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与对策

2023-10-04李文术

科教导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时代精神融入

李文术

摘要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要求的具体举措,符合弘扬时代精神、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现实需要。文章针对当前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师生认知欠缺、课堂深度不足,教学内容生硬、教材转化不足,教学过程传统、师生互动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提高认识、把握整体关联,因人制宜、精选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探索教学新法等对策,以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效性。

关键词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3.21.027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I Wenshu

(College of Marxism,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a specific measure require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the symposiu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ers in schools, which meets the practical needs of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dapting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article addresses many issues such a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sufficient classroom depth, rigid teaching content, insufficient textbook convers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es, and insufficient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integrating the current spirit of the tim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t proposes strategies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grasp the overall relevance, select course content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circumstances, keep up with the times, and explore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spirit of the times; integrati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時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需要

1.1  弘扬时代精神的现实需要

时代精神是特定时代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集体意识,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引领社会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例如,从“载人航天精神”到“女排精神”,从“特区精神”到“三牛”精神,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内核,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注脚,不断激励人民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由于时代精神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历史特点和具体内涵,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发展之中。弘扬时代精神,就必须始终遵循其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把握其精神核心,彰显其精神理念,丰富其衍生时代元素。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及时准确、高效深入地把反映时代主流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社会意识融入课堂,既是弘扬时代精神的必然现实需要,也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精神研究。

1.2  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针对高校思政课堂泛泛化、碎片化、理论化等现状,将时代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题中之义,也符合思政课要观照重大现实问题的实际要求,促使思政教育落细落小、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目前,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难度,部分来自将其理论的抽象性与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具体性相统一。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通过讲好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故事,消解学生同质化的认知困境,帮助其内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

例如,在中医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要重点关注受教育者的现实维度、职业特征和地域民族文化根基等元素,可帮助学生内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内在要求,有效避免受教育者的疏离感,有利于提升受教育者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抽象德育理论的认同度。时代精神融入思政课,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将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理论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伟大斗争更好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1.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凸显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

例如,“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中医药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丰富学生思政教育文化内涵,学生将充分体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学生可直观感受“辨证论治”“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以人为本”等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切实增强其作为“中医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职业医德,鼓励其志存高远,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2  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

2.1  师生认知欠缺,课堂深度不足

从当前实践来看,部分师生对时代精神的理论认知不足,集中体现在对时代精神的内涵、外延、特征、内容及价值等方面的认知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例如,部分学生易混淆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民族精神三者的概念及关系;对时代精神的认知倾向局部而非整体,多具体性、符号化认识,少普遍性、内涵化认识。以上针对时代精神的认知欠缺,主要来自思政课堂的思想性、理论性欠缺。坚持用真理说服人既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政教师的必备素质。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但整体力量仍较薄弱,师资力量良莠不齊。少部分思政教师理论掌握不充分,知识更新不及时,主动性创造性薄弱,致使道理讲不清、情感道不明,课堂缺乏活力,无法帮助学生内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完成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

2.2  教学内容生硬,教材转化不足

时代精神既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政课讲好道理的资源。但部分思政课堂教材转化不足,内容更新滞后,时代精神融入少且生硬、衔接不足,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其一,源自教材的周期性,使得时代精神的教学内容可能存在滞后;其二,源自课程衔接得不紧密,多门思政课均涉及时代精神教学,但权责不清,也缺乏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任务的深度融合,仍处在嫁接式课程融入阶段。其三,教学方式有待改进。不少思政课堂存在生、冷、硬现象,忽视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用政策文件宣读敷衍课堂,用喊口号代替理论讲授,不接地气,缺乏感染力,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效果不佳。部分课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陈旧重复无更新、同质化严重缺乏亮点,常常泛泛而谈、浅尝辄止,脱离时代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削弱了教学实效。

值得鼓励的是,不少教师在实践中创新故事式课堂,努力在讲故事中讲道理,受到学生欢迎。当然,此类课堂存在重表轻里的可能,难以达成全部教学目的。如何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高质量转化,提高时代精神针对性、亲和力,是其入课入脑入心的教学改革重点。

2.3  教学过程传统,师生互动不足

必须看到,思政课传统教学落伍于学生认知新特点、学习新习惯,学生主动性不强、师生互动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环境下,我们必须看到“网络原住民”大学生的新学情。他们倾向于碎片化学习而非系统性学习,倾向于理论实践结合学习而非纯理论学习,倾向于文本、视频、图像综合学习而非单纯文献学习。尽管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十分注重采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课堂获得感,但由于授课时间短、学生人数多、教师相关信息技术能力受限等原因,就实践而言,有时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学生多为低年级大学生,多年苦读使其大多习惯于由教师主导、自己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如何适应学生的认知新特点、学习新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改的突破口。

3  时代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认识,把握整体关联

深刻理解时代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整体性,为时代精神融入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两者的关联主要表现在属性一致,内容相融,价值契合三个维度。

其一,属性一致。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是一门“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这里的“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精神注脚,是激励学生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样具备鲜明的政治属性。这是两者实现相融的基本前提。其二,内容相融。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性表达,既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也是课堂取之不竭的鲜活素材。其三,价值契合。新时代思政课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自发自觉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而时代精神作为时代最强音,同样具备引领社会进步潮流,激励人民战胜困难、奋力开创未来的价值追求。

3.2  因人制宜,精选课程内容

夯实课堂,内容为王。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处理抽象理论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关系,紧密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线,因人制宜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思政课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兼具历史深度、理论厚度、政治向度与学习乐度。

贴近生活,引发共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社会焦点、专业热点、身边痛点的回应中进行精神教育,有助于内化时代集体意识。立足本校,结合专业,在学生所思、所想、所盼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把握精神融入的角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时代精神教育,更易引发学生共鸣。例如,不少学校创新开设“大国工匠”“大医精诚”等具有时代精神、富含学校特色的思政课程品牌,受到广泛好评。

把握时机,事半功倍。以党和国家的重大节庆、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时代精神片段教学、专题讲授、实践教育,可增进学生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把握教育时机,讲好正在发生的故事,讲好典型故事,可帮助学生深化时代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与时俱进,探索教学新法

“互联网+”思政课趋势不可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教学新形式,做到课前课后不缺位,课上课下不掉线。

“PBL+翻转课堂”贯穿启发教学,培养学生高阶能力。强化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在贸易摩擦、第四次科技革命等时事小专题中思考。开展“微宣讲”“微电影”等主题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强化其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

“知识+情感”传递思想温度,提高内化效度。高校思政课与时代精神在理论传授职能外,均具备强大的精神号召力,是增强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四有青年”的利器。为达到情感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应注重提升课堂思想温度。这里的温度既来自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人民性指向,也来自教师的语音语调、情感把控。严肃活泼、张弛有度的思政课堂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实效性。

“传统+现代”,顺应信息技术大势,适应认知新特点。课上多互动,广泛使用比较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信息技术等教学方法,微视频、弹幕、手机投票等多形式的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可视化、趣味化,优化教学效果。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开放课程适应学生自主式、碎片化、延伸性学习习惯;热点答疑、课程直播等交互式平台软件的使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参考文献

[1]鄒诗鹏.民族国家构架下的国家精神[J].哲学研究,2014(7):30-36.

[2]吴潜涛,冯秀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96-108.

[3]柴尚金.中国梦与中国精神[J].红旗文稿,2013(10):11-14.

[4]孙一先.大力弘扬中国精神[J].求实,1996(11):12-14.

[5]袁华杰.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中国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9-29(001).

[6]刘建军.新发展理念: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4-7.

[7]蒋劼.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86.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时代精神融入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