县同心协力,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有力推动工业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准确把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对照这些问题,我省工业经济存在“六偏”:

(一)产业结构偏重。我省传统工业占比近70%,重化工业占传统工业近70%,能源原材料产业占4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较低。2021 年,我省工业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是石油煤炭、化学化工、金属冶炼、食品加工等行业,基本为资源型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28.3%,低于广东的33.4%、江苏的35.8%和浙江的34.5%。2022 年,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我省只有1 家,排名第84。

(二)布局结构偏散。我省工业规模体量大,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比如,炼油行业,产能全国第一,拥有29 家地方炼油企业,但单个企业平均炼油能力仅为370 万吨;钢铁行业,产能全国第三,但单个企业平均炼钢产能只有330 万吨,沿海基地钢铁产能占比为55%,离2025 年达到70%目标还有很大差距;3600 家铸造企业,规下企业占比高达83%。

(三)能源结构偏煤。我省能源结构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2022 年能源消费量达48167 万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一位,遥遥领先其他省区市。其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离我国承诺的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有很大距离。2022 年我省规上企业煤炭消费33789 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超过6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面临巨大挑战。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基本集中在工业领域,工业中的16 个“两高”行业以占全省工业81%的能耗、93%的煤耗,仅提供了35%左右的产值和税收。

(四)创新驱动偏弱。近几年,我省科技强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在区域创新能力、研发经费投入和强度、发明专利、创新性企业发展等方面,与发达省份比仍有一定差距,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仍不足50%。

(五)链条瓶颈偏多。我省工业体系完备、产业基础扎实,但在产业链高端存在诸多“卡脖子”环节,产业基础能力弱,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核心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六)要素制约偏紧。我省属于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双碳”战略目标推进的重点省份,“十四五”要完成国家下达的能耗、碳排放强度下降15.5%、20.5%的刚性约束目标,落实重点行业产能控制、沿黄新上工业项目入合规园区等政策要求。为此,我省新上工业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产能、能耗、煤耗、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不足问题。

三、强力落实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明确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三个主攻方向。结合我省实际,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抓产业布局调整。聚焦石化、钢铁、汽车、新能源装备等关键领域,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全省统筹”的原则,持续优化调整重大生产力布局,打造若干个具备世界一流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一是石化行业,着力构建“一基地、两集群,多点支撑、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依托裕龙石化、万华化学两大龙头,突出原料集中度高、尾链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优势,将烟台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第八大石化基地”,建设菏泽、东营两个高端石化产业集群。二是钢铁行业,加快推进产能向沿海布局,建设日钢产能承接、山钢日照基地二期、山钢永锋临港基地二期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25 年,全省钢铁行业沿海产能占比及骨干企业产能占比均超过70%,形成“两基地、四集群”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新能源装备行业,着力打造济南、青岛两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加快建设济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青岛国际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城等重点项目;高标准建设东营经开区、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三个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以及泰安、临沂等光伏装备产业基地。

(二)抓重大项目建设。按照“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一是抓好决胜当前、影响长远、投资500 亿元以上的20 个全省战略性引擎性项目建设,每年再谋划入列10 个左右项目;滚动实施、接续推进500 个10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争取早建成、早达效。二是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密切关注世界500 强、行业领军企业战略调整等最新动向,在“招大引强、招先引优、招新引特”上下功夫,着力引进更多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项目。三是完善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统筹全省要素资源,从土地、人力、资金、能耗、煤耗等方面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实施。

(三)抓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实施“透明海洋”“海底发现”等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构建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布局一批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聚焦北斗、核能等领域,每年实施10 项左右“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项目。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孵化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揽子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政策,引导推动优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扩容倍增。三是强化创新技术突破,紧密衔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国家专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现代轻工纺织等重点工业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实施100 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着力突破一批工业领域“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四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深化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工业领域技术创新、卓越工程师、高技能等人才队伍,培育“新工科”人才,集聚更多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力量。

(四)抓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加快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能源建设九大工程,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30 万千瓦以下小煤电机组更新改造,建设大型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核电、天然气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争取到2030 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2 亿千瓦、达到煤电装机的两倍。二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严控两高、优化其他”,对新上“两高”项目实行“五个减量或等量替代”,严格实施窗口指导和提级审批,确保新上项目能耗煤耗只减不增、能效水平达到标杆以上;对存量“两高”项目开展能效改造提升行动,“一企一策”制定实施改造提升方案,力争到2025 年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超过30%。三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突出绿色制造,深化“亩产效益”改革,开展工业园区数字化节能改造,加强绿色加工、清洁生产等共性技术装备推广,强化产业链耦合、能源梯级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更大力度减排污、降能耗、提效率,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猜你喜欢

高质量工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国有企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